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1刖三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县地处省西部、州北部,是州农业大县、旅游大县、文化大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是我县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与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十五五”时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全面融入州域、省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奋力谱写中国梦篇章
2、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县“十五五”新型城镇化规划(20262030年)以党的十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更加注重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它既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专项规划,同时也是“十五五”期间统揽全县城乡建设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对指导我县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实现城乡建设跨越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构建美丽开放幸福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现实基础“十四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县情实
3、际,加强城乡规划引领,加大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有效稳妥推进村镇建设,实施项目惠民生,城乡建设步入了新台阶,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县城建成区面积达8.76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人,城镇化水平较“十二五”期末提高了13.6个百分点,达到50.2%O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得到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建设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第一节“十四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十四五”期间,全县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力度强、投入多、速度快、质量优的良好态势。一城镇规划日趋完善五年来,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整合资源、优化功能、统筹发展
4、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城市:启动实施县城总体规划(规划期限统一至2035年)新一轮修编;实施县城区、建制镇增长边界线划定工作;编制了南山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溪州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猛洞河两岸的溪州新城沿河风光带城市设计;实施了县城景一体化创意旅游城市设计;完成芙蓉镇总体规划、张吉怀高铁芙蓉镇段的高铁新城规划编制工作。集镇:完成毛坝乡、松柏镇等20个乡镇以及灵溪镇5个片区的总规及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完成塔卧镇、颗砂等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塔卧)红色旅游区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完成;万坪、芙蓉镇两个个特色小镇的规划正在编制中。村庄:完成127个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振
5、兴绘制了蓝图;完成老司城、小溪和双凤村3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为更好的保护传统村落打下了坚实基础;完成双凤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评审及现场核查工作。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县城综合管网入地工程、县城新水厂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完成塔卧镇红军村和红军学校规划设计;公厕布局专项规划和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二、县城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我县积极争资上项、招商引资,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实施经营城市步伐,县城综合运营开发顺利推进,福石城公园城市综合体、府贵家园、未来城、天元道等项目陆续拔地而起;芙蓉小学竣工投用;对大道、福石南路(B段)、后坝道路进行提质改造;溪州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溪州新城湖畔路、溪州新城临时
6、供水项目建成,实施溪州森林公园游道和景观小品建设项目,修建游步道5公里(新月湾、撮箕湾游步道),心月湖广场3000平方米,景观平台(梨子坳、王家坡),以及完成四角重亭、水榭、茶室等景观小品工程;结合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累计投入1.45亿元,实施了老城区综合管网入地改造工程,对猛洞河路等10条道路实施各类管网入地改造47535米,改造提质道路12公里;整合资金831万元实施背街小巷70条;截至2025年,管道天然气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357万元,累计铺设燃气主管道40公里、庭院管道32公里、支管网10公里,新增燃气用户3918户;大段天然气管道支干线累计完成线路焊接37公里、酉水河跨河悬索桥建设
7、等任务;燃气普及率达92%;实施南区至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项目,建消力池1座、管道1.4公里,溪州新城污水处理厂正在积极推动,场平基本完成,管网沟槽基本铺设完毕,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以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完成前期科研,准备核准报批立项,完成项目垃圾运输专用道路建设及项目取水管网建设设计方案;投资1.615亿元全面完成新建水厂建设项目,自来水普及率达97%;实施城区公厕16座、乡镇公厕13个;完成城区停车位364个停车位,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对北门河、连洞河2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销号;三角公园提质改造完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随着溪州新城建设的大幕拉开,县提质扩容的步伐明显加快。县溪州新城规划面
8、积25平方公里,核心区控制性规划面积5.7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7.5万人。溪州新城核心区是中心城区未来的核心片区,是集商贸、旅游接待、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中心区。溪州新城道路管网概括为“五路两隧一廊”(五路:溪州大道、司城西路、S247绕城线、新城东路、猛洞河大道;两隧:溪州隧道和小西门隧道,隧道贯通后从老城到新城缩短至5分钟;一廊:地下综合管廊)。通过S247绕城线和大道把张花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吉恩高速公路连接线进行有机衔接,形成新老城区的大外环,使新老城区融为一体,城区面积扩大至30平方公里。溪州新城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活跃,四周环绕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芙蓉镇、国家森
