“十五五”医疗服务体系规划.docx
《“十五五”医疗服务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医疗服务体系规划.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医疗服务体系规划为进一步优化全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省“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市“十五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健康2030”规划纲要县“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文件,编制本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第一节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十四五”以来,县大力推进健康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卫生人才培育、健康产业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2、能力显著提升。全县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77.38岁提高到2025年78.6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0/10万、4.19%。、6.O2%o,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同类地区平均水平。全县卫生基础建设完成投资12.8亿元,建成并投用县精神卫生中心、县中医医院二期住院综合楼、新区医院和至诚镇、洪口镇、龙凤场镇等23个乡镇卫生院,新增医疗业务用房13.6万平方米。现有医疗卫生机构684个。全县医疗机构编制床位3820张,开放床位新增676张,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到6.2张;卫生技术人员增加724人,达到3190人;执业(助理)医师新增212人,达到1238人;注册护
3、士增加468人,达到1360人;全科医生增加58人,达到151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3.49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3.05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20.7%52.5%o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三级乙等中医机构、三级乙等妇幼保健机构、三级乙等疾控机构各1个,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级乙等综合医院、二级乙等专科医院各1个,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2个,建成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培育省级名中医2人、市级名中医5人。二、问题短板目前,我县医疗卫生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优,特别是精品优质医疗卫生资
4、源短缺,县级公立医院“高精尖优”医疗技术发展不强,县域医共体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办医整体水平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二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到位,综合监管和绩效考核管理有待加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尚需完善。三是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完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与国家、省级、市级要求差距较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卫人员量少质弱,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形势依然严峻。四是卫生健康人才短缺,紧缺重点专科发展不够,重症医学科、妇产科、儿科、精神专科、肿瘤科、心血管科等专业人才短缺。五是基本建设负债较重,制约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这些
5、问题,需要在“十五五”时期,继续抓住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抓住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县”等机遇,对标补短,攻坚破难,持续改进提升。第二节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党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卫生健康工作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6、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聚焦”强县、活乡、稳村”,加快构建“一核五副七千多支”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县人民医院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成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国家“千县工程”建设;实施县中医医院“两专科两中心一基地”,打造全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升级版”,持续优化县妇幼保健院“一院三区”空间布局,完成高明院区“大部制”改革,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成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突出“常态”和“应急”两条主线,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救治、应急防护网络;聚焦群众需求,构建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临终关怀于一体的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7、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协同发展。坚持党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领导,突出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监督管理职责,落实公共财政稳定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同发展,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强化行业与属地管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效能。坚持需求导向,提质扩能。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增加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提升大病重病救治能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坚持均衡布局,重心下沉。加快优质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
8、人群间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差距,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坚持预防为主,平急结合。强化预防为主,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和投入力度,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强化重大疾病早期防控。充分考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需要,完善设施设备,扩充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好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防范化解,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与国省“三甲”医院专科联盟,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
9、体,深化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编制人事等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支撑作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实现以下具体目标: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成。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依托县卫生健康局设置县疾病预防控制局,整合重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全面建立,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疫情处置和公共卫生体系更加
10、完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持续强化。建成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满足公共安全需要的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将县人民医院建设成县域医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建成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推进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三乙”升“三甲”,通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乙”复审;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成诺水河、至诚、永安、洪口、铁佛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一院一专科”推进乡镇卫生院错位发展,村卫生室基本能提供“能西会中”诊疗服务。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加快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努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争取将我县纳入创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支点,依托
11、县中医医院建成两个省级重点专科、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大力发展中医传统医学和治未病,中医馆或中医综合服务区和中医医联体覆盖县域中医机构、中医诊所,建成至少50个村级”中医阁个健康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大力发展托育、托管服务,以“两癌”“三病”为重点,提高农村妇女病综合防治能力,实施“银龄健康工程”,建立健全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职业健康、心理和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血站等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表1主要发展指标类别序号主要指标2025年2030年指标性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5.226.12预期性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
