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随堂练习.docx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随堂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孙中山先生曾自述:“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这体现了孙中山()A.宽容坦荡的胸怀B.传统观念的继承C.与时俱进的精神D.民族意识的狭隘2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以庚子失败为界,“前后相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2、列强加剧侵略扩张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D.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3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D.国家核定地价4.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鞍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
3、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6.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岳王会7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的内容包括()A.驱除鞍虏,恢复中华8 .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实现共和8.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等人
4、在曰本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9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10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内涵是()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B.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C.平均地权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1.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是()A.广州起义B.萍浏醴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12.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
5、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13.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满清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14.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A.都减少了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随堂练习 革命 先行者 孙中山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