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与识读》——项目一:建筑认知基础.docx
《《建筑构造与识读》——项目一:建筑认知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与识读》——项目一:建筑认知基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案教案名称:建筑构造与识图授课教师:授课班级:24级建设工程管理班、24级工程造价班、24级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类型:考试课1授课信息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建筑物1授课课时2课时所属项目建筑构成要素、建筑分类专业名称24级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施工技术授课对象24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间周一、周三授课地点教材建筑构造与识图魏松主编教学分析教学内容1. 1建筑构成基本要素1 .建筑功能2 .建筑技术3 .建筑形象4 .2建筑物分类5 .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人们从事政治文化活动、行政办公、商业活动、生活
2、服务、休闲运动等公共事业所需的建筑物6 .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1)大量性建筑单体建筑规模不大,但兴建数量多,分布面广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办公楼等。2)大型性建筑建筑规模大,数量少,单栋建筑体量大的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馆、航空港、大会堂等。7 .按建筑层数(高度)分类1)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27米以上为高层。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低于或等于24m为多层。3)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8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建筑的承重结构即建筑的承重体系,是支撑建筑、维护建筑安全及建筑抗风抗震的骨架。建筑承重部分所
3、使用的材料有木材、砖石、混泥土等,因此建筑类型可分为:1)木结构木结构指竖向和水平承重构件均以木材制作的房屋承重骨架,而建筑的围护构件可由砖、石、木材等多种材料组成。这类房屋的层数较低,一般在三层以下。特点:自重轻、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取材方便、造价低等;建筑形式:古代庙宇、宫殿、民居等; 缺点:木材资源缺乏、耐火等级低、易腐蚀等;2)砖石(砌体)结构砖石结构指砖石块材与砂浆配合砌筑而成的建筑,建筑横向和竖向承重结构均采用砖石,民用建筑属于低层(3层以下),纪念性建筑如塔多为多层(7层以下)建筑。 特点:便于就地取材,节约钢材,水泥和降低造价,耐火等级高,耐久性和保温、隔热、隔声性能高; 缺点
4、抗震性能差,自重大,层高、总高、开间跨度均较小;3)钢筋混泥土结构钢筋混泥土结构指承重结构的构件均采用钢筋混泥土材料的建筑,包括了以梁柱承重为主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以墙承重为主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特点:坚固耐久、防火、可塑性强、抗震性能良好等;缺点:工序多、造价高、周期长;4)钢结构钢结构指以型钢等钢材作为建筑承重骨架的建筑。 特点:整体性好、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布局灵活,便于制作和安装,施工受季节影响小,施工速度快等; 缺点:耗材量大、受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特大跨度公共建筑,在民用建筑中采用较少;5)混合结构学情分析知识和技能基础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和
5、建筑施工技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支撑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建筑、结构的图纸识图能力。认知和实践能力普遍缺乏施工现场实践经验,标准规范意识不强;对图纸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转化能力不足。学习特点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和建筑施工技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乐于动手,具有创新精神,学习主动性差,工科学习思维和方法体系较差,抽象思维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喜欢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学习,喜欢互动式的、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2、掌握建筑物的分类。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树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使学生端正学
6、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职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2、培养“终身负责制”的职业态度;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归纳总结能力;4、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内涵、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及家国情怀的目的。教学重点建筑的分类教学重点解决方案: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房屋分类中的按承重构件材料分类教学难点解决方案:后期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得降
7、级,同时将工程案例融入到课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讲述房屋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房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再通过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引入本门课程。二、讲授新内容1、建筑构成基本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2、结合生活实际场景,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出知识点建筑的分类。3、结合工程案例,配以图片、视频等辅助手段理论讲解建筑分类。三、课堂总结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小结,最后点评总结。学略就策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乐于动手,具有创新精神,学习主动性差,工科学习思维和方法体系较差,
8、抽象思维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喜欢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学习,喜欢互动式的、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具体策略如下:1 .课程思政内容巧妙融入知识教学、能力培养过程。在工程案例讲解时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润物细无声”的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2 .创建工程情景,加深对实际工程的感知。利用实际案例,营造真实的工程环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由更深的理解。3 .利用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4 .小组讨论式进行协同知识建构:作为小组协作学习的一种典型形态,师生或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而产生新知识,能够促进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5 .借助数字媒体、教学平台等信
