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内容概括与名著阅读题汇编.docx
《《经典常谈》内容概括与名著阅读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常谈》内容概括与名著阅读题汇编.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经典常谈内容概括与名著阅读题汇编经典常谈内容概括与名著阅读题汇编章节梳理经典常谈各章重点内容归纳说文解字第一仓颉造字: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仓颉造字灵感来源:兽蹄鸟爪痕迹)产生的影响: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文字不断演变识字是教育的初步,识字需要字书,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籍篇,是周宣王的太史籀作的。这部书已经佚去,许慎说文解字里收了好些“籀文”,又称为“大篆”,字体和小篆差不多,和始皇以前三百年的碑碣器物上的秦篆简直L一样。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
2、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与籀文略有不同。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东汉和帝时,许慎,作说文解字,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
3、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周易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八卦那种东西。八卦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
4、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吉凶。来源: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另一个传说却说不是他自出心裁画的。那时候有匹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着一幅图,上面便是八卦,伏羲只照着描下来罢了。但这因为伏羲是圣人,那时代是圣世,天才派了龙马赐给他这件圣物。所谓“河图”,便是这个。那讲五行的洪范,据说也是大禹治水时在洛水中从一只神龟背上得若的,也出于天赐。所谓“洛书”,便是那个。商民族是用龟的腹甲或牛的胛骨卜吉凶,他们先在甲骨上钻一下,再用火灼;甲骨经火,有裂痕,便是兆象,卜官细看兆象,断定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发展:进到农业社会,牛骨头便没有那么容易得了。出现筮法,作为卜法
5、的辅助。筮法只用些蓍草,是一种长寿草,古人觉得这草和老年人一样,阅历多了,知道的也就多了,所以用它来占吉凶。筮的时候用它的秆子;方法已不能详知,大概是数的。取一把蓍草,数一下看是什么数目,看是奇数还是偶数,也许这便可以断定吉凶。算法:八卦的基础便是一二三的数目。乾、兑、离、震、艮、坎、巽、坤,是这些卦的名字。那整画断画的排列,也许是在排列着蓍草时触悟出来的。八卦到底太简单了,后来便将这些卦重起来,两卦重作一个,按照算学里错列与组合的必然,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里的卦数。儒家: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象辞和象辞:易传中间较有系统的是象辞和象辞。象辞断定一卦
6、的涵义一一“象”就是“断”的意思。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今”J己、O起源:商民用甲骨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周朝用篮法辅助卜法,筮法里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断定吉凶的辞,原叫作繇辞,“繇”是抽出来的意思。繇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篮纪录,卜筮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同易这部书。演变:战国末期,进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易传中间较有系
7、统的是象辞和象辞。象辞断定一卦的涵义-“象”就是“断”的意思。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象,这个“象”字相当于现在所谓“观念”。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文言解释乾坤两卦;系辞发挥宇宙观人生观,偶然也有分别解释卦爻的话。系辞是最重妥的一部易传。到了汉代,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来称为逸易。说卦推演卦象,说明某卦的观念象征着自然界和人世间的某些事物。序卦说明六十四卦排列先后的道理。杂卦比较各卦意义的同异之处。地位:汉代,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简介:汉代刘向将战国时期担负外交的策士的说辞辛,编成了此书。特点:文辞绝妙。读来如闻其语,如见其人历史价值
8、高。所记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战国的名称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史书汉记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发展历程:商代:商代的卜辞是现存的我国最早的文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骈文式导并体”出于辞赋,夹带着不少的抒情的成分,句读整齐对偶工丽。南朝:南朝萧统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才叫“文”。唐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提出“语气流畅”这一标准,文体为之大变宋代:被称为“散文”明代:以八股文取士,此后八股文盛行。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极造。后胡适先后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一、说文解
9、字试题练1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练习。东汉许慎作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他都搜罗在他的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鲁恭王所得孔子宅“壁中书”及张仓所献春秋左氏传的字体,大概是晚周民间的别体字。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用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的体例。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
10、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有删改)(1)根据原著内容和选文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民众的愿望是文字简化的源动力,是内因,秦始皇颁布“书同文的法令亦属内因。B.说文解字保存了部分籀文的形体,它对于我们辨识更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也是大有帮助的。C.如果我们想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说文解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11、D.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概括为: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这是汉字的主要字体,此外还有草书和行书两种辅助字体。(2)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说文解字有哪些优点?请结合材料概括。2 .叶圣陶先生在重印经典常谈序中写道:“他可真是个好向导求真而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好向导。”朱自清先生也在本书自序里说:“读者能把它当做一条船,航到经典的海里,编者将自己庆幸”结合下面语段,从语言特色、写作思路、文段内容等方面,谈谈经典常谈对于传统文化“向导”的魅力。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
12、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做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3,阅读经典常谈过程中,同学们对造字法和字义