9、林公园不二门、老司城遗址等9大国字号品牌和旅游胜地,有张家界、常德、凤凰、铜仁机场簇拥,张花、吉恩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新城将成功融入省4小时经济圈,加之芙蓉高铁新城建设,的十五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前景辉煌,溪州新城、高铁新城将成为拉动十五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两个巨大引擎。三、城镇形象逐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县把抓好县城和集镇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和谐社会进步纳入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动员社会各方参与,部门齐抓共管,推动美丽建设,开展了市容环境、城市河道、饮用水源、大气和噪声污染等专项治理行动,城乡“脏、乱、差、挤”情况明星改善。坚持“统一组织、统筹兼顾、分类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实现
10、清理整治违法用地违规建设全覆盖、无死角”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扎实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效。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和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全县已有省级园林式单位3家,州级园林式单位15家。四、建筑管理有序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县建筑业发展较快,年从业人员达1534人,完成建筑总产值94.57亿元,产值较“十二五”增加530.47%。通过完善建立招投标监管机制,全面强化建筑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工程监管,推行建筑节能,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建筑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有序竞争基本形成,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得到遏制,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县建
11、设项目“创优”工作取得新进展,5年来共获“省优”项目1个、“州优”项目1个,全县建筑施工企业晋级二级企业达到4家,全县建筑业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五、住房保障广惠民生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夯实精准脱贫住房保障基础,2016年至2025年,实施农村危房改建工程13998户,拨付补助资金约3.5亿元,使特困农户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惠及困难群众。我县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自2017年以来共实施平台建设258个,为农村搭建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保障平台,夯实了基层政权基础。六村镇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向上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老司城、双凤、小溪等19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国家
12、传统村落名录,每村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陆续对传统村落实施了保护整治工程。整合资金1.1亿元,以“小青瓦面、马头墙、飞檐翘角、小青砖、仿古花格窗”为主要风格,实施芙蓉镇等特色民居改造1896户。第二节我县城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差距五年来,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全省乃至全州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状况。仍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城镇化率、产业支撑、建设投入、基础设施配套、城镇管理、住房保障等方面都相对薄弱。一城镇化整体水平偏低由于过来对城镇化工作认识不够,片面认为推进城镇化就是多修路、多盖楼,搞城市扩张,致城镇化进程缓慢、质量较低,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
13、均水平。二城乡规划引领作用欠缺城镇总体规划层次偏低,没有做到城镇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专项规划编制滞后。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小城镇自由发展,“村村像镇、镇镇像村”的现象普遍,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较突出,造成整个城镇化建设起点较低,缺少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现有成果方面,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强,特色欠鲜明、定位欠准确、产业布局欠合理、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欠佳以及编制欠深度,导致现有规划调控指导作用不强。三、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管理滞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城镇发展压力大。停车场、小广场、绿地、公厕等市政设施欠账多,学校、文化、健身等公共服务产品缺口较大
14、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乡镇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仅在芙蓉镇实施了建设,其余乡镇还在积极推进,亟待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落后,道路交通、农贸市场、环保设施、公共厕所、文化体育场所、停车场等市政设施严重不足,难以达到优质生活城镇的要求。四、住房建设后续发展困难较多我县房地产市场还未得以充分发育,房产开发和经营仍存在一定乱象。房地产开发受国家政策影响,土地供应趋紧,地价快速攀升,行业成本增大。其次,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特别是土地供应紧张和配套资金短缺,是发展中的“短腿同时,随着建设成本增高,县级财政困难,地方自筹的建设配套资金难到位,租金收取等后续管理难跟进,制约了我县
15、住房保障事业发展。五、城镇建设保障措施跟进不足一是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我县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财力有限,财政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目前市场运作的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融资难度较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多数农村家庭无力搬迁建房。资金短缺是影响和制约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二是城镇化建设用地保障难度大。目前,城乡之间人地挂钩、土地置换等政策不完善,对失地农民补偿标准低,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给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进展不快,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进城
16、享受的社会保障与原有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农民不愿进城。保障性住房建设多数位置较偏,入住者上班、上学、购物不够方便,入住率不够高。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实现城乡居民平等就业的相关制度还没有全面建立,新进城人员就业保障政策仍不完善;城镇学校、医院、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入学难、看病难和文化娱乐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六、村镇管理缺位建设滞后村镇规划工作起步较晚,加之管理不到位,使村镇建设发展不平衡,特色不鲜明,用地布局随意性大,功能混乱,相互干扰。建筑布局缺乏体系,居民生活条件不便,居住环境不优。因建设资金问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低,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村镇建设监督体系和工程质量