9、息化手段,将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由简入难、逐步完成课堂任务,有效化解操作类课程知易行难的问题,并突出能力培养,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法、讲评法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资源多媒体、学习通及信息手段化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设计“导”一一课前任务导入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达标通关标准课前准备1、通过教学资源平台预习建筑构造概述。2、以工程案例引入本门课程。1、在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资源。2、布置学习任务。3、根据平台互动与课前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1、登录学习平台学习相关知识。2、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1、让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
10、容有直观、具体的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熟知本节主要知识点为哪些部分。“引”一一-环节:情景引入(Iomin)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达标通关标准创设情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讲述房屋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归纳课前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出本门课程。交流讨论:房屋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熟知本节主要知识点为哪些部分。课中教学“固”一一环节二:课前知识巩固提升(50min)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达标通关标准1、建筑构成基本要素2
11、建筑物分类1、以工程案例引入建筑构成要素;1、结合工程案例、配合以图片、视频方式讲解建筑分类;3、总结本小结内容。认真听讲,做好重难点知识记录。;根据自己生活中的认知,分组交流讨论建筑分类。1、理论联系实际;2、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目标“设”环节一:情景创设(min)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达标通关标准课中教学“练”实施操作(10min)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达标通关标准学习通发布本节相关练习课堂答疑完成练习1、加强学生课程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2、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目标“析”一一总结分析(5min)教学内容教师活
12、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达标通关标准本节内容小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1、小组讨论,进行学习内容总结;2.典型习题回答。1、加强学生课程学习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知识、能力目标教学评价“用”一一课后强应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达标通关标准知识点复习提醒自主复习强基础、提应用思政关联知识点(1)评价构成1、课前预习内容的完成度;2、课堂参与度;3、课后作业完成度。(2)评价要素1、学习状态;2、学习方法;3、参与状态;4、思维状态;5、情绪状态。(3)评价标准1、课前自主学习20%;2、课堂回到问题及分组讨论的参与度30猊3、课后作业的完成度50%o教学效果与特色创新学果教效本
13、任务学习,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与教师沟通交流,最终得以解决问题;本教学任务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双主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从而使培养大批创新人材的素质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特色创新1、基于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来确定难点,通过分析,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动态调整;2、课堂中融入了价值观的讲解,如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知识。提供了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3、通过
14、自主学习一翻转课堂一分组讨论一专题实践一一价值感悟”等多方位的教学环节,养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并茂的多维立体的学生个体。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培养学生工科学习思维。教学反思与诊改问题与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分层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改进与完善进一步增强差异化教学,增加教学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学内容第一章认识建筑物3授课课时2课时所属项目建筑构造组成;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专业名称24级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施工技术授课对象24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间周一、周三授课地点
15、教材建筑构造与识图魏松主编3教学内容民用建筑由基础、墙体、梁、柱、楼地面、楼梯、门窗、屋盖等主要构件组成。授课信息教学分析1.5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墙(或柱)、楼板层及地坪层(楼地层)、屋女儿墙阳台采光井他下不图1.1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扶手栏*1削逃门台阶外窗台情勒脚放水挑檐沟1J一幢民用建筑,一般是由基础、顶、楼梯和门窗等主要部分组成。雨水口落水管1.构造组成T-外崎X基础: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得以立足的根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耐久性,并能抵抗冰冻、地下水等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基础的大小、形式取决于荷载大小、土壤力学性能、材料性质和承重方式。L墙(或柱):建筑物的竖向承重