13、的演变很感兴趣。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字说文解字解释法I“画成其物,随体诘讪,日月是也。”(描绘万事万形物的形状来造字,比如日、月)“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纯象征符+号来造字,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符号来造字,比如W“比类合谊,以见指据,武信是也。”(用两个和两意个以上的表意部件组成表新意义的字,比如武、信)i“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用“表义之声形旁”和“表音之声旁”组成的字,比如江、河)小语:说文解字中“英”写作。从叫S央声。“以产即为“h”,表明“英”和草本植物有关:“央”大致表示“英”的读音。结合上表推断,“英”字采用的造字法是(1),它的本
14、义是“花”。小文:我想到桃花源记中(2)“(用课文原句填空)的“英”就是这个意思。我有个疑惑:这和“英雄”的英,又有什么关联呢?小语:我查阅了词典,“英”还有“不凡、杰出”之意。我的理解是,花是美好的象征,所以可由此引申出这类新义,如成语(3)“”(选填一项,填写字母:A.百卉含英B.英姿飒爽)中的“英”就是引申义的体现。老师:你们发现了本义和引申义间的关联,真不错。由字形推演字义,由本义联结引申义,这真是积累和梳理文言词义的好方法!4 .经典常谈既是一本普及读物,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材料一中体现的普及性和学术性。【材料一】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
15、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我们知道,文字不断地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仓颉造字说”也不是凭空起来的文字统一的需要,自然也在一般意识之中。这时候抬出一个造字的圣人,实在是统一文字的预备工夫,好教人知道“一个”圣人造的字当然是该一致的。荀子解蔽篇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一”是“专一”的意思,这儿只说仓颉是个整理文字的专
16、家,并不曾说他是造字的人,可见得那时“仓颉造字说”还没有凝成定型。但是,仓颉究竟是什么人呢?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的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了。(节选自说文解字第一)【材料二】朱自清的介绍完全是用一种接近日常生活的语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使
17、经典听上去有了一定的趣味性。他的散文式的语言使得经典常谈生动活泼,读之酣畅。在写经典常谈的时候,朱自清虽着眼于普及性,但也没有放弃学术性。介于作者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融入普及读物的撰写中,我们可以称其中的篇章为“学者散文”或“学术散文”。二、周易试题练5 .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是在战国末期。那时候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大约受了他们的影响,才研究起这部书来。那时候道家的学说也盛行,也从另一面影响了儒家。儒家就在这两家学说的影响之下,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这些新解释并非在忠实的确切的解释卦爻辞,其实倒是借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这种新解释存下来的,便是所谓易传。(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请阅读
18、以上文段,说说(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影响。6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入卦那种东西。八封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预言言凶。算命的,看相的、卜课的,都用得着它。他们普通只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够了,但要详细推算,就得用阴阳和八卦的道理。八封及阴阳行和我们非常熟习,这些道理直到现在还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信仰;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教这些道理支配着。(选自周易第二)(1)经典常谈的作者是,全书共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括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19、2)作者从人家门头上和小孩的帽饰上的八卦说起,有什么作用?三、尚书试题练7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书”原是纪录的意思;大约那所谓“书”只是指当时留存着的一些古代的档案而言;那些档案恐怕还是一件件的,并未结集成书。成书也许是在汉人手里。那时候这些档案留存着的更少了,也更古了,更稀罕了;汉人便将它们编辑起来,改称尚书。“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1)请说说尚书中内容的由来。(2)尚书记言也记事,记言和记事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8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
20、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可是照近人的说法,那记事的几篇,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应该分别地看。那些号令多称为“誓”或“诰”,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尚书中,除了“誓”“诰L还有“命”“谟请你根据选段所在篇章的内容,把这四种名称准确地填入下面横线上。一般号令叫“”,军事号令叫“Z君告臣的话多称为“”,臣告君的话有的称为“四、诗经试题练9,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内容,请你简要解说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10.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对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的经典做了梳理与讲解。本期班刊以“走近诗经”为主题,请你参与完成下面
21、任务。(1)【任务一:辨析正误】下面对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O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B.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C.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之上。D.毛传只在有比的地方标出,不标赋、兴;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比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相比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2)【任务二:理解运用】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经名句与理解相符。诗经名句出自理解桃之
22、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0)_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A.以雎鸠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B.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C.现在化作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互相赠答,礼尚往来。D.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18.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原句原义教育意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锂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
23、将玉比人。做学问要精益求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2)19.阅读朱自清经典常谈的片段,完成下面任务。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排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常谈 经典 内容 概括 名著 阅读 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