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桩施工工艺.doc
《咬合桩施工工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合桩施工工艺.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一、咬合桩工艺原理钻孔灌注咬合桩,即采用机械冲抓施工,桩与桩之间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桩的排列方式为一个素砼桩(A桩)和一个钢筋砼桩(B桩)间隔,见图一。这种排列方式在施工时需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A桩砼采用超缓凝型砼,要求必须在A桩砼初凝之前完成B桩的施工,B桩施工时,利用套管钻机的切割能力切割掉相邻A桩相交部分的砼,则实现了咬合。二、咬合桩工艺流程及操行要点1、本工程施工布置为一台钻机循环作业采用RT200全套管钻机循环作业施工,尽量减少砂桩,避免施工冷缝的产生。2、导墙的施工为了提高钻孔咬合桩孔口的定位精度并提高就位效率,应在桩顶上部制作钢筋砼导墙,这是钻
2、孔咬合桩施工的第一步。3、单桩的施工工艺流程钻机就位:等导墙有足够的强度后,拆除模板,重新定位放样排桩中心位置, 将点位反到导墙顶面上,作为钻机定位控制点。移动套管钻机至正确位置,使套管钻机抱管器中心对应定位在导墙孔位中心。 取土成孔: 在桩机就位后,吊装第一节管在桩机钳口中,找正桩管垂直度后,磨桩下压桩管,压入深度约为2.55m,然后用抓斗从套管内取土,一边抓土、一边继续下压套管,始终保持套管底口超前于开挖面的深度2.5m。第一节套管全部压入土中后(地面以上要留1.21.5m,以便于接管),检测垂直度,如不合格则进行纠偏调整,如合格则安装第二节套管继续下压取土,如此继续,直至达到设计孔底标高
3、 吊放钢筋笼: 如为钢筋砼桩,成孔检测合格后进行安放钢筋笼工作,按设计规格、材料及制作规范,在场地边钢筋加工棚里分段制作,然后搬运至孔口边安装钢筋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钢筋笼标高的准确性。本次工程的孔深为XXm左右,根据工期紧迫的实际条件,钢筋笼吊放时配置XXT吊车,以便吊放安全便捷。 灌注混凝土: 如孔内有水时需采用水下砼灌注法施工,如孔内无水时则采用干孔灌注法施工,先将混凝土倒入集料斗中,然后用吊机吊倒孔口,倒入导管上部的贮料斗中,如此直至将混凝土灌至桩顶标高。 拔管成桩: 一边浇注砼一边拔管,应注意始终保持套管底低于砼面2.5m。咬合桩单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二所示(下页): 3、排桩的施
4、工工艺流程 总的施工原则是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其施工工艺流程是: A1B1A2A3B2A4B3,如图三所示: 、A(n)C20素混凝土桩,B(n)C20钢筋混凝桩,B1为砂桩,目的是和交界处的桩衔接。 、施工顺序:A1B1(砂桩)A2B2A3B3 (1)成孔工艺控制: 、成孔采用液压式摆动积压式全套管成桩机施工,成孔以套管正反扭动、加压下切、管内抓斗取土(若遇大石可用十字冲击锤冲砸击碎)。 、桩体垂直度控制 1、在套管切压过程中,应从两个方向对套管进行垂直度控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要求成孔精度为5。 2、成孔后套管随砼灌注逐段起拔,起拔套管应视起拔状况而精心操作,如阻力过大则应转动慢拔,保
5、持套管拔起过程中的顺直,严 禁强拔。 咬合桩施工必须保持连续作业,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劳力、机械。 如遇不可抗因素造成咬合桩流水作业中断,应迅速移机对末端成桩进行切割单侧咬合面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粗砂拔管形成砂桩,待后续咬合桩施工至该桩位时重新成孔,完成连续咬合成桩的施工。 (2)水下灌注砼工艺控制: 1、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孔深,并做好原始记录。 2、安放好导管隔水塞用铁丝牢系在储料槽上、第一次下料时在储料槽内注满砼(满足初灌量要求)。 3、灌注砼应连续灌注,随着管内砼面的增高,逐步调整导管深度,必须保证导管底埋在已浇筑的砼中2米以上且不大于6米,导管上拔必须保证垂直。 4、当砼面超出设计标高50
6、cm时停灌,拔出导管冲洗干净,准备灌注下根桩。(3)干孔灌注砼控制:为防止砼离析,灌注时应保证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不超过2米,灌注时随着砼面的提高,逐步提高导管但始终保证导管底口距砼面距离不超过2米 (4)孔口定位误差的控制为了保证钻孔咬合桩底部有足够的厚度的咬合量,应对其孔口的定位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 为了有效的提高孔口的定位精度,应在钻孔咬合桩桩顶以上设置砼或钢筋砼导墙,导墙上定位孔的直径宜比桩径大20mm。钻机就位后,将第一节套管插入定位孔并检查调整,使套管周围与定位孔之间的空隙保持均匀。 (2)桩的垂直度的控制 为了保证钻孔咬合桩底部有足够厚度的咬合量,除对其孔口定位误差严格控制外,还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咬合 施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