17、与安全保障体系仍较脆弱。村镇建设管理力量急待加强。七、人防工程建设相对滞后我县在人防工程指挥中心建设等一系列人防工程建设方面尚为空白,迫切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以达到“立足战备、着眼平时、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平战结合目的。第三节我县城乡建设的发展环境与发展趋势一发展环境(一)国家层面。中央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支持中西部铁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及生态环保、老旧小区改造、新基建等项目建设。2025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对于国内整体宏观经济造成了非常的影响,一季度GDP大幅降低6.8%,如此大的下降幅度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为了应对疫情的发生,中央从
18、宏观层面出台了系列的对冲政策,其中对冲政策主要是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着手,货币政策方面通过下调LPR利率和降准的方式给予货币的流动性,财政政策方面中央出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政策一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容3.75万亿,特别国债和财政赤字安排2万亿,中央预算投资资金安排6000亿元。这次对冲疫情的投资政策主要集中于新基建领域,对于高能级城市群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部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具有较强的拉动和带动作用。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即将进入十五五谋划的关键时期。对于宏观经济背景以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生的趋势把握十分关键,我国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未来十五五是我国新型城镇继续
19、进行和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的关键5年,我们迫切需要对接顶层政策,做好新型城镇化与新基建建设、旧城改造的协调与统一,利用新型城镇化趋势做好新基建谋划。(二)省级层面。全省适合规模开发的国土空间较少,加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已挤占大量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91%的土地资源已处于开发利用状态,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向省外迁移速度开始放慢,在省内城镇就业生活的比例上升,农业转移人口省内城镇化市民化的需求日益加大。主要依靠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推动城镇快速扩张的做法不可持续,主要依靠向省外迁移解决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方式不可持续,主要依靠提供低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加快
20、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自贸区的设立,将起到极大的辐射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依托张怀综合运输通道,以张家界、怀化3市州及邵阳、娄底西部地区为主体,立足世界级山水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区域,构建绿色宜居、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特色发展带。实施“外迁内聚”战略,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减轻地区人口压力,引导人口和农业向中心城市适度集聚,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建设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特色城镇。按照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有限开发的总体要求,保护好青山绿水,尊重自然山水脉络、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现代中成药、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等符合当地区域功能定位的特色产
21、业,提高就业容纳能力。作为“大城市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既要坚持生态、文化、旅游的协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要以园区产业、旅游业为引擎产业联动发展,统筹全县城乡发展,加强区域内城镇增长极的建设,加大城镇增长极对广大农村地区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州级层面。州委、州政府坚守“542”发展战略,着力打好项目推进、精准扶贫、产业转型升级、城镇扩容提质和深化改革“五大”攻坚战,各县市形成了竞相追赶、真抓实干、大干快上的大好局面。从我县来看,通过近几年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通畅工程等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老司城申遗
22、溪州新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蓄势待发、追赶跨越的局面已经形成。在城乡建设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拓展城市骨架,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着力推进城镇精细化建设和管理,着力形成城乡联动,环境优美,协调共建的城乡建设体系。二、发展趋势(一)城乡建设的发展必将满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通过城乡建设的集约化、科学化,才能更好地挖掘城乡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巨大潜力,实现从粗放到集约的模式转变,实现从量的扩展到质的提升的发展飞跃,实现从简单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对推动统筹城乡发展起着领引作用。新型城镇化
23、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发展城乡经济的重要场地,具有综合性的职能和战略性的作用。(三)实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必将促进城乡的共同繁荣。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政府资源和公共服务将向农村倾斜,重点推进农村路网、电网、给排水等工程,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农民切身利益问题。同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一体的医保、社会救助、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全覆盖,使我县广大的农村农民直接受益,逐步实现向“居民”的转变。(五)区域合作、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必将推动城乡建设作用的发挥。随着省委、省政府发展彰显山水文化特色的大城市组团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区域合作加快,通
24、过机制和体制创新,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我县城乡建设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另一方面周边邻近县市城镇竞争加剧,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定会成为我县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六)继续加快城乡建设必将有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县的城镇和村庄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初步建成了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县城。我县即将圆满地完成了“十四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今后的五年将是全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城乡建设将会有新的飞跃。第二章我县“十四五”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新型 城镇 发展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