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x
《鹦鹉热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鹦鹉热诊疗中国专家共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鹦鹉热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摘要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鸟类和禽类传播给人类。据统冲,Cps占总体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病例的迷,在我国重症CAP患者中检出率约8.0%,然而由于其临床症状与许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相似,缺乏特异性,导致该病常发生误诊和漏诊。此外,尽管CPS感染患者总体病死率约1斩但未及时治疗的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15%、20%。目前,对于臂鹉热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相关共识。为了规范鹦鹉热的诊疗方法,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合理决策,木专家组根据我国鹦鹉热诊疗实际情
2、况及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数据、相关指南和文献,制订了本共识。该共识全面介绍了鹦鹉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医师和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诊断;治疗;专家共识鹦鹉热(psittacosis)又称鸟疫(ornithosis),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作为Fl然疫源性疾病,臂鹉热主要在各种鸟类或禽类之间传播,亦可通过呼吸道以空气或气溶胶形式感染人类,或通过排泄物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和消化道,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
3、edpneumonia,CAP)值1Cps在整体CAP患者中检出率约1.03%t2我国重症CAP患者中,Cps检出率约8.0%cjl。Cps感染者的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典型症状包括高热、畏寒、咳嗽、纳差、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和肺部浸润性病变等,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瓜。由于鹦鹉热临床表现的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且临床工作中通常仅在重症患者中进行Cps检测,导致该疾病的诊断率被低估进而延误治疗。CPS感染患者病死率约1%,但未及时治疗的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15%20%r,o因此,鹦鹉热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对于改
4、善疾病预后、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我国目前尚无针对CPS感染的指南或专家共识,相关研究多为病例报告,缺乏高级别证据支持,标准化诊疗步骤的制订较为困难。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鹦鹉热的诊断和治疗,帮助临床医师在鹦鹉热的诊疗过程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委会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学组共同制订了此共识,并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和改进,草拟了我国鹦鹉热的诊疗路径(图J.)。本共识基于国内外CPS感染的研究进展结合专家组成员的临床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鹦鹉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供临床医师和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人员参考。
5、图1鹦鹉热诊疗流程图注:Cps.鹦鹉热衣原体;PCR.聚合酶链反应;MIF.微量免疫荧光试验;ELlSA.梅联免疫吸附试验;CF.补体结合试验;IgM.免疫球蛋臼MimNGS.宏基因组二代测序;tNGS.靶向下一代测序:PCR检测样本:痰液、咽拭子或呼吸道抽吸物,若以上样本为阴性,则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PCR检测,支气管镜检查不耐受患者可采集其他样本,例如血液、胸水和脑脊液等;l.mNGS或tNGS首选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支气管镜不耐受患者可采集痰液、咽拭子、呼吸道抽吸物、血液、胸水和脑脊液等其他样本CPS属于细菌,衣原体门,衣原体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分布广泛且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
6、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同时含有DA和RA,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3期。其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与革兰阴性菌相似,含有属特异脂多糖抗原,但没有或仅有微量胞壁酸1巴CPS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具有独特的双相发育周期,即原体和网状体。原体为感染相,常存在于细胞外,形体较小,多呈圆形或梨形,直径020.4m,吉姆萨染色呈紫色,马基维罗氏染色呈红色,不具有生物活性,但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宿主体外存活。网状体又称始体,是细胞增殖及新陈代谢活化的表现,无传染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疏松,直径0.71.5)im,无糖原,吉姆萨染色和马基维罗氏染色均呈蓝色。网状体由原体进入宿主细胞浆后不断发育增大而形成,在增
7、殖过程中可形成包涵体,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包涵体的多种形态。CPS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在70%酒精、2%来苏水、2与氢氧化钠、1%盐酸和湍过氧化氢溶液中,几分钟内即可失去感染力。0.5%石炭酸、0.现甲醛液和75%酒精作用30Inin可将其杀灭。相比高温条件,CPS对低温的耐受力更强,在56C条件下5min,37C条件下48h可被灭活,但在-70C环境下可存活数年。此外,在干燥的外界条件下可存活5周,在室温和日光下最多能存活6d,在水中可存活17d,并且紫外线对衣原体有很强的杀灭作用。2.1 流行病学概况鹦鹉热于1879年在欧洲首次被报道,提示人类致命的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可能与接触了鹦鹉和雀类
