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后作业.docx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后作业.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2 .下列关于西夏政权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B.仿照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C创制西夏文字D.都城在兴庆府,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3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统一了()A.全国B.北方C.中原和南方D.西南地区4 .宋辽之间的“澧渊之盟”是在下列哪次战役后签订的?()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5亶州之战D.赤壁之战55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2、澧渊之盟()A.使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B.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使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6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金灭北宋B.岳飞抗金C.5亶渊之盟D.宋夏和议7 .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8 .宋朝被西夏打败了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A.辽、西夏与北宋政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8 .北宋在与辽、西夏的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C.辽和西夏都学习中原文化,促进了自身发展D,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融合9 .
3、辽太宗时,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使中原政权失去了北方的屏障B.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的经济交流C,加速了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D.使辽与北宋长期保持和平局面10 .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设置“榷场”,进行互市。“榷场”的设置()A.加剧了民族矛盾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C阻碍了商品贸易D.使北宋在贸易中处于劣势IL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双方损失都很大,后来达成和议。宋夏和议的内容不包括()A.元昊向宋称臣B.宋给西夏岁币C,宋夏边界贸易兴旺D.西夏向宋送回北方流民12.下列关于辽、西夏和北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实行“南北面官”制度B.西夏是由党
4、项族建立的政权,模仿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C.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D.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有战有和,促进了民族交融13$亶渊之盟规定: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些钱物称为()A.岁币B.岁赐C.贡赋D.礼品14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政权更迭频繁15 .契丹族原来居住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辽河上游一带D,珠江流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O世纪初,契丹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2.北宋建立者是,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后作业 年级 下册 统编 西夏 北宋 并立 课后 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