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A区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偿机制探究.docx
《北京市A区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偿机制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A区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偿机制探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A区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偿机制探究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偿机制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进而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如何通过设定科学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公益性,保障医院稳定运行成为当前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助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在梳理、总结国内各省市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方式的基础上,结合A区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A区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偿机制的研究思路;通过收集和分析近3年A区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数据,进一步调研掌握A区公立医院补助现状、存在问题,进而为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助实施方案的拟定提供决策支持。一、项目基本情况1
2、 .研究背景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明确提出推进医药分开,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明确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2017年3月,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医药分开改革的决策部署,逐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北京市正式出台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从4月8日起,北京市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药
3、品加成,统一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设立医事服务费,并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规范。在医药分开改革背景下,“建立财政分类补偿机制”成为医改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如何通过设定科学的补偿方式和标准,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落实公立医院公益性,保护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保障医院稳定运行成为当前公立医院财政分类补助研究的重要内容。2 .研究现状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主要分为项目经费补助和基本经费补助2部分。项目经费补助主要包括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等,各省市多以专项拨款方式对医院进行补助。基本经费补助是对医疗机构的经常性投入,由于各地政策不一,具体补助方式也存在差异。但归纳起来,主要有
4、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按人头编制进行补助,即按现有在编人力规模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进行补助,该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多数省市采取的补助方式。但因人员编制规模相对固定,该种补助方式往往难以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二是按床位数量进行补助,即按照核定的床位数和每床位投入标准进行补助,目前由北京市提出采取该种方式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助。相对于按人头编制进行补助,床位数量更能体现医院医疗服务规模,但由此也可能导致医院为争取更多的财政补助,盲目扩大规模增加床位,进而造成医疗资源浪费。三是按医疗服务数量进行补助(即以事定费),即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门急诊人次数、住院床日数)进行补助,目前深圳、江苏等省份
5、采取该种方式。相比于按固定编制规模进行补助,该种补助方式更能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但也会由此导致医院通过分解服务、过度服务,不合理增加门诊或住院服务量。止匕外,从深圳、江苏等省的改革实践来看,补助标准测算多以历年财政补助数据为基础进行试算,故该种补助方式更适用于医院历史补助规模较为合理、医院基础条件相对均衡的地区,否则倒挤形成的补助标准和专科系数会导致实际测算规模与合理补助水平相差越来越大。表1:我国公立医院基本经费补助方式比较序号类型对应省份定义优点缺点1按人员编制多数省份按照现有在编人力规模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进行补助。1 .财政投入水平相对稳定;2 .能够及时应对人员经费政策变化。L
6、编制人员相对稳定,难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2.编外人员社保、养老缴纳等财政是否应该负担,颇受争议。2按床位编制北京(提出)按照核定的床位数和每床位投入标准进行补助。相对于编制人员数量来讲,床位数量更能体现医院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规模。L床位规模相对稳定,难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2.为争取财政补助,医院盲目扩大规模增加床位,造成医疗资源严重r件;3按医疗服务数量深圳、江苏按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门急诊人次数、住院床日数)进行补助。1 .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2 .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1 .会导致医院分解服务、过度服务,不合理增加门诊或住院服务lh2 .因服务量受医院自身基础条件影响,可能会
7、产生马太效应3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北京市A区6家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2家,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4家。该区公立医院现行基本经费补助方式主要为按人头编制进行补偿,即根据各医疗机构人员工资基数及相应财政拨款比例核定基本经费补助金额。人员工资基数主要包括基本工资、事业单位津贴、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费、社会保障缴费、职业年金、住房补贴等;财政拨款比例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医疗机构类型等存在一定差别。一般来讲,受医院自身盈利能力差异影响,综合类医院拨款比例较低、专科类医院拨款比例较高。总体来讲,2015-2017年,A区6家公立医院基本经费补助呈现出补助规模逐年增长、人均补助水平差距逐年扩大
8、的趋势。基本经费补助由2015年31031.46万元增加到2017年46370.73万元,平均增幅25.73%。其中:人员经费补助由2015年30968.83万元增加到2017年46068.01万元,平均增幅25.41%;人均财政补助金额由2015年9.98万元增加到2017年14.85万元,平均增幅25.18%o各医院人均财政补助变化情况详见图Io由图1可知,6家公立医院人均财政补助差额越来越大,以医院1与医院2为例,2015年人均补助差额仅为9.93万元,但2017年增长为16.38万元。进一步研究医院基本经费补助构成发现,上述变化趋势主要来源于以下2方面原因:一是财政补助涉及的人员工资基
9、数较大,包括基本工资、事业单位津贴、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费、社会保障缴费、职业年金、住房补贴等各项人员支出,且近年来随着增加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住房补贴等一系列人员经费政策的更新和出台,导致公立医院人员工资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各类型医院差额拨款比例存在差异,在人员工资基数规模扩大的基础下,执行财政差额拨款比例的公立医院人均财政补助差距也越来越大。30.0025.0020.0015.0010.005.00医院62015年2016年2017年0.00图1:公立医院人均人员经费财政补助变化情况二、研究思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本质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卫生资源的耗费进行弥补,因此财政补偿机制的设定需寻求医院公
10、益性与效率的平衡统一。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需要以基本经费补助和项目经费补助的形式,在人员、设施、设备投入等方面,确保医院具备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条件;止匕外,为兼顾效率的提高,需要设立绩效考核奖励,建立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挂钩机制,以引导医院主动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基于A区各家公立医院人均财政拨款差异悬殊的实际情况,过分依赖历史财政补助水平的“以事定费”补助方式、尚未成熟的“按床位数量进行补助”的补助模式均不适用于A区。在沿用按人头编制数量进行补助的研究思路下,以下通过调整财政补助投入结构、重新核定差额拨款比例来合理控制各医院人均财政补助差距。1 .实现“差额”到“差额+全额+固定”的投入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公立 医院 财政 分类 补偿 机制 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