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L求学经历: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学习,接受了西方教育,开阔了视野,为其日后的革命思想奠定了基础。如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期间,他不仅钻研医学知识,还广泛涉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籍,逐渐萌生了改造中国的想法。2 .上书李鸿章失败: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遭到李鸿章的拒绝。这次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通过改良的方式无法实现救国的目的,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3 .创立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
2、体。兴中会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为宗旨,入会誓词为“驱除勒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明确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标志着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开始。(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L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2.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勒虏,恢复中华”,就是
3、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二、学习难点(一)理解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思想转变孙中山早期受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改良思想的影响,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因此上书李鸿章。但李鸿章的拒绝以及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现实,让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顽固,改良之路行不通,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才能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这一思想转变过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4、深入分析孙中山的思想变化原因,理解其革命选择的必然性。(二)准确把握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其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表达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然而,三民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民权主义虽然强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没有充分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民生主义试图通过“平均地权”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以实现。学生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三民主义,既要看到其进步性,也要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 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学习 重点 难点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