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进入新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加速融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五五”以来,在省、州、县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紧紧围绕“文化”建设目标,着力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一、县“十五五”文化发展成就回顾(一)文化发展现状1、文物资源现状。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千件,文物藏品丰富,种类较齐。有古生物化石、石器、陶器、玉
2、器、瓷器、青铜器、铁器、古钱币、印章、古字画、古大理石画屏、碑帖、木雕文物、历史文化名人遗物和大量民族文物及现代革命文物。这些文物尤其以青铜文物数量多,种类齐,连续性强,质量高而享誉。它既有滇池文化特点,又有洱海文化特点,同时又有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造型精致,纹饰多彩。其中,国家珍贵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82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曾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的高度赞誉。县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也十分丰富,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处。2、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
3、遗产丰富多彩,享有“花灯之乡、梅葛故地”的美誉,素有“一座姚州城,半部史”之说。县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这些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组成了县绚丽多彩,底蕴深厚的文化宝库。由于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境内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为完善。还有“彝族梅葛”“花灯”“坝子腔”“莲花落”等四大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民间故事,舞蹈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县已公布为国家级保护名录3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保护名录3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州级保护名录12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人;县级保护名录27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6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4、主要涉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危项目、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3、文化基础设施发展情况。深入推进“三馆一站一室”建设,县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9个乡镇文化站、77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围绕全县文化旅游扶贫与脱贫目标责任,在原有617个村组活动室的基础上,投入资金6100多万元新建240个村组文化活动室,实现了全县党员10人以上、群众200人以上村组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全县77个村(社区)均建有篮球场和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全
5、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9.8%O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二)取得的成绩1、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加强文物保护维修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石湖、县城文昌宫;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马游义学馆、河里渡杨氏宗祠四处文物古建的修缮建设。二是县人民政府自筹100万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进行修缮。三是共计投入60万元,完成了县城文昌宫、地索李家大院、光禄文昌宫、马游义学馆、河里渡杨氏宗祠、高氏衙署6处文物古建筑群的消防系统建设项目。四是投入551.9814万元完成光禄文昌宫一、二院修复工程,恢复了文昌宫旧貌;投入454.8248万元完
6、成诸葛武侯祠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建设。五是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了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155项。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类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类198人。六是积极做好申报第三批省、州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工作,共组织申报2项省级非遗项目、2项州级非遗项目、6名州级非遗传承人并按时兑现国家、省、州级共26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补助款,落实县级非遗传承人补助款7.92万元(全县198人)。七是2015年起落实对全县77名村级文化辅导员每月给予150元的补助。八是制定和完善了对各级传承人的量化考核办法,明确了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对传承工作任务作了量
7、化要求,建立了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的积极性。2、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文化市场活而有序“十五五”期间,我县加强对7户网吧、9户娱乐场所KTV、10户印刷类、10户书报刊、2家电影院共38户文化娱乐企业的监管。一是与相关部门协作,提供便捷服务。按照“先照后证”工作要求,加强与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联动协作,推行网上关联审批机制,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帮助县城区文化娱乐场所对经营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娱乐业加快发展强化文化市场管理。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定期对全县文化市场进行巡查。积极参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高考期
8、间,配合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严禁校园周边商店、网吧、歌舞厅等制造噪声影响高考,确保了高考的顺利进行。5年以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840余人(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421家(次)。共办理案件13件,依法取缔KTV经营2户,吊销网吧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1户,其它行政处罚10件,总计罚款39876元。2025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县文化和旅游局压实责任加强巡查检查,全行业参与抗疫斗争,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三是推进改革提高执法水平。根据国家、省、州有关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将分散在我局内设机构及单位涉及的文化和旅游、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行
9、政管理部门市场领域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有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扫黄打非等职能剥离,组建“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厘清部门职能职责,聘请法律顾问形成常态化制度,执法人员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了执法业务水平。目前,通过考试持证上岗执法人员有12人,加强了执法力量。3、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十五五”期间,县文化和旅游局以“三馆一站一室”为阵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整合了现有的文化文物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博物馆展厅、民族民俗文化展厅、书画展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非遗展厅共展出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省级非遗项目、实物126件;博物馆展厅共展出青铜
