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及管理建议.docx
《中国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及管理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及管理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及管理建议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持续性发展的临床疾病综合征,按照其发展规律分为A、B、C和D四个阶段,涵盖从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到晚期心力衰竭的整个过程。为了强化儿科医师对心力衰竭分期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根据国内外成人最新心力衰竭分期管理的相关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儿科国情及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该建议,旨在明确儿童心力衰竭分期定义、标准及管理策略,为心力衰竭患儿的早期防治和精准管理提供依据。关键词:儿童;心力衰竭;儿童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系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对心脏及全身各器官造成影响的一
2、组复杂临床综合征1。儿童心衰发病率目前尚不确切,英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研究报道发病率在(0.8774)/10万2,但其高危患病例数及其发病呈现新的升高趋势。儿童心衰尤其婴幼儿心衰的临床表现较隐匿,症状不典型,易与儿童其他常见疾病混淆或重叠,很多患儿诊断心衰时已进入失代偿阶段,错过早期诊断、干预的最佳时间窗口。因此,早期预防和管理儿童心衰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的成人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首次提出心衰分期(分阶段)概念3,指出心衰是一种持续性发展的疾病综合征,按照其发展规律分为A、B、C和D四个阶段,涵盖从心衰危险因素到终末期心衰的整个过程,强调了
3、心衰从预防到治疗的全面诊治和管理。随后,欧洲、中国等成人心衰指南也引入此概念,且不断更新。2004年国际心肺移植协会参考成人心衰分期指南首次提出儿童心衰分期4,其概念与成人类似,但此后并未被广泛推广应用,也未更新。心衰分期理念注重疾病的进展,当患者被诊断为心衰风险期时,要强调心衰发生风险,强化医患双方对心衰的认识,给予针对性临床管理,以预防其进展至症状性心衰,有助于心衰防治前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心力衰竭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儿童心肌病精准诊治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经征求全国儿科心血管相关专家意见与建议,
4、根据国内外最新成人心衰分期管理的相关指南和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儿科国情及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儿童心衰分期及管理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旨在明确儿童心衰分期定义、标准及管理策略,为心衰患儿的早期防治和精准管理提供依据。1、儿童心衰的分期定义与标准根据儿童心衰危险因素和疾病谱的特点,借鉴成人心衰分期管理理念和儿童心衰管理经验5-6,建议儿童心衰分为心衰风险期(A阶段)、心衰前期(B阶段)、症状性心衰期(C阶段)和心衰晚期(D阶段),各期定义与标准见表1。心衰分期体现了疾病连续性进展的全过程,涵盖“危险因素-病理改变-临床症状/体征-心衰晚期”的完整事件链。心衰分期一方面有助于临床医师以整体视角看
5、待儿童心衰的全过程,强调对不同阶段心衰患儿分期诊断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心衰分期更加侧重疾病的早期防控理念,以期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为加强儿科医师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本建议列举了常见的儿童心衰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表2)。值得注意的是,心衰分期并不是按照心功能的分级来判断的,二者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心功能分级反映患儿某时的心功能状态及心衰的严重程度,而心衰分期则强调心衰发生、发展的阶段性过程,强化综合管理。心衰分期与心功能分级体现了心衰的不同维度,注意不要混淆。表2儿童心衰常见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常见疾病举例类别心脏或血管源性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解剖/功能异常心脏肿瘤/心包疾病冠状动脉异
6、常心律失常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肌炎(损伤)血管畸形非心脏或血管源性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药物、中毒或放射线暴露表1儿童心衰的分期和管理原则分期定义与标准管理原则心衰风险期存在心衰危险因素或基础疾病,但无心衰疥状和(或)体征,无心脏积极解除高危因素或诱因,防止行心衰危险因素或(A阶段)病理性重构改变,无心脏舒缩功能异常,无提示心肌牵张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异常基础疾病者发生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预防进展至B阶段心衰前期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但出现以下任意一点:(1)心脏病理性再构积极治疗结构性心脏病或无症状心室舒缩功能异(B阶段)改变:如心腔扩大、心肌肥厚、室壁运动异常、心脏纤维化等;(2)心脏功
7、能异常:无创和(或)有创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心导管等)证实心脏整体或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和(或)应变异常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和(或)心室充盈压升高;(3)心衰危险因素伴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如BP和(或)NT-n)BNP升高,或肌钙蛋白持续升高,并除外导致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的其他病因常,有助延缓或预防心衰发生;延缓、防治心脏袤构;预防进展至C阶段症状性心宸期(C阶段)B阶段基础上,目前或既往表现由心衰症状和(或)体征依据现行儿童心衰诊治建议或指南规范治疗心衰;MDT管理,强化心衰GDMT规范治疗与康复管理把握非药物治疗的适当时机;预防进展至D阶段心衰晚期给予GDMT最佳或优化治疗后患儿心
8、衰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存在积极优化心衰GDMT.防止心底恶化、猝死;寻求(D阶段)或不缓解,仍对患儿口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或致其反复住院治疗VAD、心脏移植等手段降低病死率注:I)鉴于婴幼儿心衰临床表现较为痣匿,当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0.55时,应注意仔细甄别是否进入C阶段;BNP为脑钠肽;NT-PrBNP为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MDT为多学科协作诊治;GDMT为指南指导下的治疗;VAD为心室辅助装置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等致病基因携带者、心肌病阳性家族史、携带可疑致病基因并等二尖瓣瓣叶裂、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等心脏黏液瘤、心包填
9、塞、缩窄性心包炎等川崎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动脉壁内走行、心肌桥等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原发性高血压等各种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疾病包括既往和当前诊断心肌炎或心肌损伤动静脉瘦、血管瘤等感染介导的心肌损伤、脓毒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炎症性疾病.如BLAU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贫血、白血病等遗传代谢病,如糖原累积病、线粒体病等神经肌肉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其他:肾功能不全、营养性疾病、应激因素、电解质紊乱等药物滥用、抗肿瘤药(如慈环类药
10、物等)、免疫检杳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普雷利珠单抗等)、抗精神病药物、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放射性损伤等2、儿童心衰的分期管理原则根据儿童心衰特点,借鉴成人心衰分期管理原则,结合国内外儿童心衰诊治的建议、共识和指南4-6,建议儿童心衰分期管理原则如下(见表1)。2.1心衰风险期(A阶段)为临床防止儿童心衰发生的第一道防线。由于本阶段患儿并无心衰相关的临床表现,患儿家长乃至医生常对其发生心衰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使心衰风险因素进展和演变为心衰的风险增加;因此,提高各级儿科医生防控各种心血管疾病或非心血管疾病心衰危险因素的意识,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科普教育是守好这道防线的根本保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儿童 心力衰竭 分期 管理 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