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这一科举制的调整()A标志着科举制走向消亡B.彻底否定了传统选官制度C.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D.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学堂选官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采用考试办法选拔B.与学堂教育紧密结合C.具有完全的近代化特征D.仍带有封建残余色彩3.1905年,清政府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
2、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这一制度()A.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选官方式B.使留学生成为官员的主要来源C.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D.确保了选拔出真正的人才4.孙中山认为:”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表明孙中山主张()A.考试权独立B.建立三权分立体制C.官员选拔由选举决定D.废除传统选官制度5.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下列关于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女子也可参加文官考试B.文官考试由考试院负责C.主要是为了选拔新式人才D
3、是对传统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公务员任用条例的制定B.公务员任用法的颁布C.考试法的公布D.考试院的设立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其特点包括()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党派性浓厚,为国民党一党私利服务军治色彩明显考试内容完全西化A.8 .C.D.8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这一干部制度()A.完全照搬苏联模式B,适应了当时国家建设的需要C,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问题D.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任
4、用9 .改革开放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下列关于改革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了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B.重视考试录用公务员C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D.废除了党管干部原则10.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不同之处在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强调政治中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B.C.D.11.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这一举措()A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B.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体制C.培养了大量新式人才D.适应了列强侵略的需要12.民国时期,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随堂练习 近代 以来 中国 官员 选拔 管理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