8、有关,随后,1893年研究者首次从患病鹦鹉中分离出病原体,并于次年确认为传染源,取名鹦鹉热S13。1929至1930年,欧洲、非洲、南美和北美洲出现了聚集性鹦鹉热病例,800多人感染,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出。1975三1980年,英国报告的鹦鹉热患者男女比例约为3:2,发病年龄以3544岁为主S)。2000至2015年,荷兰报道了700例鹦鹉热病例,其感染高峰为春夏季c-102015至2017年,比利时鹦鹉热确诊及疑似病例中男性占比为55%,平均年龄高于女性,15岁以卜.儿童的病例很少(仅占4%)叫相关荟萃分析表明,CPS可引起约1%的CAP病例,然而,由于鹦鹉热的确切发病率和患病率难以确定
9、这一数据可能被低估切。我国Cps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尚无确切的大型全国流调数据,仅一项基于中国M个省市的44家医院住院患者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报道了高龄、冬春季节、西南地区易发生CPS感染。一些地区性调研结果提示CPS可以感染任何性别和年龄阶段的人群,发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4570岁),儿童感染概率较小,无明显地域性,各地存在局部散发流行趋势,多于冬春季流行,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展为重症山鸟终红在到我国.重症CAP患者中Cps检出率约8.0%3.随着病原检测能力的提升和临床医师诊断意识的加强,Cps检出率相比之前明显上升。2.2 传染源Cps的主要传染源是鸟类,如鹦鹉等,以及禽类如鸡、鸭、鹅、鸽
10、子等;另外,野生禽类,甚至哺乳动物也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此外,鹦鹉热被认为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非常罕见小组。2.3 传播途径2.3.1 呼吸道传播人类一般通过吸入受Cps感染的鸟类或禽类的尿液、粪便或其他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2.3.2接触传播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密切接触受感染鸟类或禽类及其羽毛、组织、分泌物、排泄物等,或被感染的鸟类啄伤、抓伤时也可能经由破损皮肤、黏膜,以及消化道途径引发感染电二2.3.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能获得持久免疫,易复发及再次感染索,以下人群是本病的高危人群:(1)接触鸟类或禽类:从事鸟类或禽类相关工作或饲养人员以及鸟类爱好者,具有更多的接
11、触机会,可能造成CPS集体感染或家庭聚集性感染。(2)接触鹦鹉热患者:接触鹦鹉热患者也可能感染CPSl63临床表现CPS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5Md,但可短至3d,亦可长达45d,传染期通常在出现症状后78d数,。该病的严重程度从轻度非特异性疾病到全身性疾病,伴有严重肺炎,很少导致死亡。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疲乏、畏寒、头痛及肌肉酸痛等,器官损害以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l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及休克为主要表现,少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引发多器官或系统表现四二由于大部分均为病例报告,各症状表现的发生率难以统计,本共识仅针
12、对CPS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进行总结,未来皈需收集大量鹦鹉热患者临床数据对这部分信息进行系统性分析以获得高质量证据。3.1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系统表现以CPS肺炎最为多见,患者常表现为干咳,较早出现肺部实变体征,也可出现肺部啰音。重症鹦鹉热患者可于短期内出现呼吸衰竭和ARDS等呼吸系统症状30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我国中南地区共116例鹦鹉热肺炎患者临床数据,结果显示58.6%的患者接受了呼吸支持治疗,包括吸氧(35.3%).高流量鼻插管(7.8%),无创通气(6.9%)和有创通气(18.1%),重症患者中机械通气比例显著提高建、3.2 其他不典型临床表现CPS经肺吸入后,首先入血,在
13、肝、脾、单核巨噬系统内增殖,再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器官,累及肺、脾、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故鹦鹉热患者临床症状多样,包含肺炎、肝炎、肾脏功能损害等表现m21O表1整理了除呼吸系统外,CPS感染其他系统临床表现。类别具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除头痴外,可见小脑共济失调、殛神经麻痹、横纹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以及施痫持续状态等消化系统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循、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累及肝脏时可引起肝功能异常或黄疸等心脏可表现为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和主动脉炎等肾脏可表现为轻微蛋白尿、急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球肾炎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系统主要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脾肿大和噬血皮肤可表现为赫氏斑、玫瑰疹、多型红斑、结节性红斑或尊麻疹等症状表1熟鹉热肺外临床表现3.3特殊人群感染的临床表现妊娠中晚期感染CPS可能会导致孕妇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O0同时,CPS还可能穿过胎盘屏障,在胎盘内大量繁殖,引起子宫胎盘灌注损伤,导致宫内胎儿窘迫和流产t-有相关数据显示,妊娠期CPS感染可能造成82.6%的胎儿和8.7%的产妇死亡推荐意见1:鹤泰热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当患者有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且具有相关鸟类或禽类接触史时,应重点针对CPS
15、进行筛查和诊断,提早干预从而防止Cps经血播散累及其他器官/系统O4临床检查鹦鹉热诊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CAP症状或流感样症状,肺部浸涧影、流行病学史)、接触史(部分患者接触史不明和病原学结果综合判定。其中病原学结果常见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病原学培养,具体内容见表2。技术使用情况优势劣势血清学检测补体结合己逐渐被免疫荧光测试将代不需要复杂的样本前处理、经济实惠与其他衣原体或细菌抗原表位存在交叉,需要急性期和恢更期双份血清样本抗体水平进行比较,不适宜疾病早期诊断微量免疫荧光频率较高Cps最准确的血清学检测旅联免疫吸附试验频率较高不需要复杂的样本前处理分子生物学检测聚合标链反应
