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完整版完整版.doc
《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完整版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完整版完整版.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康复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康复指南【定义】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是 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 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临床表现】1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半数以上患者有前驱 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多少数有免疫接种史从感染 至发生神经症状时间为 13周,死亡率为34%,死亡率极 高。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运动障碍:多为从下肢向上起发展的四肢对称性弛缓性 瘫痪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并且瘫痪 甘網甘側机UQ ( mi 1:|一1厂1曲1mm駭|I
2、U1 II一1卷魏:在整话铳黠询岸爾匚祸疏裤虢盂韻苣却.(.:哙”疔JI,图1-33脊髓损伤评估表可以根据几个动作,很明确地确定损伤部位。人的感觉 跟运动是相差节段的。有几个关键点:颈2到颈3,主要 是在枕部和颈部区域; 颈4是在肩胛部; 颈5到颈7 在手、前臂、上臂桡侧; 颈8到胸2,手是在前臂和上臂 的尺侧;胸4到胸5,跟乳头水平齐; 胸7,肋弓的 水平; 胸10,脐的水平; 腰1到腰5是下肢的前后面, 骶 4到骶 5,是会阴、肛门周围。【脊髓炎患儿康复指导规范】 脊髓炎病情稳定在 10 天左右床边的早期治疗应该更早 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合并症,例如压疮、肺炎、 泌尿系统感染等。也
3、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态。脊髓损伤恢复潜力大。早期恢复的过程在数天到 6 个月 内;其后的 2 年左右患者也可以有进一步恢复的机会。出现 远端肢体的早期活动,例如脚趾的主动活动,往往预示良好 的恢复潜力。痉挛的运动对预后没有价值。瘫痪部位有感觉 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会较大。感觉正常的部位,运动能力 恢复的可能性超过 50%。积极功能锻炼为 1 %的希望而做出 100%的努力。 即使病史很长, 但只要经过康复训练, 就一定 有巨大的潜力。【脊髓炎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1 、物理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 体位和转移训练;减重、减负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轮 椅训练;理疗、肌电生物反馈
4、治疗等等。2、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娱乐和工 作训练等。3、矫形器的应用:包括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等 等,还有上肢矫形器。4、心理治疗:包括一些心理疏导,还有生物反馈治疗。 【不同时期脊髓炎康复治疗内容】(一 )急性不稳定期 (起病后 4 周 ) 各类型脊髓炎的康复都包括如下内容:1. 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式呼吸 (胸腰段损伤 )和腹式呼吸 (颈段损伤 )训练; 体位排痰训练和胸廓被动运动训练。每日 2 次,适度压迫胸 骨使肋骨活动,防止肋椎关节或肋横关节粘连。有肋骨骨折 等胸部损伤者禁用。2. 膀胱功能训练 在急救阶段,因难以控制入量,多应用留置尿管。在停 止静脉补液之后,应
5、开始间歇导尿 (每日 4 次 )和自主排尿或 反射排尿训练。3. 全身关节训练 (良好的肢位摆放 ) 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应超过90,胸腰椎不稳定者髋关节屈曲不宜超过 90,超过上述角度可能会对脊柱脊髓 造成二次损伤。当患者处于卧床期或颈椎牵引时,在医生未 下处方前不得进行脊拄的旋转、屈曲、伸展等运动。4. 肌力增强训练原则上所有能主动运动并且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肌肉都 应当运动,使急性期不发生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5. 血液循环、自主神经功能适应性训练包括由仰卧至坐起,由床边坐至坐轮椅,向倾斜床过渡 等训练。6. 心理康复应给伤员以温暖,鼓励他们克服依赖心理,完成各种训 练任务,早日达到康复
6、的目标。鼓励伤员将喜、怒、哀、乐 表现出来,让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得以宣泄,从而帮助他们 很好地完成康复治疗。7.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的训练和处理2 小时间隔轴向翻身等。(二)急性稳定期 (412 周左右) 在此时期,持续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1.四肢瘫可以做一些站立训练,通过电动的起立床、辅助器具或 者治疗师对他进行帮助完成体位的变换或者移动;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洗漱、进食;脊椎的训练,就要考虑用 一些颈围,避免颈部过度活动;膀胱训练可以做一些清洁导 尿,定时定量饮水和定时排尿;反射性膀胱训练。2.截瘫在四肢瘫训练项目基础上增加辅助站立和残存肌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于
7、脊柱稳定性良好,或者增加坚 强的外固定,并在严密监护的情况下,可以由有经验的治疗 师指导患者开始借助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 或踝足矫形器等进行步行训练。图1-34截瘫患者的辅助站立设施(三)慢性期(12周以后)各类型脊髓损伤都应在继续急性期康复内容基础上,加 强步行能力、轮椅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加强心 理康复,以及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为目的的各种教育、培 训。另外,康复实施形式是在康复医师的策划、组织、总 体评估下,由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康复师、假肢 与矫形器师等协调完成。 并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诊, 评估疗效, 微调康复内容。没有专业人员条件时可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
8、机构或暂时由医务人员经专业人员指导后进行。急性期训练应配带围领、腰围等保护性支具。慢性期的各种训练应以 巩固疗效为目的,强度、内容因人而异。【康复护理内容】1 、皮肤护理 每日检查压疮 (褥疮)的好发部位。 卧床患者 2 小时间隔轴向翻身。2、泌尿系统护理 留置尿管时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定时夹闭和开放导尿管。 每日饮水量 10002000ml , 24 小时尿量控制在1000ml2000ml 左右。重症抢救期间尿量可以有所增加。3、排便护理 一般保持 12 天排便一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有大便失禁,粪便浸泡肛门周围,容易引起糜烂, 诱发压疮。应及时用清水将肛周皮肤洗净,涂抹防护油。4. 高
