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
《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现状、问题及对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该文从服务网络、技术队伍、发展模式、品种结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现状,详细介绍了在工作管理、良种繁育体系、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工作机制、优化保障体系、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等建议,以期促进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键词:肉牛;品种改良;问题;对策;湖北省肉牛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剂,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满足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叫品种改良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可提高牛群整体生产水平,促进肉牛产业由“增量型”向“提质型”转变,推动肉牛产业的
2、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1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历程1.1试验示范期(19741990年)湖北省地方牛品种个体小,产肉率低,屠宰率不到40%,平均产肉量为140kg头。这些品种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具有役用性能好、适应性强、肉、乳生产力潜力大、耐粗饲、性情温驯等特点。为充分发挥地方品种牛的资源优势,1974年,湖北省开始筹建牲畜品种改良站,逐步开展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同时在养牛重点区域建立肉牛人工授精站点。1.2普及推广期(19911999年)20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牲畜品种改良站不断发展和完善,于1993年更名为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并对其下属的湖北省种公牛站进行了改扩建。20世纪90年代末,
3、依托湖北省种公牛站建设的肉牛品种改良工作体系基本形成。1.3巩固提高期(20002017年)进入21世纪以来,湖北省基本形成武汉、宜昌2个奶牛优势区和江汉平原肉牛产业带。2010年,国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及肉牛品种改良整县推进项目在省内全面实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进入高速发展期,选择良种冻精开展杂交改良成为养殖户提质增效的必选项。1.4平稳发展期(2018年至今)随着国家项目逐步退出及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发展由向数量和规模求发展的快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变为向质量和服务要效益的平稳发展阶段,建立了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服务范围遍及湖北省内17个市(州)、57个县(市、区),牛人工
4、授精站点达300余个。2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现状分析2.1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初期,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工作整体进入巩固提高期,但各地区发展基础不均衡,如襄阳市、黄冈市起步较早,基础相对较好,而枝江市2012年才正式启动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基于各地发展实际,湖北省调整工作思路,针对基础较好的县市,采取“稳增长、提质量、调结构”的方法,进行站点提档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针对发展潜力较大的县市,采取“抓覆盖、布站点、建网络”的措施,扩大覆盖范围,完善站点布局。“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牛人工授精站点布局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提升转变。有些地区将小而散的站点进行整合,建设中心站点,向规模要效益;有些地区
5、依托规模养殖场设置站点,因地制宜,既方便规模养殖场开展繁育工作,也方便品种改良员做好技术服务。“十四五”期间,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的工作重心由完善站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提升站点运营服务能力转变。站点单罐冻配数量明显提高,预约上门服务成为常态。目前,湖北省已建立集良种繁育、冻精生产、技术推广和冷源供应“四位一体”的肉牛品种改良支撑体系,并确立以省、县(市、区)为主体,乡镇相衔接的三级联动的技术服务网络,显著提升肉牛品种改良工作服务能力。2.2技术队伍结构不断完善随着养殖格局的变化,养殖户对肉牛品种改良重要性的认识更加科学客观,需求更加多元化,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技术队伍不断更新换代,形成了“老中青搭
6、配、传帮带结合、教学干相长”的模式。新生代品种改良员通过钻研冻配数据提高技术水平,利用自媒体平台拓展业务面,充分融合配、养、销开发新模式,实现品种改良员收入水平和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双丰收。2. 3发展模式持续创新湖北省自2010年开始实施肉牛品种改良整县推进项目,健全能繁母牛养殖档案及台账登记制度,配置液氮罐、显微镜等基础设施,逐步从“一室一棚一架”坐店经营发展到“一人一车一罐”上门服务,从“单一冻配”发展到“配养结合、综合办站”。通过这种方式拓宽站点服务范围,增强其自身造血机能。部分地区在创新站点经营方式和提升产业发展后劲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如枝江市仙女镇的品种改良示范站,将母牛人工授精技术与“
7、3321”肉牛养殖模式(即一个养殖户新建标准化牛舍300平方米、每年饲养牛30头、利用秸秆200t、年收入10万元)充分融合,示范站的品种改良员为养殖户提供冻配服务后,以高于市场200元/头的价格回购杂交牛犊,或自留繁育、育肥,或销售给其他养殖场,这种以肉牛品种改良为基础的“配种+回购+销售”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肉牛产业发展。3. 4肉牛品种结构逐步优化为进一步提高牛肉品质,优化肉牛品种结构,湖北省采取外部引种和自主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力图打破“弓I种-退化-再弓I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外部引种方面,湖北省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安格斯、尼里-拉菲、摩拉等优良种公牛。自主培
8、育方面,湖北省走单点突破、定向选育的特色化差异化路线,逐步形成以西门塔尔和夏洛莱2个品种为主导的品种结构。4. 5高效繁育技术广泛应用随着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普及,湖北省肉牛品种改良技术队伍为养殖户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黄牛和水牛受胎率分别达到80%和73%,产犊率达95%以上(2023年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调研数据统计)。为进一步促进肉牛的高效繁殖生产,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整合技术力量成立了良种繁育科技服务小组,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探索肉牛养殖与新质生产力相结合的方法和路径,推广肉牛同期发情一定时输精、胚胎移植等高效繁育技术,降低饲养管理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5. 6种源核心工
9、程稳步推进良种是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EL近年来,湖北省利用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的技术力量,打造自主可控的肉牛种业“芯片”。2024年,湖北省已建立国家级种公牛站1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3个,核心群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其中湖北省华西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首批认定的华西牛核心育种场,湖北庚源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全国唯一的夏洛来牛核心育种场。在第15届全国种公牛拍卖大会上,湖北省自主培育的种公牛多次获得金奖和银奖,充分彰显了湖北省肉牛核心种源的自主创新能力。3存在的主要问题3.1管理工作有难度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持续推进,县级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职能相对弱化,各地在开展肉牛品种改良工作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肉牛 品种 改良 现状 问题 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