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绿地系统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绿地系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绿地系统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绿地系统发展规划一、“十四五”回顾(一)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区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园林绿化事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期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具体内容如下:1 .绿地建设跨越发展,城区绿量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城区园林绿化建设,完成庐州公园一期、四里河滨水生态公园、海棠公园、商鼎公园、八公山路游园等公园游园建设项目,完成“两河两库”滨水绿道一期工程、董大水库溢洪道绿化景观工程等绿化建设项目,新建绿地面积超300万平方米。2020年
2、底,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42%,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7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46平方米,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 .老城区绿化提升与改造工作不断推进“十四五”期间,区聚焦城区绿地提质增效,大力推进老城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了淮河路游园改造、菱湖公园木栈道整体改造、环城公园绿道完善及景观提升等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逍遥津公园已完成设计工作并启动施工。注重见缝插绿,打造了一系列道路及节点绿化提升项目,推动淮河路步行街、花园街等绿色商圈营建,建设了精品节点绿地48个,老城区精品花境120处。3 .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实施水环境
3、治理行动,除实施积涝点改造、病害排水管道维护和推进排水提标改造项目外,还完成了四里河、板桥河、南泗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根据第三方水质检测数据表明,四里河河道水质已消除黑臭现象。完成板桥河支流箱涵维修加固、板桥河右岸四里河河道防洪工程和四里河、板桥河清淤项目,完成环巢湖示范区工程三期流域治理南洲河中游旁路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董大水库二级水源保护区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区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改造、四里河水体达标整治正在加快推进中。4 .各类景观配套工程有序实施完成大房郢公园、高铁沿线绿化提升等园林绿化项目,哑巴巷等6条小街巷改造、逍遥十八巷九狮桥路精品提升工程、一环内29条道路慢行系统改造、长江中
4、路夜景亮化工程、环城公园(南泗河区段)景观亮化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板桥河清淤工程、区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四里河水体达标整治工程、板桥河右岸四里河河道防洪工程等水环境治理项目;完成庐州公园二期、逍遥津公园提升改造、四里河滨水生态公园夜景景观亮化等市政园林项目,不断增加绿色福祉,回应市民群众新期待。(二)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1 .市林业和园林发展大纲(2018-2035)的解读在市林业和园林发展大纲(2018-2035)中,将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为“双环、三楔、四廊”的结构。在“双环、三楔、四廊”结构中,以下部分位于区境内:1)公园绿环:市主城区内打造新翡翠项链(60公里公园环)
5、其中区的庐州公园、环城公园、部分南泗河公园带位于该公园环上。2)董铺水库一大房郢水库绿楔:具体包括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同时上述两大水库主要构成了市主城区五大游憩单元之一的玩水主题游憩单元。3)南观河廊道:具体包括环城公园、南观河公园。2 .市绿地系统规划1)市绿道系统中形成三主五支的主城区绿道系统,其中,南北贯穿绿道与公园环绿道(具体为南泗河绿道)穿过区境内。2)依据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4-2020)分区落实规划确定的公园绿地情况。区落实个数为9个,规划个数为41个,完成比例约15%。落实面积为35.01公顷,规划面积为214公顷,完成比例约16%。(三)现状绿地情况分析1. 全
6、区整体布局西优东弱。2. 全区北部工业缺绿少楔,该区缺少集中绿化,缺少绿楔进入。3. 区内南部老城绿地分布不均,仅环城河周边绿地较为丰富,环内环外缺少社区工园、街头游园、专类公园。(四)面临的挑战1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环城公园围合的老城区范围内,以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半岛公园、市民广场等点缀其中,绿量充足,有待提质。北二环路外围公共绿地相对较少,公园绿地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环城公园以北、北二环路以南的扇形区域,人口比较稠密,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量、质有待提升。区城市绿地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绿地系统的布局需要结合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进行统筹考虑。2 .公园绿地系统综合功
7、能有待增强城市绿地功能不仅应具备简单的美化、休憩、游乐功能,还应包括生态、美化、文教等综合功能。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的文化功能和文化体验感有待进一步增强。区道路行道树多以香樟、广玉兰、法梧、杨树为主,绿篱以珊瑚树、蜀桧为主,行道树和绿篱多以规则式栽植,形式较为单一,区内绿植的美感和观赏性有待提升。区内公园的无障碍设施、信息服务设施配置不够完善,部分具备防灾功能的绿地中防灾设施配置不齐,应急供水、供电、废弃物处置等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3 .园林绿化的艺术品质有待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审美情趣正在发生变化,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需求也日益强烈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区的园林绿化工作一方
8、面应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规划设计中积极响应居民审美情趣和游憩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可将将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营建技法进行创造性转化,推陈出新,营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风景园林作品。4 .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有待加强在区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尽科学不尽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乔灌草地被的配置趋于模式化,重层次景观而忽略生态功能,林荫道路在各类绿地建设中相对弱化,对乡土适生植物的挖掘与利用水平不够,在推进垂直绿化实践方面仍然不足,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生态空间比较缺乏等等,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效益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5 .绿地建设中面临土地性质制约影响区的公园类项目、防护绿地等项目普遍具有面积大
9、土地属性复杂的特点,区作老城区,可用于公园绿地建设的土地本就稀缺,加之市的“两大水缸”均位于区境内,项目建设受到非建设用地性质制约的同时,还受到水源地保护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办理中阻力较大、推进缓慢。复杂的土地属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绿地建设推动的进度。二、“十五五”时期的形势(一)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
