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自由落体运动.docx
《教学设计案例----自由落体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案例----自由落体运动.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案例一一自由落体运动天津大港第一中学吴昌安一教材依据本节来选自普通商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人做版)第二聿第五节.二、设计思想自由落体运动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知识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战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这种常见的,特殊的运动的研究,L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加强了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在授保过程中讲授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为以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研究自由落体的运
2、动规律,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学习了用打点计器来测量句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后,学生具备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能力,所以笔者在本节课中对其运动规律的教学环节中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辉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3、掌提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4
3、数学极限思想的进一步运用(三)、情届、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四、教学值点k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照相机曝光时间的估算六教学准备教学方漆1、以物理史实.导入目标一一实践体骏,分析讨论一一总结归纳.得出结论。2、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分析并能解决问题.敬学用具:
4、多媒体.牛顿管,金属片.纸片,天平,打点计叶器,纸带,克物(两个质量不同),刻度尺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型前面我们学习了句变速宜线运动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一一自由落体运动。二、进行新课k自由落体运动教师活动:演示纸片与金属片的下落过程,提出问题1、重的物体一定下落的快吗?2、你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井动手设计臼己的可行方案。点评:通过实例加以分析,结合物理史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金属片与线片不同时落地,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使的物体下落的
5、快慢不同。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实践自己的猜想点Ih拿握一定的历史史实,学会一些基本的推理方法,初步养成置疑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活动:用牛顿管演示物体在空气中和真空的下落情况。引导学生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教师总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并给出一个定性的说法(学生的总结可能不够准确,注意引导)点评: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自由落体加速度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其加速度,换用不同质量的重物看纸带上点子间隔有什么不同,总结得出结论,教睥点评:将两条纸带对比,
6、只要两条纸带上的点子间隔相同就说明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学生活动: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计算重力加速度,通过比较得出结论。教师总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句加速直线运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2、它的方向如何?符号:g方向:竖直向下(与里力方向一致)大小:与地点有关。一般计算中炉9.8ms2,粗略计算中可以取g=10ms2学生活动:学生看书中列表,尝试从表中寻找规律,这一规律是怎样产生的?学生猜想.但不宜过多解释点评:通过算g值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在同一地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剪,归纳总结规律。教师点评: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
7、匀加速直鼓运动,所以匀变速直段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梆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l)=O.”取就可以了。自由落体运动遵从的规律:v,=vv+atvl=gts=v0t+a推出:S=:用J3、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练习P(47)“问题与炼习”第2题:一位观察者测出,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3.0s,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炭有多高?实际上是由空气阻力的,因此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大些还是小些?为什么?学生活动:学习独立作答:学生解答完毕后相互讨论和检查结果。h=gr=1()3=45m教师点评: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可算结果达到45m,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3s内不会下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案例 自由落体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