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西周时期,世官制下官员的选拔主要依据是()A.军功B.才能C.血缘D.品德2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以()为标准。A.世袭B.军功或才能C.门第D.考试成绩3 .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制度,其选官途径是()A.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B.推荐C.世袭D.考试4 .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其中“孝廉”一科主要考察的是()A.学问B.品德C.军功D.门第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其选官标准逐渐演变为()A.只看家世B.只看才能C.只看品德D.家世、才能、品德并重6 .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汉
2、朝B.隋朝C.唐朝D.宋朝7 .唐朝时,科举考试中最受社会重视的科目是()A.秀才B.明经和进士C.明法D.明字8 .宋朝科举制度相比唐朝有了新发展,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新发展的是()A.确立三级考试制度B.试卷一律“糊名”“誉录”C.考试内容出现“时文D.允许自由报考9 .元朝恢复科举制的时间是()A.1271年B.1313年C.1368年D.1421年10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形式逐渐僵化,其主要表现是()A.考试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B.实行八股取士C.考生不能自由发挥D.以上都是11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中,秦汉时期主要的考核方式是()A.上计制B.考课制C.磨勘制D.京察和大计12 .
3、唐朝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其中“四善主要考察的是()A.官员的工作业绩B.官员的品德修养C.官员的管理能力D.官员的文化水平13 .宋朝对官员的考核实行磨勘制,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B.考察官员的政绩C.规范官员的升迁D.加强对官员的监督1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较早,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5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设立了()A.刺史B.御史台C.都察院D.六科给事中二、填空题1 .世官制下,官职由世代继承。2 .战国时期,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3 .察举制是一种由向上的官员推荐制度。
4、4 .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的人担任。5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6 .唐朝吏部选官标准为身、言、制。7 .宋朝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分别是、省试和殿试。8 .元朝恢复科举制,史称O9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形式。10 .秦汉时期,官员考核主要实行制。11 .唐朝考核官员的“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恪勤匪懈。12 .宋朝的磨勘制主要用于规范官员的o13 .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o14 .汉武帝时设立的刺史,主要负责监察。15 .明清时期,中央监察机构为o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
5、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绮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察举制选官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九品中正制在选官标准上有何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科举制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