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5号——生命周期成本法(征.docx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5号——生命周期成本法(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5号——生命周期成本法(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5号生命周期成本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生命周期成本法,是指将特定要素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全部成本纳入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管理同生命周期管理相互结合,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化改进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第二条企业应用生命周期成本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从而有效控制成本和优化成本决策,并在产品定价、新产品开发、资产购置、人员招聘、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决策。第三条生命周期成本法通常用于对产品、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进行管理,以及对工程、研发等项目或特定系统的全过程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制造业
2、企业成本管理,也可在房地产、建筑、城市规划、能源、高新技术等涉及长期资产、复杂流程或需全周期成本控制的行业应用。第四条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可将生命周期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工具方法结合使用,以实现成本的控制和优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二章应用环境第五条企业应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第六条企业应用生命周期成本法,要求处于较稳定的外部市场经营环境和相对完整、协调、透明的产业链环境中,且行业内已普遍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共识。第七条企业应成立跨部门团队,一般由财务部门
3、战略部门或经营管理部门牵头,研究与开发、采购、生产、营销、售后、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部门均需要参与,细化部门职责分工,共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构成及成本动因,确定生命周期和成本类别,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成本控制和优化策略,确保生命周期内的成本效益最大化。第八条企业应配备完善的信息系统,并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全链条成本相关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控制和输出,进而对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企业应充分利用内部信息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生命周期成本动态数据库,从而获取实时、详细和直接的成本数据;并结合外部采集的数据,为生命周期成本法提供分
4、析和决策支撑。对于部分长期成本预测,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迭代引入动态模型,定期更新成本,并在实践中结合实施数据,调整成本策略。企业应将碳排放、环保合规等成本纳入生命周期成本法模型,支持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目标的达成。第三章应用程序第九条生命周期成本法主要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资产生命周期成本法、劳动力生命周期成本法和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法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生产、营销推广、顾客使用、售后服务、弃置回收等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成本;资产生命周期成本包括资产从获得直至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劳动力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员工从应聘到离职整个雇佣期间的成本;项目生命周期成本包括项目从
5、启动到结束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成本。第十条企业应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一般按照确定基本成本分类、细分成本分类、定义和量化成本组成要素、估计产品经济寿命、加总成本等程序计算生命周期成本。企业提供服务的生命周期成本法,参照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程序进行。第十一条企业应根据生产和经营特点,确定成本分类的基础,并在基本成本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成本分类,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系统地掌握成本类别的构成,从而更精准地预测、管理和控制成本。第十二条企业应明确各环节的成本要素组成,并对这些成本进行量化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衡量性,为后续的比较和分析提供基础。第十三条企业应合理预测产品的经济寿命
6、以完整地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分析,实现对成本的长期规划和管理。第十四条在确定成本组成、量化成本数额、明确经济寿命的基础上,企业应将所有相关的成本按特定对象加总,得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第十五条企业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结合其他成本管理工具方法进行成本管理,以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第十六条研发设计阶段,企业应确保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在质量和客户体验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并确定产品的成本目标。企业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客户需求分析、市场调研等方法合理确定产品的性能、规格、目标价格等关键要素,在完成产品的初步研发后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客户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或迭代产品,直到产品能够满足市场期望并达
7、到成本最优。第十七条生产制造阶段,企业应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产品生产,包括确保原材料采购符合质量和环保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明确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点、设置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标准等。企业可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构建动态成本管控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成本信息,并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成本分析和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控制成本。企业应关注原材料成本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优先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生产,以降低后期处置成本。第十八条营销推广阶段,企业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范围拓展营销渠道,优化营销管理体系,精准触达细分市场,在提升营销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营销成本。第十九条顾客使用阶段,企业应建立顾
8、客支持渠道,保障产品的售后维护和使用。企业可应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回应顾客需求并相应调整产品和服务,精准把控顾客使用环节的成本。第二十条弃置回收阶段,企业应综合评估产品处置过程中的潜在成本,包括废弃物回收、污染治理、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成本,将ESG相关成本纳入生命周期成本法。第二十一条企业应用资产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综合考虑初始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处置成本。企业可结合其他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对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进行控制。企业应根据资产类别和生命周期长短,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并合理确定折现率。初始投资成本,是指企业对厂房、设备、土地等资产的购置成本,为筹集资金所
9、发生的成本,以及设备安装、操作人员培训等其他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是指企业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资产进行定期维修保养、保证资产正常运行的成本。处置成本,是指资产生命周期结束时报废毁损、弃置回收资产所需的成本。第二十二条企业应用劳动力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综合考虑雇佣成本、操作成本和工作环境成本。企业可结合其他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对劳动力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全部成本进行控制。雇佣成本,是指企业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成本。操作成本,是指新员工掌握生产技能后进入工作岗位的薪酬、一般管理费用等,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工作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产生的各类成本,如租金、水
10、电费、清洁维护费、隔音设施费等。第二十三条企业应用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法,根据具体项目类型,参照产品、资产等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程序进行。第四章工具方法评价第二十四条生命周期成本法的主要优点包括:提供了成本的全景视图,有助于企业更全面、更精准地理解和控制成本;强调了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成本联系,有助于企业进行前瞻性成本管控,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考虑了外部市场因素,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并制定相应策略,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十五条生命周期成本法的主要缺点包括: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对生命周期内成本数据的获取需要兼顾经济性和及时性,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对成本标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会计 应用 指引 305 生命周期 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