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2025).docx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20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2025).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2025)摘要2015年发布的“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在指导先天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材料和方法学的进展,介入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操作要点等都发生了变化。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以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最新发表的文献,结合专家经验,制订了“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2025)”,以期进一步指导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规范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先心病治
2、疗的重要手段。为规范和有序推进儿童先心病的介入治疗,1998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了“小儿介入性心导管术的科学声明”1o此后,随着新的介入材料、技术和治疗理念的出现,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介入治疗的病种、范围和操作技术也不断突破,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公布了更新后的“小儿心脏病心导管检查及介入治疗适应证的科学声明”。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以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经验,制订了“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为规范与推进我国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健康发展起
3、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最近10年来,随着新型介入装置的引进以及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新的治疗理念及方法不断涌现。为此,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心血管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以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再次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儿童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操作要点和并发症处理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共同制订了“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指南(2025)”(以下简称本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的制订流程及方法学标准5,并依据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撰写全文o一、指南工作组本指南
4、工作组成立于2024年9月,由指南专家组、指南方法学组、指南秘书组、指南外审组构成。指南专家组83人,主要包括儿科心血管、成人心血管、放射介入学等多学科专家,主要职责为:(1)确定指南范围及优先的临床问题;(2)各专家对各自负责的章节进行文献检索和证据评价,初拟要点和推荐意见,撰写章节初稿;(3)根据指南方法学组和指南秘书组的反馈对推荐意见和章节初稿进行修改;(4)审定指南初稿和终稿。指南方法学组3人,由指南方法学和循证医学专家构成。主要职责为:(1)协助确定指南范围及优先的临床问题;(2)确定适用于本指南的证据评价和推荐意见形成的方案;(3)对专家组进行方法学培训,明确指南证据检索与评价方法
5、以及撰写规范;(4)与指南秘书组合作审核初拟要点、推荐意见和章节初稿;(5)提供必要的其他方法学支持。指南秘书组5人,主要职责为:(1)协助确定指南范围及优先的临床问题;(2)撰写指南计划书;(3)收集利益冲突声明;(4)制订指南工作计划、推动指南工作计划的执行;(5)协助专家组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稿撰写;(6)和指南方法学组合作审核初拟要点、推荐意见和章节初稿。指南外审组5人,由不参与指南制订的相关学科专家构成。指南初稿形成后,指南外审组阅读并反馈意见。二、指南使用者与目标人群本指南的使用者为儿科医师、心血管专科医师、放射介入学医师和护师,目标人群为018岁先心病患儿。三、证据检索与评价指南秘书
6、组查阅国内外已发表的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指南及文献,形成本指南拟关注的临床问题优选列表,经过1轮专家组线上会议讨论遴选出与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以及并发症防治等相关的重要临床问题。指南方法学组对每个临床问题分别构建检索策略,主要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10月;检索关键词包括“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经皮主动脉缩窄介入术”“经皮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percutaneousballoo
7、npulmonaryvalvuloplastypulmonaryStenOSis”percutaneousballoonaorticvalvuloplasty“aorticvalvestenosiscoarctationoftheaorta”percutaneousclosureofpatentductusarteriosuspercutaneousclosureofatrialseptaldefect”percutaneousclosureofventricularseptaldefect”等。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优先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随机对照试验,若无相应类型证据则扩大纳入队
