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随堂练习.docx
《《第18课 辛亥革命》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 辛亥革命》随堂练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辛亥革命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L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该学者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A.推翻封建制度B.建立君主立宪制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民主共和制2.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土,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以庚子失败为界,“前后相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B.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
2、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4.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骞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B.革命形势发展十分迅速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5 .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
3、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B.梁启超C.邹容D.李鸿章6 .有学者指出,在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其实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促使了湖北的革命党人,他们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意外地发挥了首创精神。这里的“意外主要是指()A.武昌起义的爆发B.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湖北军政府C.清政府迅速垮台D.中华民国成立7.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同月,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中华民国()A.实行议会共和制B.权力过于分散C.注重权力的制衡D.实现了全国普选8 .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
4、辛亥革命()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9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I(II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A,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B.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
5、血牺牲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摘编自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材料二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
6、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摘编自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的“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高度评价这一事件?(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6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次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然而,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胜利了。请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200字)(1
7、0分)三、论述题(10分)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要求: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四、情境分析题(10分)L假设你是一名生活在1911-1912年的中国普通民众,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变化。请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你所感受到的社会变革(从生活习俗、政治氛围等方面展开,不少于150字)。五、比较分析题(10分)1.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异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点的原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解析:“代之以共和国家”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建立民主共和制,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8课 辛亥革命 第18课 辛亥革命随堂练习 18 辛亥革命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