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区“十五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阐明“十五五”时期,区工业发展战略定位、思路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作为区“十五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期至2030年,展望到2035年。一、“十四五”发展回顾“十四五”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坚持“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工业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一)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十四五”期间,全区规模工业总量由2016年的69亿元,平稳增长到2020年的79.5亿元,规模以上
2、工业企业数量保持稳定,五年间,36户成长型小微或新投产企业达到规上,2020年规模企业数达到65户。企业实力显著提升,2020年亿元以上企业数19户,较2016年增加4户,实现超10亿元企业零突破。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30.1%提升到2020年度31.76%。表L区“十四五”工业总量变化情况表单位:亿元、户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规上总产值6970.5758984.879.5规模企业数707374687065亿元企业数171615212319(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织造产业集聚发展。“十四五”期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围绕“延链补链”招大引强,成功
3、引进天航母婴、爸爸的选择、中采实业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6个,投资总额50亿元,产业规模由2016年的10亿元发展到26亿元,占全区比重三分之一以上。形成了从纤维溶剂和各类纤维的原辅料生产,到水刺、热风、纺粘、双组份超细纤维无纺布产品的研发织造,再到工程无纺布、车用无纺布、母婴用品等应用的完整产业配套能力。骨干企业引领发展,金春股份持续实施技术改造扩大水刺无纺布产能,新增热风无纺布和双阻份无纺布品种,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霞客无染彩、爸爸的选择、天航母婴用品、欣宇无纺布等企业做大规模的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丰富。载体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开发区2016年被授予“中国非织造产业园”,先后获批“新型功能
4、纺织材料市级战新基地”和“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基地”,成为市新型功能纺织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生物制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十四五”期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招大引强和技改升级,成功引进健康时尚网红饮品“元气森林”以及泓顺源生物科技、欣发食品等项目落户,实施九华百蕊颗粒扩产项目、顺鑫盛源大米蛋白粉项目、昇兴包装印铁线及两片罐等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产业规模由2016年的16亿元,增长到21亿元。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九华百蕊颗粒2018年新增进入国家基药目录,成为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线用药,连续四年蝉联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呼吸系统中成药品牌前十榜单;元气森林
5、成为饮料行业的黑马,项目一期在9个月内完成建设投产;泓顺源生物科技获评省级成长型小微企业,“十四五”期间,产业内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效果显著。新江玻璃、宏威建材、康贝伟业等企业通过“机器换人”,五年间共购置4轴以上机器人37台,产能提升1倍,工人减少一半;夏子包装、友邦印务、新安旺市等一批传统企业通过技改扩产能,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品牌竞争力,富邦建材由传统的混凝土拓展到装配式建筑。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8亿元,年均增长46.1%,其中2017年增长101%,2018年增长168.均。装备制造业、家电配件、建材等传统产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发
6、展壮大。战新产业快速发展。2015-20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从4.6亿元增加至14.9亿元,年均增长25%;战新产值占规模企业产值比重从6.7%提高至18.7%,比重提高近3倍,并超额完成“十四五”战新产业发展目标(占比目标:13%);战新企业由4家增加至8家。(三)质量效益提升经济贡献稳定增加。工业企业纳税由2016年2.5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3.4亿元,亩均税收2万元以上的企业由2016年的20户增长到2020年的45户,企业税收贡献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十四五”期间新增省级专精特
7、新企业11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25户,十四五末,全区拥有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32家,是2015年的6倍,占规上工业企业的49.2%o九华药业入选全国医药工业(中药)百强,金春无纺布成为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十强企业,水刺产能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宜庭家纺羽绒及制品规模在省稳居前三名,新江玻璃在国内冰箱隔板玻璃行业居前三位,润泰清真食品在全国面包糠行业排名第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86.6亿元,年均增长8.68%,拥有省级研发平台14户,其中,省级技术中心8户、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户、省级
8、博士后工作站2户;市级科技平台22户,其中,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户、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户、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户、市级众创空间2户O金春股份、九华药业、顺鑫盛源等企业与江南大学、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30余项。两化融合不断深入。“十四五”期间,金春股份热风车间获评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金春股份、昇兴包装2户企业通过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户,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户,全丰物资的聚酯树脂生产制造数字化车间、宜庭家纺的羽绒制品车间等6个市级数字化车间改造成功。(四)承载能力增强承载空间拓展。“十四五”期间,全面推
9、进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和发展方向区拓展,投资近10亿元完善园区约100公里路网建设,完成约50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及75公里雨污水管道改道清淤工程,基础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双提升”;新规划7.8平方公里拓展区,建成“六纵七横”的交通路网,非织造材料、健康食品、智能制造、绿色建材、中垦农批物流等五大产业园初具规模,产城融合加速集聚。园区已入驻企业11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家,净增8家。2020年园区实现税收2.91亿元,年均增长15.3%;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6亿元,年均增长12%。承载形式多元化。2019年区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新建包括多层框架厂房、单层钢结构厂房、研发管理综合服
10、务中心的6.8万平方米的新型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入驻、快速投产;L7万平方米的启迪之星O科技企业加速器,涵盖展示、办公、研发、中试、生产等功能区,重点聚集高端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科技产业项目,加速器发挥招才引智的重要作用。“十四五”以来,区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一是总量小,空间受限。2020年工业总产值较上一位明光市少43亿元,规模企业数仅明光市的46%,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从2016年2.8%,下降到2020年的2.4%o开发区和拓展区皆面临面积太小、布局已满的窘况,影响大产业项目引进,制约全区工业规模突破性发展。二是传统产业占比,转型升级难度较
11、大,两化融合深度不够,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智能化发展不均衡;三是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二、“十五五”发展面临形势(一)重要机遇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动国内市场需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需求层次的提升,将形成显著的本土市场优势。宏观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持续加大减税降费措施,降低经济主体的负担,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的构建,促使国内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空间不断拓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质、创品牌的消费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容量。为我区食品、高端家纺等高品质消费品企业
12、提供了超大的市场机遇。区域经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多重国家性战略为工业带来发展历史机遇。伴随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市作为省东向桥头堡、长三角沪宁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具有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左右逢源”“双圈互动”的区位优势,而区作为市南北、东西两轴交汇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提升发展层次、增强发展活力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市全面推进融入大江北建设等,大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培育强大消费市场、拓展长三角区域合作空间、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版“新基建”。为进一步发挥区主城区优势,为推动经济发展、产
