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全).docx
《2025年《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至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在茶类饮料生产等的安全管理,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有效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政府规章等,并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茶类饮料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倡导“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员工未佩戴或未正确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手套、防尘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品,进入灌装、杀菌等作业区域。2 .未经许可审批擅自进入茶叶萃取罐、配料罐等受限空间进行作业,或未执行有效的通风、检测等安全措施。3 .操作人员未严格遵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在配料、投料过程中出现称量错误、投料顺序颠倒等操作,导致设备异常运行。4 .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无资质人员进行叉车驾驶、压力容器操作等特种作业。5 .忽视安
3、全警告提示标志,擅自拆除或移动车间内的消防设施、安全防护罩等安全设施。6 .未按规定进行岗位交接班,配料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等重要信息未传递或传递不准确,导致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7 .酒后上岗或连续加班导致疲劳作业,影响在灌装、封口等操作中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增加事故风险。8 .未经安全培训或安全培训考核不合格即上岗操作,在茶叶萃取、杀菌等关键工序中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岗位技能。9 .故意隐瞒设备异常、物料泄漏等事故隐患,不按规定上报或处理,造成事故扩大或延误救援时机。10 .在生产车间、原料仓库等区域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烟禁火规定的行为。11.配料、投料时未配备称量人和复核人,或未在监督复核
4、下实施操作,导致误配、错投。12 .未对进入清洁作业区的人员进行笔、首饰、钥匙等易脱落物品管控,导致异物污染产品并可能引发设备故障。13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无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可能传播病菌并引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14 .未按规定对进入车间的外来人员进行安全告知和监督,使其在生产区域随意走动或触碰设备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生产区域的杀菌釜、配料罐等关键设备未按规定设置DCS控制系统、SIS安全联锁装置或安全系统失效。2 .茶叶萃取管道、阀门、法兰等设备的防腐、保温措施不足,导致物料泄漏或设备腐蚀。3 .车间内电气设备未按规定选用防爆设备,或防爆等级选用不当,出现失爆未及
5、时修复。4 .车间、仓库等区域的消防器材配置不足或过期失效,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5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应急设施损坏或不清晰,影响紧急疏散和救援。6 .蒸汽锅炉的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未按规定进行校验或校验不合格仍在使用。7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等参数未实现远程监控或监控数据不准确。8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灌装设备、封口机等设备的故障隐患。9 .擅自对杀菌设备进行改造或增减安全附件,未经安全评估或审批。10 .废弃的包装材料、化学品容器等未按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置,存在泄漏、火灾等风险。11.水处理系统的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未定期清洗更换,导
6、致生产用水不符合规定。12 .排水设施破损、排水不畅,固体废弃物易进入及浊气逸出,可能引发虫害侵入和地面积水滑倒风险。13 .通风、除尘和空气净化设施布局不合理、损坏或长时间未清洁,导致车间空气被污染。14 .内包装间空气过滤系统的过滤网未定期清洗、更换,无法满足空气洁净度要求。15 .杀菌设备的温度、时间、压力等杀菌参数显示装置不准确或失效,导致杀菌不彻底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作业场所未经应急管理等部门审批或许可,擅自开展涉及有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危险生产活动。2 .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安全通道不畅、设备与设备之间安全距离不足等。3 .未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估结果未得
7、到有效利用,未能及时发现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设备安全隐患。4 .对茶叶萃取罐、压力容器等重大危险源未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5 .动火、临时用电、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安全措施未落实,交叉作业未设置专人监护协调。6 .作业现场通风不良,茶叶粉尘浓度超标或消毒药剂气味积聚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理。7 .应急事故池等应急设施未保持有效状态,无法应对突发的物料泄漏事故。8 .作业区域照明不足,影响员工在灌装、检验等环节的正常作业和应急疏散。9 .极端天气(如雷电、暴雨)未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导致车间进水、设备受潮受损。10 .厂区及周边存在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仓
8、库,未进行有效隔离和监控,存在火灾爆炸风险。11 .厂区绿化距离车间及仓库较近,且未定期维护,易吸引啮齿类动物、鸟类,孳生虫害并侵入车间。12 .厂区垃圾清理不彻底、不及时,造成虫害孳生并可能进入生产区域。13 .车间地面不平整、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或清洗后出现积水,存在滑倒风险。14 .有温度、湿度控制要求的区域,未配备适宜的控制设施或监控设施,导致温湿度不能达到安全标准要求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按规定建立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不清、不实,尤其是在配料、杀菌等关键岗位。2 .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未及时更新,与茶叶萃取、灌装等实际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类饮料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 2025 饮料 生产 企业 事故隐患 内部 报告 奖励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