12、机构标准化基础设施全覆盖预期性应急医疗救治体系3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设100约束性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4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门诊哨点)比例()100约束性床位和人力配置5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6.26.5预期性其中:市办及以上公立医院预期性县办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74.5预期性6每千人口公立中医0.680.9预期性医院床位数(张)7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52.7预期性8每千人注册护士数(人)3.494.5预期性9每千人口药师(士)数(人)0.250.34预期性10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3.053.93预期性11医
13、护比1:1.051:1.15预期性12床人(卫生人员)比1:1.481:162预期性中医药服务体系13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2.52.7预期性医师数(人)14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比例(%)100约束性15设置中医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比例100约束性重点人群服务短板16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4.5预期性17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61.1165预期性健康18人均预期寿命(岁)77.578.5预期性水平19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同比例提高预期性注:医院床位含同级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所)床位第二章优化布局和资源配置第一节优化
14、布局一、资源布局基本要求按照“规模合理、适度超前”的思路,以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全覆盖为目标。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条件、交通流向、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梯次建成“三甲”,辐射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中心卫生院整体向医养融合型机构转型,补齐城区及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普通乡镇卫生院按照乡镇行政区划或辖区常住人口,优化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置1个合格村卫生室,配备至少1名合格村医。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主要提供疾病诊治,特别是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突
15、发事件医疗处置和救援以及健康教育等医疗卫生服务并开展医学教育、医疗卫生培训、临床医学研究、重点专科建设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等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和诊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接收医院转诊患者,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
16、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支持县中等卫生学校和县新华医院机构改革,增设县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中心。其它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戒毒医疗机构等独立设置机构和护理机构、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通江熊制生四系三、推进卫生健康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三级卫生服务网”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整合县域内优质资源。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
17、五大中心;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依托县中医医院建成覆盖全县中医机构的中医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民营医院为“补充”,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均衡发展,优质开展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卫生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医疗服务,实现协同发展,带动全县医疗水平迈上新的水平。第二节资源配置一、床位配置合理配置床位。到2030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预期性指标为6.5张左右,其中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0.9张左右,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使用率合理确定床位数量,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有条件的地
18、方因地制宜开展医养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可按照公立医院床位15%的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床位,县办综合医院单体规模床位数量以600-1000张为宜;对超出规模标准的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优化床位结构。根据实际需求,科学测算、合理配置治疗性床位,增量或转型床位应向传染、重症、肿瘤、精神、康复、护理、中医等紧缺领域倾斜。到2030年,每千人口重症床位数达0.2张,每千人口康复床位数达0.2张,每千人口精神床位数达0.2张,每千人口公立医院中医医院床位数达0.9张。提升使用效率。优化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比例,到2030年,床人(卫生人员)比的预期性指标为1:1.62。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
19、改进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床位和护士实行统筹调配,推动三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级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医院平均住院日,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控制在8天以内。表2“十五五”期间医疗机构编制床位配置表机构名称现有编制床位数2030年编制床位配置目标县人民医院685750县中医医院450600县妇幼保健院300500新区医院500500茹氏骨科医院100100安康医院5050松明医院2020顺康医院2020圣立康现代医院2020楠山医院7070毛氏医院6060老区民生医院4545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60100康
20、兴医院3030东方医院6060大椿医院9999县民胜中心卫生院99109县大兴(分院)2020县火炬镇卫生院1830县杨柏镇卫生院1515县涪阳中心卫生院5050县草池(分院)1010县陈河乡卫生院1515县诺水河中心卫生院100100县铁厂(分院)2020县新场镇卫生院3030县青浴乡卫生院2020县板桥口镇卫生院1515县广纳中心卫生院7070县东山(分院)2020县三溪镇卫生院2020县铁佛中心卫生院100100县文峰(分院)2020县双泉(分院)1515县麻石中心卫生院4040县三合(分院)2020县云昙(分院)1515县春在镇卫生院3535县至诚中心卫生院IOl101县石林(分院)2
21、020县龙凤场镇卫生院3636县唱歌乡卫生院2020县洪口中心卫生院80100县九层(分院)2020县浙波(分院)2020县董溪(分院)1515县松溪乡卫生院2020县沙溪中心卫生院3080县文胜(分院)1818县板凳(分院)1212县胜利乡卫生院88县瓦室中心卫生院4070县毛浴镇卫生院1515县兴隆乡卫生院3030县永安中心卫生院50100县烟溪乡卫生院1515县泥溪镇卫生院2424县铁溪中心卫生院4040县朱元(分院)2020县长坪乡卫生院3030县两河口镇卫生院2525县空山镇卫生院1515县诺江镇卫生院4076县高明新区周子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30二、人力配置公共卫生人员配置。到2
22、030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增长到1200人。每万人口配备1T.5名卫生监督员、1.5名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加强心理和精神卫生人才配置,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4名,每10万人口精神科注册护士不低于8.68名,全县心理咨询师达到12名。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等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根据工作量和任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原则上至少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医疗机构人员配置。提高医生配置水平,大幅度提高护土配置水平,重点向基层倾斜。到203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达到2.7人,每千人
23、口注册护士数(人)达到4.5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达到3.93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人)不低于6.12人,床人(卫生人员)比不低于1:1.162o三、技术配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机构类别和等级要求,分类分级进行技术配置。重点发展肿瘤、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感染、儿科、口腔、康复、精神、眼科、皮肤、老年病科专科、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临床专科,建强中医骨科、中医妇科、针灸、康复、理疗等专科。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力争到2030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2个以上,省级中医优势(特色)专科达到2个以上。三级公立医院50%出院患者、二级公立医院70%出院患者纳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医疗 服务体系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