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小学异常未成年人排查工作流程.docx
《企业管理-小学异常未成年人排查工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小学异常未成年人排查工作流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作流程会计实操文库企业管理-小学异常未成年人排查工作流程一、准备阶段(一)组建排查工作小组1 .人员构成: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教师、校医、德育工作者等组成排查工作小组。其中,学校领导负责统筹协调,把控排查工作的整体方向与进度;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情况最为熟悉,承担主要的信息收集与初步判断任务;学科教师从课堂表现等方面提供线索;心理教师凭借专业知识,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校医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及因身体问题引发的异常表现;德育工作者协助处理学生行为规范、品德等方面的异常情况。2 .职责分工:明确各成员职责,制定详细的职责说明书。例如,班主任负责定期与学生谈心谈话,观察学生日常在校
2、行为,收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信息;学科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在本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成绩波动、学习态度转变等;心理教师设计并组织心理健康筛查活动,法、访谈法、心理测评等。问卷调查设计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问卷,涵盖学习、生活、家庭、情绪等方面,定期发放给学生填写;观察法要求教师在课堂、课间、活动课等场景中,持续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表情神态等;访谈法通过与学生本人、家长、同学、教师进行个别或集体访谈,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心理测评由专业心理教师运用标准化心理测评工具,如儿童抑郁量表、儿童焦虑量表等,对疑似心理问题学生进行测评。(三)开展培训与宣传1 .培训排查人员:组织排查工作小组成员参
3、加专业培训I,邀请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法律专家等进行授课。培训I内容包括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常见异常行为的识别与判断、沟通技巧(如何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排查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排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排查工作科学、规范进行。2 .宣传排查意义: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渠道,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异常未成年人排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排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关心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消除家长和学生的顾虑,争取他们的理
4、解与支持。例如,在家长会上详细介绍排查工作的流程、方法以及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如实提供学生相关信息。二、排查实施阶段(一)信息收集1 .日常观察记录: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密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学习情况等。利用专门的观察记录表,详细记录学生的异常行为发生时间、地点、情境、表现形式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等。例如,记录某学生在课堂上频繁走神、小动作多,连续一周作业完成质量差等情况;某学生近期经常独自坐在角落,不愿与同学交流,情绪低落等表现。2 .问卷调查:定期(如每学期一次)组织学生填写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社交、心理等
5、方面设计,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合小学生的答题形式(如选择题、图画题等)。问卷设计要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有效收集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例如,设置“你最近是否感到不开心,原因是什么你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在学校有没有和同学发生过矛盾”等问题。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存在异常倾向的学生名单。3 .心理测评:心理教师按照计划,运用专业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测评。对于低年龄段学生,可采用绘画测验、沙盘游戏等非语言测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绪状态;对于高年龄段学生,使用标准化心理量表进行测评,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学习适应性量表等。严格按照测评工具的使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对测评结果进行专业解读,将存在心理问题风险的学生信息及时反馈给排查工作小组。4 .家访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情况。同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收集家长对学生的观察和看法。例如,了解到某学生在家中经常与父母顶嘴,沉迷电子游戏,作业拖拉等情况;某学生家庭近期发生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等信息。(二)初步筛查与分类1 .建立筛查标准:依据排查内容和相关专业知识,制定明确的筛查标准。将学生的异常表现分为不同等级,如轻度异常(如偶尔情绪低落、学习成绩小幅度
7、波动等中度异常(如频繁与同学发生冲突、经常旷课、情绪明显不稳定等1重度异常(如出现严重的自伤或伤人行为、有明显的抑郁或焦虑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等)o对每个等级的异常表现进行详细描述,便于排查人员准确判断。2 .初步筛查流程:排查工作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照筛查标准,对学生进行初步筛查。首先由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全面梳理,将疑似异常学生信息提交给排查工作小组。小组召开会议,共同讨论每个疑似异常学生的情况,依据筛查标准进行初步判断和分类。例如,某学生经常在课间与同学打闹,经小组讨论,根据其行为的频率、严重程度等,初步判定为轻度行为异常;某学生近期出现多次逃学行为,且情绪低落,不与任何人交流
8、初步判定为中度异常。3 .分类建立台账:按照初步筛查结果,将异常学生分为不同类别,如心理问题类、行为问题类、学习问题类、家庭问题类、社交问题类等,并建立相应的台账。台账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等)、异常表现描述、初步判断等级、信息来源(如教师观察、问卷调查、家长反馈等)、排查时间等。对每个异常学生进行编号,以便后续跟踪管理。例如,建立心理问题类台账,记录某学生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出现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由班主任观察和心理测评发现,排查时间为具体日期等信息。(三)深入调查与评估1 .成立评估小组:针对初步筛查出的异常学生,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评估小组由心理教师、班主任、相
9、关学科教师、校医以及家长代表(如有必要)组成。明确各成员在评估过程中的职责,心理教师负责从心理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班主任提供学生日常在校的综合情况;学科教师重点分析学生在学业方面的问题;校医排查是否存在身体疾病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家长代表介绍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家庭环境情况。2 .多渠道深入调查:评估小组通过多种渠道对异常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与学生本人进行一对一的深入谈话,了解其内心想法、感受、经历以及遇到的困难等;与家长再次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近期家庭重大事件等对学生的影响;向同学了解该学生在班级中的社交情况、与同学的互动模式等;查阅学生的学习档案,包括学习
10、成绩、奖惩记录、以往的行为表现记录等。例如,对于一名学习成绩突然大幅下滑的学生,评估小组通过与学生谈话,发现其因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产生了厌学情绪;与家长沟通得知,近期家庭经济出现困难,家长无暇顾及学生学习;向同学了解到,该学生在班级中被部分同学孤立。3 .综合评估分析:评估小组根据深入调查收集到的信息,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学生的异常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判断学生异常表现的性质、严重程度、产生原因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异常表现概述、评估过程与方法、评估结论(如心理问题类型及程度、行为问题根源等)、建议措施(如心理辅导方案、行为矫正计划、家庭干预建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管理 小学 异常 未成年人 排查 工作 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