16、用于确认临床强烈怀疑CPS的病例,用于区分其他衣原体物种高敏感度和特异度技术使用情况优势劣势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自2019年起报道数量逐年提升高通量、广覆盖,不依赖培养技术,可同时检测样本中不同微生物,对手症状不典型的鹦瓶热患者可以进行早期诊断需要专门检测设备、数据处理夏杂耗时、结果会受到患者基因影响、检测费用较高靶向下一代测序近年少量研究报道快速,灵敏,靶向扩增可提高病原体检测的可靠性,成本低于mNGS需要专门检测设备病原学培养临床实践中并未常规进行金标准分离相对困难、培养耗时长表2不同检测技术在鹦鹉热衣原体(CPS)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注:无相关数据4.1 实验室检查4.1.1 一般
17、实验室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杳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电解质等。感染者多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和比例降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乳酸脱氢醯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白蛋白降低:转氨酶升高、低钠血症及低乳血症等,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等1国的基。4.1.2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Cps实验室检测中最广泛的使用方法,但由于Cps可能与其他病原体的抗原产生交叉反应(以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最为普遍),并且抗菌药物治疗会使抗体反应延迟或者减弱,故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血清学检测虽然在CPS感染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但单次采集血清样本检测不足以确认,常需
18、对两个病程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比较,故并不用于早期诊断。目前,常用的CPS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ColnPIementfixation,CF)试验也相M、微量免疫荧光(micro-immunofIuorescence,MIF)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1r1,在实际应用中,当急性期(症状开始时)和恢复期(24周后)的抗体水平呈现4倍或以上升高时被认为具有诊断意义。MIF通常比CE试验更加敏感和特异,是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衣原体血清学诊断方法,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水平21:16或抗体水平增加4倍,并伴随相应的
19、临床表现,是鹦鹉热诊断的重要证据处21。此外,ELISA因操作简单,也常用于检测衣原体感染,但并非CPS特异性诊断;为降低与其他衣原体之间的交叉反应从而出现的假阳性结果,既往有文献采用了含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ELISA试剂盒,这些新型试剂盒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90斩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必。4.1.3分子生物学检测4.1.3.1聚合菌H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PCR作为目前最为成熟的分子检测技术,与传统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相比,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及经济的特点,能够快速识别CPS感染的急性期患者。关于PCR检测的临床样本选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
20、oalveolarIavagcfluid,BALF)和痰液被认为是最佳样本来源,而血液及鼻咽拭子则相对更容易获取。当前,PCR技术已经能够通过扩增16SrRNA.23SrRNA及编码主要外膜蛋白(majoroutermembraneprotein.MOMP)的。mpA基因、编码IB膜蛋白的InCA基因实现针对Cps感染的快速诊断ulo4.1.3.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oi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NGS)mNGS作为新型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高通量和广覆盖的特性,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检测样本中的可疑致病微生物,在疑难病例中诊断罕见病原菌具有优势地川oH20
21、19年起,mNGS在检测Cps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加,特别是对于那些症状不典型的鹦鹉热患者,mNGS也能够完成早期和准确的诊断,从而缩短疾病进程w15m71oBALF是mNGS检测的最佳样本,但对于支气管镜检杏不耐受或拒绝支气管镜检暂的患者,也可采用痰液、血液及鼻咽拭子等作为检测样本f.Tang等包提出,鉴于CPS是一种革兰阴性胞内菌,细胞外释放到血液的游离核酸数量较少,检测灵敏度和检出率相对较低,因此当CPS位于与病原体物种标准化严格比对的读数(standardizedstringentlymappedreadnumberatthespecieslevelofmicroorganisms,SDS
22、MRN)前20名,在其属中排名第一,且其SDSMRN1,则认为检测到Cps。上述相关检测标准的临床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对于InNGS检出Cps低序列,应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检测结果综合判断。然而,mNGS检测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且检测费用较高,因此尚未在常规临床实验室中广泛开展。4.1 .3.3靶向下一代测序(targetednext-generationsequencingrtNGS)tNGS融合r多重PCR扩增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覆盖r临床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能够实现早期、准确、快速的微生物检测|匈与mNGS相比,tNGS的检测样本类型相同,包括BALF、痰液、血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鹦鹉 诊疗 中国 专家 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