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后作业.docx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后作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C.商鞅的个人才能D.变法措施得当2 .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承认土地私有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民族融合C.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统一全国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A.迁都洛阳B,推行汉化政策C.实行均田制D.整顿吏治5 .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2、为了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A.理财B.军事改革C.教育改革D.科举改革6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B.C.D.7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张居正进行了改革。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整顿吏治8 .加强边防C.推行一条鞭法D.设立军机处8.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是()A.林则徐、魏源8 .曾国藩、李鸿章C.康有为、梁启超D.
3、孙中山、黄兴9 .戊戌变法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C.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10.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20世纪初进行的一场改革运动。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相比,相同点是()A.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B.都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C.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D.都取得了成功1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茨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和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改革的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A.B.C.D.12.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是()改革开
4、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B.C.D.13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发展B.周王室衰微C.称霸天下的欲望D.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14 .商鞅变法中,“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C.奖励军功D.打击贵族特权1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的主要原因是()平城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平城地处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洛阳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交通便利
5、有利于加强与南方的联系A.B.C.D.16 .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A.保甲法B.保马法C.将兵法D.设军器监17 .张居正改革中的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合并为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一措施的积极作用有()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A.B.C.D.18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其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D.训练新式军队19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其主
6、要目的是()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B.挽救统治危机C.实行民主政治D.推动社会进步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材料分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日:“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D材料一中的“商君
7、指的是谁?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措施中,最有利于封建制度确立的是哪一项?(2)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君变法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欲变北俗,弓I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
8、贡献。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提出的改革措施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课后作业 中国历代 变法 改革 课后 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