10、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决定更加关注生态文明的制度化建设,更有利于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实施与绿化成果保护;更加关注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对于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理念落实,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保护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城市绿化建设作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基础行业,被赋予更高更严的发展要求。(二)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对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新思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
11、里的花园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后,在行业内外,乃至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热议。近年来,公园城市被不断探索和实践。”公园城市”即把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着力通过对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的布局优化、扩容提质和内涵升级,改善其作为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服务品质和均等化水平,建设全面公园化的城市景观风貌,用以优化城乡关系、完善城市格局、改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以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为城乡绿色空间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三)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的地位不断
12、提高。健康城市主要指一种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所组成的城市形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空间保障,也是健康城市与健康生活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它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功能舒适性,提供积极的身心健康体验,来满足人们的主观偏好,支持有益健康的行为。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对于构建健康城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市近年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打造四个样板区发展要求,建设了环巢湖大道、滁河干渠等沿线绿色风光带,推进柏堰湖、王咀湖、少荃湖等片区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加快肥西三河、董铺、巢湖半岛等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13、市园林绿化跟城市的发展一样,历经环城时代、滨湖时代、环湖时代,到如今正在向国家生态园林和公园城市时代迈进,为区的园林绿化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指导思想、规划依据以及编制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贯彻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发展思路,以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指引,全面推进区“河长制”、“林长制”落实,探索“园长制”模式,持续推进庐阳区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提质,促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二)规划依据(1)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2)市
14、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3)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42020)(4)城市绿化管理条例(5)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6)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三)规划目标1 .逐步完善蓝绿空间体系连通性,优化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布局体系到2030年,全区城市园林绿化各项指标更加科学合理,基本建成点线面结合、布局合理、总量适宜、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以上,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生物多样、景观优美,公园绿地均衡性和可进入性显
15、著提升。突出城市蓝绿空间构建和生态廊道的建设,实施四里河、板桥河、大房郢水库、董铺水库周边生态绿带完善工程,各类绿地与城郊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等以及城市外围散布的林、水、田等有机连接,串联城市内外的蓝绿空间,构建成连续而完整的网络系统,适应并促进城市的发展。生态网络的连通率达到80%以上。2 .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综合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游憩需求加强区公园绿地功能复合性建设,优化绿地功能配置,完善相应的设施和景观,结合不同的“公园+”主题,植入新兴功能,满足区内不同区域市民需求。对于庐州公园、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等大型游憩型绿地,需要进一步细化各个公园内部居民的偏好游憩设施,出台相应的专项游憩设
16、施配置标准,开展游憩偏好调查,丰富游憩设施类型,在充分了解居民多样化游憩需求的基础上科学配置相关设施,提升公园绿地的便民性。城市园林绿化固定资产投资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投资比例不低于12%3 .提高区园林绿化艺术品质,彰显地域传统文化内涵继承区的优秀造园传统,推动传统园林艺术的现代化诠释与创造性转化。挖掘与保护这些优厚的人文传统与历史禀赋,凝练提取传统徽派园林艺术中的精髓与特质。结合其逍遥津三国历史文化、包拯文化、地域民俗文化等,将地方历史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城市公园、绿道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强化风景园林设计创新,提高设计的艺术品质,建设一批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风景园林精品工程。具有文化内涵和属
17、性的公园占区综合性公园总数的80%以上。4 .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底线控制,引导园林绿化节约型设计规定绿化带的大小、植物的种类和各种绿化的特征,使其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大力推广应用乡土适生植物,加强乡土适生植物品种的选育、示范、引导及推广,优先使用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特色鲜明、成本较低的乡土树种和特色植物,加强公园绿地、街区道路绿化、滨水空间和居住区四季景观营建,丰富完善园林绿化景观形态,营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和自然景观。将节约型建设融入园林绿化建设全过程,因地制宜的建设生态功能强的精品园林绿地。四里河湿地公园、环城公园沿岸等重要滨水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节约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绿地 系统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