8、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等。根据不同研究类型选择相应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四、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分级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等级(2009版)对每个临床问题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表1)。表1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制定的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标准(2。9期)第与推荐强度证据级别描述AIaIb同质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单个随机对照试验(可信区间窄)Ic“全或无”的病例系列研究B2a2b同质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单个队列研究(包括低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如随访率80%)2c结果研究或生态学研究3a3bC4同质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单个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包括低质量队列研究或病例对
9、照研究)D5基于经验未经严格论证的专家意见或评论或基础实验五、推荐意见的形成指南专家组结合指南方法学组提供的证据情况,综合考虑患儿及家庭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和可及性后,主要针对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拟定推荐意见。经过2轮会议讨论以及修改反馈,对所有要点和推荐意见达成共识(共识度85%视为达成共识)。六、外审与批准指南秘书组整合指南初稿。经指南专家组审议通过后的指南初稿提交外审专家组进行审阅。基于外审专家组的反馈意见,指南秘书组对整体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由指南专家组讨论批准。七、指南的推广与更新本指南发表后将通过学术会议、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传播,指南工作组将定期进行文献检
10、索了解该领域研究动态,计划510年启动指南的更新工作。八、利益冲突申明与管理参与指南制订的所有成员填写利益冲突声明表,均无相关利益冲突。一、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balloonpulmonaryvalvuloplasty,PBPV)PBPV利用球囊扩张的机械力量使粘连的肺动脉瓣叶交界处分离,以改善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stenosis,PS)。自1982年成功实施第1例PBPV以来,该项技术迅速普及,已成为治疗中重度PS的主要方法之一。(一)适应证1 .超声心动图证实的中至重度PS,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N40mmHg(1mmHg=O.13
11、3kPa)(证据等级2b,推荐强度B)。2 .依赖于动脉导管开放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S患儿(证据等级3b,推荐强度B)。推荐意见说明及依据:对于PS跨瓣压力阶差的评估,最佳方法为经右心导管测压,但心导管测压是一项有创检查手段,大部分患儿需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故不适用于临床大范围开展以及复查、随访应用。因此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作为一项无创、简便、可重复检查,对PS的评估有重要作用。一项纳入90例PS患儿的队列研究提示,TTE所测量的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与经导管测量的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有很好的相关性。另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200例PB
12、PV术后的患儿,其中82.7%的患儿中长期随访效果良好,且获益远超风险口仙。(二)相对适应证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PS,TTE测量的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30m11Hg,但4OmmHg;且患儿存在静息或活动后气促、胸痛、乏力等临床表现(证据等级4,推荐强度C)。推荐意见说明及依据:对于存在胸痛、乏力等临床症状的PS患儿,PBPV有助于改善临床不适症状,且手术风险相对较小,可推荐作为相对适应证W,(三)禁忌证1 .单纯右心室漏斗部狭窄,但肺动脉瓣正常的患儿(证据等级4,推荐强度C)。2 .肺动脉瓣环严重发育不良的PS患儿(证据等级4,推荐强度C)。3 .室间隔完整的危重型PS,合并右心室依赖性冠状动
13、脉循环(证据等级4,推荐强度C)。推荐意见说明及依据:对于单纯右心室漏斗部狭窄患儿,其临床表现类似于PS。但是由于解剖基础不同,PBPV并不能起到稳定改善的效果。即使术后即刻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有所缓解,也无法有效维持。一项纳入1200例PBPV后患儿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右心室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发育不良是影响PBPV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口】o一项纳入了82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回顾性研究提示,对于存在右心室依赖性冠状动脉循环的患儿,若采用外科手术予右心室减压,可引起冠状动脉窃血以及心肌缺血或梗死。(四)术中操作注意事项1 .对于球囊导管的选择,推荐选择球囊与瓣环直径比值为12L40球囊长度可
14、根据患儿年龄决定,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建议选择球囊与瓣环直径比值1.2,长度W20mm的球囊。2 .对于肺动脉瓣环直径较大的年长儿,若单球囊无法达到足够的球囊与瓣环直径比值时,可采用双球囊扩张术。选用的2根球囊直径和长度应尽量相同,以避免扩张时球囊上下滑动。3 .对于重度PS患儿,建议在导丝和导管通过瓣口前即准备好球囊导管,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4 .对于危重型PS患儿,可先选用小球囊甚至冠状动脉球囊,部分打开肺动脉瓣口后再选用大球囊操作。(五)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1 .肺动脉瓣反流:术后较常见,大部分为轻至中度反流,无需特殊处理。若为重度反流,需评估是否需进一步干预。2 .三尖瓣反流:手术操作过
