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制图》课程思政教学参考资料——前言.docx
《《电气制图》课程思政教学参考资料——前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制图》课程思政教学参考资料——前言.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程思政】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简介电力事业的发展史,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如今,我国电力工业已经从起步晚技术落后到跃居世界前列。从距今137年的1882年7月26日傍晚上海外滩电灯亮起,标志中国的电力事业从此起步,到1888年北京城第一盏电灯点亮,再到1912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云南昆明石龙坝水电站投产,及始建于1908年、1923年建成的上海杨树浦电厂,这是我国电力事业的萌芽。直到1949年,虽然已经有67年的历史,但是,历经战火与磨难的中国电力工业不仅规模很小、电厂稀少、设备陈旧,电网薄弱、运行维艰,而且所有权及管理、技术都掌握在英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外国殖民者及资本买办手
2、里。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动电钮,天安门前第一面五星红旗由电力驱动冉冉升起。这不仅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而且是中国电力事业获得新的生命力的开始。1953年,中国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设施,电力工业开始规模发展。1956年,国产第一台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投运,我国终于可以自己制造火电设备了!电网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伴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电源的建设而发展。1955年,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一一京官线建成。这比国外同等级输电线路的建成整整迟了50年!到1958年,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唐、晋中、南(南京)锡(无锡
3、常(常州)、合肥、上海等地电网,陕甘川滇也围绕省会城市形成了电网。联网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扩大了供电范围,也为完成“一五”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中央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的决策下,我国科技人员战胜国外技术封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精神,在以后的十几年里,国产10万、20万、30万千瓦火电机组相继在北京等地投入运行。1969年,我国首座自行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母亲河黄河上游投运。到20世纪60、70年代,除西北电网外,中国电网逐步通过220千伏线路互联,以省域为主要供电范围的省级电网开始形成。这一时期,电力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
4、生产需要。这时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在渐渐缩小,我们仍然在不停努力追赶。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的我国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对电力需求随之日益旺盛。但是电力供应严重缺乏的局面,一时难以改变。中国社会和经济在追赶世界,电力必须加速追赶。但是,我国的资源条件制约了电力建设的发展。我国水能、煤炭比较丰富,油、气资源不足,而且分布很不均衡: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是3/4以上分布在西部;我国煤炭探明保有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天然气和石油人均储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4%o20世纪80年代,全国电力行业开始千方百计办电、建电厂、多发
5、电。一批大型水电站、坑口火电站以及核电站陆续兴建。1988年年底,当时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发电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2009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部完工,总装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接近100O亿度,至今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电站。与此同时,我国在大力发展火电、水电的同时,我国多种电力并举:核电、太阳能电、风电、地热电、潮汐电都得到了举世瞩目、不同程度的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电力工业厚积薄发。规模化的电源与先进的大电网相伴相生。我国建成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能力最强的交流输电工程,是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在世界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引领地位从此确立。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气制图 电气 制图 课程 政教 参考资料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