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docx
《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进一步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级、国际化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全力打造中原农谷2.0版,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四高四争先”,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目标,统筹“一核三区”协调发展,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加大国内外创新资源集聚力度,加强“校院谷”融合发展,构建以种质资源库为基础、高能级创新平台为主体、高水平人才为根本,区域协同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育
2、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种业体系。到2027年,中原农谷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全领域种业资源更加集聚,全要素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全链条产业规模更加壮大,初步建成汇聚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农科“芯”城。成为全国生物育种创新高地。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体系为基础,重点打造全种业实验室矩阵,小麦、玉米、花生、芝麻、家禽等领域种质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15家以上。形成种业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新引育种业领域院士3名以上,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50名以上;引育种业领域高层次“双能”人才200名以上,培养研究生100O名以上。打造优良品种繁育转化
3、高地。育种亲本创制、分子设计育种、人工智能育种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200个以上,转化率达到80%以上,交易额达到5亿元以上。构建现代种业产业发展高地。引进国际30强、国内20强种业企业10家以上,加大我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培育力度,推动河南种业集团部分强项领域进入全国前3强,全域种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建立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高地。提升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影响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谋划建设海外研发基地(中心)、国际育种创新平台5家以上。二、重点任务(一)支持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发展壮大。围绕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圈建
4、设,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做强平台载体,优化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1 .提升实体化运行质效。提升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运营管理水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重大任务为牵引,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平台与成果开放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带动生物育种产业基本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 .完善科创平台载体功能。加快推动基因工程研发中心、畜禽研究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完善平台载体整体布局,吸引更多重大科创平台入驻,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应用。3 .优化新型高效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将中原农谷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平台、企业等纳入创新体系,在种业研究
5、领域展开广泛深入合作。科企资源深度融合,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合同研究组织育种模式,实现优势叠加、多方共赢。(二)推动“校院谷”融合发展。发挥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和推广应用优势,强化平台牵引和空间承载作用,深入推进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和中原农谷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展,形成共建共用共享的创新格局。1 .建立“校院谷”融合发展机制。建立科研教学融合互促机制,一体推进人才联合培养、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教学科研资源互通、拔尖领军顶尖人才引育,提高科教融合质效。建立重大平台引领机制,健全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的科教联动模式,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模式,推动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
6、队伍等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发展。建立人才互认共用机制,成立“校院谷”人才互通互认联盟,实现全链条、全要素合作。2 .提升物理空间承载能力。优化“校院谷”融合改革区域承载功能,积极承接中国农科院关键支撑平台,进一步扩容校院外科研基地,高标准建设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和神农实验室教学科研基地,科学优化国家级创新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空间布局,为开展科研教学提供良好空间。3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牵引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和企业发展需求,建立“校院谷”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托中原农谷科技孵化中心、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链条。到2027年,建设“校
7、院谷”融合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大学科技园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培育高科技创新型企业5家。(三)强化全种业科创平台体系建设。构建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以高能级种业创新平台为主体,以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为支撑,以种质资源库为基础的全种业科创平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L建设高能级种业创新平台。深化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合作,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核心基地。做优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与中国农科院深度合作,做好前沿交叉技术中心、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蔬菜花卉中
8、部研发中心及有关大科学装置的承载工作。依托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围绕小麦、花生、畜禽等领域高标准建设区域创新中心3个,新建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形成覆盖全种业的实验室矩阵。2 .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坚持开放合作、共用共享,紧扣育种领域共性技术服务需求,围绕生物育种基因检测、测试评价、数据分析等,建设国内一流高通量表型鉴定平台、高通量分子检测平台、基因编辑平台、生物安全检验检测平台、生物技术大模型平台及种业大数据平台,为科研人员和团队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到2027年,建成种业创新关键共性技术平台7个。3 .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推动将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
9、库纳入国家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扩大种质资源库(圃、场)收集保藏范围,打造黄淮海区域性保护中心。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新建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省水产种质资源库、河南大学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依托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加强种质资源鉴定、分析与应用,精准挖掘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等优异性状基因,为育种提供高效数据信息。到2027年,力争新收集、创制、保藏种质资源20万份以上,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分类取得初步成效,种质资源库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4 .建设智慧育种平台。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畜禽基因库等数字化建设,建立表型数据库、基因型数据库,推进种质资源信息互联共享。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原 农谷高 质量 发展 三年 行动计划 2025 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