16、构件,而墙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作为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基础;作为围护构件,外墙应具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能力。内墙具有在水平方向划分建筑内部空间、组成房间、隔声,以及创造适用的室内环境的作用。墙体通常是建筑物中自重最大、材料和资金消耗最多、施工量最大的组成部分,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良好的热工性能及防火、隔声、防水、耐久性能。方便施工和良好的经济性也是衡量墙体性能的重要指标。柱也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除了不具备围护和分隔的作用之外,其他要求与墙体类似。“屋顶:建筑物顶部的覆盖构件,与外墙共同形成建筑物的外壳。屋
17、顶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层、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层三部分组成。其中承重结构层承受房屋顶部荷载及其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墙或柱;而屋面和保温(隔热)层则应具有能够抵御自然界风霜雪雨、太阳辐射等影响力的能力。屋顶应具有存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性能。屋顶又是建筑体型和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观形象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上人屋面还应考虑使用的要求。1楼板层:楼板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分隔楼层空间的围护构件。楼板承担建筑的楼面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递给墙或梁或柱,同时对墙体起水平支撑的作用。因此作为楼板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隔声功能;对有水侵蚀的房间,则要求楼板层具有防潮防水的
18、性能。JL楼梯和电梯:建筑中楼层间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楼梯应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还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且应满足坚固、耐磨、防滑、防火等要求。电梯是建筑的垂直运输工具,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室外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室外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电梯分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用电梯、船用电梯、观光电梯、汽车电梯等。电梯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具有安全、舒适、高效的性能。X地坪:是建筑底层房间与下部土层相接触的部分,它承担着底层房间的地面荷载。由于地坪下面往往是夯实的土壤,所以强度要求比楼板低。地坪面层直接同人体及家具设备接触,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19、同时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抗压、防潮及防水、保温的性能。JL门和窗:属于非承重的围护构件,门主要用作室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主要用作采光和通风。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荷载因素的影响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式决定了结构的型式、构件的用料、形状和尺寸,而构件的选材、形状和尺寸与建筑物构造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作用在建筑物的活荷载有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之分,所有建筑都必须考虑垂直荷载的影响,对于某些地区或某种结构形式的建筑来说,其水平荷载也不能忽视。(2)自然界的影响房屋要经受日晒、雨水、冰冻、地下水的侵蚀等影响,因而,房屋要在相关
20、部位采取保温、隔热、防水、防冻等构造措施。(3)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们从事的各种活动影响房屋的构造,如机械振动、化学腐蚀、爆炸、火灾等。因此,房屋在相应的部位要采取防震、耐腐蚀、隔音、防爆、防火等措施。(4)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建筑技术主要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应包括建筑的结构技术、材料技术、设备级施工技术。在构造设计中要以构造原理为基础,在利用原有的、标准的、典型的建筑构造的同时,不断发展或创造新的构造方案。(5)经济条件的影响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标准的变化必然带来建筑质量标准、建筑造价等方面的较大差别,对建筑构造的要求也将随着经济条件的改
21、变而改变。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构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2)确保结构安全(3)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4)注重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4)形象美观学情分析知识和技能基础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和建筑施工技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支撑课程,具备了基本的建筑、结构的图纸识图能力。认知和实践能力普遍缺乏施工现场实践经验,标准规范意识不强;对图纸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转化能力不足。学习特点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和建筑施工技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乐于动手,具有创新精神,学习主动性差,工科学习思维和方法
22、体系较差,抽象思维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喜欢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学习,喜欢互动式的、参与度高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民用建筑的组成;2、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3、了解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能力目标1、在实际工程中能够辨明各组成部分;2、从实践出发,理解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素质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2、培养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3、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思政目标纪录片上海中心,引导学生追求精益求精、匠心筑梦、敬业勤勉、勤奋实践、刻苦钻研等精神,同时将“绿色建筑”引入课堂,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建筑防火等级划分、建筑模数的应用教学重点解决方案: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构造与识读 建筑构造 项目 建筑 认知 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