9、热护理 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的体温升高,可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减少盖被, 温水擦浴 (擦四肢、 腋窝、 腹股沟 )、冰袋 (前 额、颈两侧 )、风扇等降温,如高热不退应使用退热药。如果 是感染性高热,则应该使用足量敏感抗菌素。5.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护理 颈髓损伤致四肢瘫痪的患者,可突然出现头痛、大汗、憋气、皮肤潮红、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增高等表现,称为 自主神经反射亢进,可因损伤部位以下不良刺激 (如膀胱充 盈、压疮、肌肉痉挛、便秘 )引起。以上症状出现时,立即采 取头高位,并尽快排除诱因。检查膀胱是否充盈,有留置尿 管的伤员检查尿管是否通畅。如患者因为便秘不能排出大 便,应立即协助排便。如不
10、能缓解,可酌情给患者使用降压 药。6. 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 早期开展抬高床头训练,角度从小逐渐加大到90坐90能坚持 1 小时后,可乘坐轮椅。 下床前戴好腰围,穿弹力袜。 患者乘坐轮椅时,如出现低血压症状,立即将轮椅前 轮跷起,使患者处于近似半卧位或平卧位,待患者症状缓解 后,将轮椅放平。如不能缓解,立即将患者平放床上。对于 脊髓损伤者康复的全面、及时介入十分重要。如果救治机构 内缺乏康复人员,则应在专业人员集中指导后由医务人员早 期实施,并在伤后或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时尽早转入能进行专 业康复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技术】1. 颈髓损伤根据伤员功能情况选配高靠背轮椅或普通轮椅,上颈髓 损伤可选配
11、电动轮椅。早期活动时可配戴颈托,对需要的伤 员可配置手功能位矫形器等,多数患者需要进食、穿衣、打 电话、书写等自助具,可根据情况选用坐便器、洗澡椅。2. 胸 14 脊髓损伤常规配置普通轮椅、坐便器、洗澡椅、拾物器。符合条 件者可配备截瘫步行矫形器或髋膝踝足矫形器,配合助行 架、拐杖、腰围等进行治疗性站立和步行。3. 胸 5腰 2 脊髓损伤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截瘫步行矫形器或膝踝足矫形器配合 步行架、拐杖、腰围等进行功能性步行常规配置普通轮椅, 可根据情况选用坐便器、洗澡椅。4. 腰 3 及以下脊髓损伤多数应用踝足矫形器、肘拐或手杖等可独立步行。对于不同情况患者,有不同的康复目标,颈8胸 2 完全性
12、损伤的双下肢瘫痪者康复的目标为:( 1 )能完成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活动; (2)可从事坐位工作; (3)配戴骨盆 长下肢 矫形器在平行杠内 (也可以用手扶着栏杆等固定物 )能站立。 胸3胸 12 完全性损伤的双下肢瘫痪者的康复目标为:(1)能完成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活动; (2)可从事坐位工作; (3)配戴长 下肢矫形器、用拐及助行器进行有治疗价值的步行。【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1. 翻身训练对脊髓完全性损伤的肢体瘫痪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适 用。目的是为了:(1) 防止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而造成压疮;(2) 防治肺部感染;(3) 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2. 坐起训练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
13、是为了:(1)提高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坐位下完成进食、穿脱衣物及学习等活动;(2)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图1-35翻身训练图1-36坐起训练3. 坐位平衡训练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同坐起训练。具体方法:(1) 患者坐位,双腿伸直;(2) 双手缓缓向上抬起,然后放下,反复进行抬放活动, 并逐渐延长抬起的时间。图1-37坐位平衡训练图1-38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4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对颈7胸2完全损伤、上肢功能正常或功能基本正常的 患者适用(见图10)。目的是为了:(1)增加两上肢的支撑力;减少体重对身体局部的压迫,以免发生褥疮;(3)提高在床上移动身体的能力。具体方法:向前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
14、双腿伸直, 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前 移动(见图11)。 向侧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在 身体两侧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一侧 移动(见图12)。图1-39向前方移动训练图1-40向侧方移动训练5转移训练对上肢有一定功能或功能正常的截瘫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1)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为使用轮椅创造条件;(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具体方法: 辅助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训练 者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双膝;患者一手扶住训练者肩部, 另一于自然下垂;训练者双手扶患者臀部,用力将患者托起; 帮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见图13)。 向
15、前方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轮椅正对床边, 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到床上;患者双手扶轮椅扶手,用力支撑,将臀部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见图14)。图1-41辅助转移训练图1-42向前方转移训练 向侧方转移训练;轮椅斜对床,成45度角,闸住轮椅; 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外侧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而 转移到床上。6站立训练(1)站起训练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腿分开站立,双手扶在患者腋下, 并用力向上托举;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身体前倾,用力支 撑双拐站起。(2)平行杠内站立训练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双手握持平行杠站立(家庭中可用栏杆等其他牢固的固定物代替 );训练者一手扶住患者髋部, 另一手扶住患者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复 常见疾病 诊疗 指南 完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