13、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动力。(二)主要挑战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外贸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发展动能发生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升级速度逐步加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这对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挑战。区域竞争压力加大。虽然合芜蚌自贸区从长期看对市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现阶段,竞争力和带动力并存,城市间争资源、抢抓机遇的压力加剧。随着周边南谯区、明光市、来安县以及浙江、江苏三四线城市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区域竞争压力加剧。发展动能亟需切换。制造业传统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产能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逐渐向依靠创新投入、
14、需求拉动的方式转变,未来产业发展需实现中高端发展与规模中高速增长双重目标,对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要素供给趋紧。用地、用能等环境质量约束更趋严格,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土地等资源硬约束进一步强化,对产业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区包装、建材、家电轻工等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中仍占有相当比重,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产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产业工人紧缺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区重点发展:非织造、生物医药健康食品、装备制造、家电轻工、环保建材等产业,着力打造非织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全省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产业特色基地。区区位优势图三、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一)
15、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产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快速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政策支持激励机制、重大项目招引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培育,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贯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经济主体在促进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奋
16、力谱写新时代制造强区建设新篇章。(二)发展理念产业强区。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产业互融”,推动工业和不同产业、不同业态的有机融合,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打通产业链建设关键环节,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亿产业集群,打造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和转型发展新动能。企业为本。把企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和服务实体经济“四送一服”工程。以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为目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数字赋能。围绕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
17、网、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实施“现代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功能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上云用云”,推动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定制化,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新活力。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体系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加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激发企业主体创新创业活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强度,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之路。开放合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建设境外生产加工基地,推动优势产能向境外扩展,鼓励
18、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网络营销实现品牌培育和市场扩张,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稳固美日欧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推进内贸外贸、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全面融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发挥“左右逢源”“双圈互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沪苏浙产业、人才、科技、资金优势,大力推动“三重一创”建设,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三)发展目标规模总量进一位。“十五五”期间,工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3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00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力争超100家。集聚两个百亿产业。“十五五”期间,非织造、食品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年增长15%以上,到2030年,
19、两大主导产业各集聚相关企业30户以上,产业总营业收入(含总部经济)达百亿元,建成有竞争优势的省级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群。质量效益再提升。“十五五”期间,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投资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到2030年,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户;企业绿色发展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60亿元。创新发展再提速。“十五五”期间,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30年,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0户,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市平均水平以上。数字经济有突破。“十五五”期间,着力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到2030年,建设市级
20、以上5G和数字化应用平台2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10个。表2区工业经济“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别号指标1N020N02614022(Z023C024030(N030展规模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r9.5(5204070CN0000规上C(ZC2CZ工业增加值增速().3000885规模企业数(户)5r00(0(80550量效11TL50亿元企业数(CNC(10亿元企业数C.(/(0亿元企业数量9CN2CN5CN7C0C5C0新能力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68CZ0CN2CN5(5市级研发平台CN2CZ6(*.0C5L05r0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3.5.8(N.0CZ.2(N.5业结战略性新兴产5
21、CN0CN4C0L5(0(0构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C21(N4CN7COCO“专精特新”企业数量CZ3CN5CN7CN9C1C3COG和数字化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O246CN5两化融合企业平台CCLL(5四、发展重点(一)主导产业提升工程非织造产业形成“内核动力,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和高端化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持续招大引强,完善“产品研发、原料生产、制品加工、辅料配套、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县域产业集群,巩固中国非织造承接转移示范基地在全国的地位。一是以现有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通过新增产能和开发纯棉水刺非织造布、新型医用辅料、可冲散水刺非织
22、造布等高端产品,实现水刺非织造卷材增量提质;通过引进多家纺粘生产企业,丰富非织造卷材品种,应用于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农业用纺织品和包装用纺织品等领域。二是结合现有企业和产品方向,引进开发关联度较大的婴儿尿裤、妇女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高档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敷料等下游产业,在当地形成相关制品生产和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辐射周边市场。三是土工用纺织品方面,重点发展和引入高强土工布、纺粘长丝针刺土工布、玻璃纤维针刺土工布、经编土工格栅和塑料土工格栅、生态环境保护用土工织物等产品的生产企业,积极拓展相关产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开拓多元化产业,提高产业配套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发挥核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工业经济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