15、程中,球囊导管穿过三尖瓣腱索或所选球囊较长或扩张过程中球囊位置较低,均有可能损伤三尖瓣腱索导致三尖瓣重度反流,需外科手术修复。3 .右心室流出道痉挛:部分PS患儿在球囊扩张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右心室流出道痉挛,应给予B受体阻滞剂治疗。4 .导管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多与术中导丝、导管操作相关。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建议撤回导管或尽快完成手术操作;若患儿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导管头端途径异常,需立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若明确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可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并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外科手术修复。(六)随访LPBPV后长期随访结果良好,再狭窄发生率低,部分重度PS患儿
16、若首次手术未达预期效果,可再次接受PBPV。5 .术后1、3、6个月及1年复查随访,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胸X线片及11E以评估心脏功能、瓣膜功能等。此后应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每年至少1次的长期随访。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ereUtaneOUSballoonaorticvalvuloplasty,PBAV)PBAV利用球囊扩张的机械力量使粘连的主动脉瓣叶交界处分离,以改善主动脉瓣狭窄(aorticvalvestenosis,AS)。自1983年成功实施第1例PBAV以来巾,该项技术迅速应用于临床,可用于改善中重度AS,推迟后续手术干预的时间。(一)适应证L依赖于动脉导管开放的单纯性重症新
17、生儿AS以及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单纯性AS患儿,无论跨瓣压力阶差如何,均推荐接受PBAV(证据等级1b,推荐强度A)。6 .单纯性AS患儿静息状态下经导管测量的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三50mmHg,推荐接受PBAV(证据等级2b,推荐强度B)。7 .单纯性AS患儿静息状态下经导管测量的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三40mmHg,且合并有心绞痛、晕厥或心电图检查提示有缺血性ST-T改变,推荐接受PBAV(证据等级1b,推荐强度A)。推荐意见说明及依据:ChriStenSen等对139例在新生儿或婴儿期接受PBAV的AS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PBAV治疗新生儿和婴儿AS安全、有效,86%的患儿
18、在10年内可避免接受二次手术。另一项Meta分析共纳入18项PBAV与外科主动脉瓣切开术的对照研究,结果提示PBAV在AS改善程度、生存率、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等的对比中不劣于外科主动脉瓣切开术口口o(二)相对适应证1 .单纯性AS患儿静息状态下经导管测量的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4050mmHg,无心绞痛、晕厥等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未提示任何ST-T改变,患儿准备参加竞技体育运动,可考虑接受PBAV(证据等级2b,推荐强度B)。2 .单纯性AS患儿深度镇静或麻醉状态下经导管测量的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50mmHg,无心绞痛、晕厥等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未提示任何ST-T改变,患儿在非镇静清醒状态
19、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跨瓣平均压力阶差N50mmHg,可考虑接受PBPV(证据等级3a,推荐强度B)。推荐意见说明及依据:AS严重程度的判定依赖于患儿跨主动脉瓣压差。跨瓣压差会随着患儿心功能状态、机体活动状态动态变化。在静息情况下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50mmHg的患儿在运动状态下可能随着左心室收缩的加强导致跨瓣压差增大,进而影响患儿运动状态下冠状动脉血供及循环灌注。基于此,推荐拟参加竞技体育的患儿在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N40mmHg时接受PBAVE24。(三)禁忌证1 .单纯性AS患儿静息状态下经导管测量的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4OmmHg,且无心绞痛、晕厥等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未提示任何
20、ST-T改变(证据等级2b,推荐强度B)。2 .合并主动脉瓣反流需进行手术干预或AS同时合并其他心脏畸形需外科手术干预的患儿,不建议进行PBAV(证据等级1b,推荐强度A)。推荐意见说明及依据:并非所有的AS患儿都需要手术干预。对于跨瓣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较低、无明显临床症状、无心肌缺血的患儿,AS对于患儿心功能影响极小,故密切随访观察获益大于过早手术干预。止匕外,PBAV是针对AS的姑息性治疗方式,大部分患儿未来仍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干预17J8o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20项研究共2368例AS患儿,1835例接受了PBAV,533例接受开胸主动脉瓣切开术。10年随访结果提示接受PBAV患儿中54
21、需要接受二次手术干预,而开胸手术组中需二次手术的仅为27%,且研究显示主动脉瓣反流是造成两者差异的独立危险因素18o(四)术中操作注意事项1 .对于球囊导管的选择,推荐选择球囊与瓣环直径比值为0.9L0ci7u8.19球囊长度可根据患儿年龄决定。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可选择长度为30mm的球囊;年长儿可选择长度为30或40mm的球囊。2 .术中应用右心室临时起搏加速心室率可减少球囊的快速运动,从而维持其稳定性,起搏时血压下降超过50%可视为有效训;同样,应用加硬导丝及较长的球囊也有助于增加球囊的稳定性。3 .采用逆行途径进行PBAV时,导丝和导管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口进入左心室时,应尽量避免对瓣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常见 先天性 心脏病 介入 治疗 指南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