10、器、石器、陶器等小件文物106件,高奇映铜像、铜钟等大件文物12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可移动文物80件;民族民俗展厅展出13个系列,实物183件。加强免费开放资金的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免费开放资金管理使用要求,做好免费开放工作。“十五五”以来,县图书馆接待读者20.12万人次,图书、期刊流通30.6册,播放视屏及教育片150场次;县文化馆免费接待观众40万人次,组织书画展21期,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6期,培训1200人次;县博物馆免费接待观众79万人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组织送戏下乡400余场次,观众达60余万人次;乡镇文化站组织文艺演出1332场次,观众120余万人次。4、群
11、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十五五”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节庆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举办“迎新春”“元旦”“三八”“五.一”“五.四”“七.一”“-一”和“九九”等专场文艺晚会。二是广场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每周一场定期组织农村业余文艺队在县城梅葛广场开展文艺展演;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三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了送春联、送图书活动;开展“送戏下乡”、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演出活动场次,服务群众40.1万人次;组织了光禄古镇二月八“龙华会”“广场大家乐”“荷花节”等文艺演出服务活动余场次,服务群众50万余人次。四是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队到禄丰、武定、大姚开展文艺演出;配合完
12、成了州民族剧院在各项文艺宣传演出,配合省花灯剧院“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完成文化惠民演出。五是艺术精品涌现。坝子腔”坝子好风光”荣获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入选证书。精心组织编排花灯歌舞小邑拉花,彝族三人舞喏么嘲塞,独唱山里的火塘,花灯小戏彝寨鼓声、花灯小戏做媒参加全州新剧(节)目展演获奖。聚焦脱贫攻坚宣传正向能量,创作了花灯小戏拆牵扶贫路上县官审案、花灯歌舞小邑拉花荷城花开美丽彝山欢歌等32个剧目,组织演职人员深入全县3乡6镇77个村社区,开展了精准扶贫“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宣传演出。二、“十五五”时期事业发展环境分析(一)有利条件1、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政策优势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
1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对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要求增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提出了打造“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提供创意产业产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输出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以及特色文化产品的要求,这对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
14、建设“文化”的资源优势。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把握县情,找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为文化事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汉文化与彝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些丰富而独特的资源正适应和吻合了文化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县提出了建设“文化”的发展思路,必将推进文化的更大发展。3、文化事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为“十五五”提供强有力支撑“十五五”期间我县加大了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培植文化产业的工作力度,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二是文化资源的
15、传承、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不断深化;三是农村文艺创作和表演不断发展;四是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初步建成;五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二)不利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文化事业基础设施薄弱“十五五”期间,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我县基础薄弱,投入资金有限,很多自然村和小组还没有活动室和活动广场,导致我县现有的文化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2、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推动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但我县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由于分配体制等的原因,造成人难进、人难留的困境,导致我县文化人才队伍数量不多、不专、不精情
16、况突出。其次,以管理、人事、利益分配为主的“三项制度”改革还不完善。另外,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还不成熟,人才方面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健全。三、县“十五五”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和陈豪书记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抓国家高度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契机,大力实施
17、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育民工程、文化乐民工程和文化富民工程,推动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谐进步、协调发展。(二)发展思路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并积极发展城镇、社区和农村村、组、户文化网络,大力开展社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节庆文化等群众文化事业。坚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为改进和加强社会文化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凝聚力,用先进文化引导群众,优秀文化鼓舞群众,民族文化团结群众,把全县人民群众的热情调动起来,干劲鼓舞起来,信心激发出来。(三)发
18、展目标1、优化公共文化建设十五五期间,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到“十五五”末,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3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继续深入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完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文化资源联动共享,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县城中心广场及乡镇文化站、村社文化室为活动平台,以县文化馆和城乡各类业余文艺团体及文艺骨干为依托,以农村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生态文化和村社文化为活动内容,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群
19、众能够就近、就地充分享受基本的文化权益,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2、实施精品战略,打造文艺精品努力创作,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打造精品,树立和强化文艺精品意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抓住花灯、梅葛、坝子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机遇,积极实施精品战略,精心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精品,提高艺术产品质量,力求推出一批把握时代精神,具有地区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精品,打造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做到年年有新品,三年、五年出精品。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积极向国家、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文化事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