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单元教案设计.doc
《2018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单元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2单元教案设计.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1大青树下小学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坝、傣”等4个生字。2、会写“坪、坝”等13个生字。3、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过程与方法: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
2、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
3、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坪坝(b) 绒球花 傣(di)族 景颇(p)族阿昌(chng)族 德昂(ng)族 绚丽多彩 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o) 山狸凤尾竹 摇晃(
4、hung)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2、出示句子:(1)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2)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 指名读生字卡片。做游戏巩固字词。(1)“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2)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
5、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学校的美和团结)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
6、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2、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读后交流描述)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4、学生自读自练,指名读,交流评议。 读读说说,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
7、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指名读,评议。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5、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指名读,评议,齐读。 6、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
8、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第四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1)、(出示句子):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指名读,齐读。(2)、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四、拓展活动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
9、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请同学们有机会的话请和民族小学的朋友们多多联系,他们渴望着你们之间的友情。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来练习朗读诗歌花的学校。 二、读准字音。 1、教师配乐朗诵全诗。 2、每一个孩子都听得那么专注,你们一定是被这样一所美丽的学校给吸引了。自己想去看看吗?那就赶紧拿起诗歌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0、读通句子。 3、学生自由朗读。 4、想把小诗读得更好,一定要先把诗中的每一个词语读准确。 出示词语:轰响润湿口笛狂欢站壁角碰触飒飒急急忙忙 自由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 1、词语读好了,这样的句子你会读吗?试着读读看,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出示长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2、这么长的句子一口气读不完,恰当地在一些地方停顿一下,读起来会更有诗意。 师范读,生练读。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11、突然跑出来,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3、注意这两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你没看见它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么? 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么? 4、自己再把这几个长句读一读,指名读,纠正。 三、感情朗读 1、指名读第一节。师:课堂上最美的就是琅琅的书声,谁来给我们读一读第一小节。 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如语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等。 生练读,指名读,纠正。 2、朗读第二小节 花儿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12、呢?(出示第二小节)谁来读一读? 师范读。 生练读,指名读,纠正。 3、朗读第三小节 雨来了,花孩子们放假了。外面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 请男孩子和女孩子合作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男生读上面一句,女生读下面一句,读出外面世界的热闹和花孩子的急切和快乐。 在雨中花孩子是怎样出来的?“冲”应重读。生试读,指名读。 4、朗读第四小节 这么美丽的风光他们都无心欣赏,这是要急着到哪儿去呀?原来是想家了。谁能读出想家的感觉?(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谁读得更好一些?好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来比较评析。练读。 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让我们深情地来读最后一句。指名读,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读。四、配乐朗诵
13、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学完了这首小诗。诗人写了花孩子的开心和幸福,同时也希望我们这些孩子也能永远开心幸福。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着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练习朗读纸船 我们今天朗读的这首花的学校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朗读纸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母爱是
14、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3、扫除字词障碍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祷()祷告,向神祈求保佑。衍() 4、检测同学们朗读准确性,注意纠正字音。 二、整体感悟 (录音范读)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然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你听诗文后的感受。 (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
15、行谈论) 听过之后,我们都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三、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抓关键词:“笑嘻嘻”、“摇摆、跳舞”。朗读指导:关键词重读、读出轻松、欢快的语气,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重读,语速稍快。 (3)、“你到哪
16、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哪里、坏”重读。语速稍。 语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告诉”重读,这句应读出“我”的顽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四、配乐齐读:(钢琴曲至高无上的爱) 五、拓展朗读选文: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 我明白了为什么云中水上会幻弄出这
17、许多颜色, 为什么花朵都用颜色染起 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我的孩子。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 我彻底地知道为什么树叶上响出音乐, 为什么波浪把它们的合唱送进静听的大地的心头 当我唱歌使你跳舞的时候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重难点1.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2.理解什么叫私塾。教学课时两课时课文分析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句导读:这句话向
18、我们介绍过去私塾的教学情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段导读:这段话描写了过去私塾里的教学方法,即先生只是要求会读会背,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只是让学生背诵却不讲解。一天,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课。先生在他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读了几遍,很快又背下来了。句导读:这两句话不仅再一次告诉了我们私塾简单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把孙中山的聪明伶俐表现了出来。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段导读:孙中山不仅聪明
19、好学,而且敢于不懂就问。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段导读:孙中山向先生提问这一举动,把同学们都吓呆了。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这部分写孙中山在课堂上不懂就问的故事。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段导读:这一段写对于孙中山的提问,先生表示非常怀疑。“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句导读:这句话描写了先生对孙中山怀疑态度的改变。说:“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不过,学问,学问,不懂就问。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段导读:这个段落描写了先生对孙
20、中山怀疑态度的转变,并对孙中山主动提问的精神表示了肯定。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句导读:这句话描写了课堂上的变化。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 的学习习惯。段导读:这个段落写先生仔细讲解,大家认真学习,孙中山也养成了“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我们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字 词 导 读 私塾:我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塾,易与“熟”搞混。背诵:靠记忆把看过的东西念出来。背是多音字,这里读bi,也可读bi,如背包。流利: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畅通。圈:画环形,如圈阅、圈点、圈定。圈是多音字,这里读qun,
21、也可读jun,如猪圈。糊里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戒尺:旧时老师用来责罚学生的工具。戒,易与“戎”搞混。厉声:表示说话声音大而严厉。长:多音字,本课读zhng;另一种发音为chng,如长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一导入新课1.出示孙中山的画像挂图。2.师生共同交流有关孙中山的简要介绍。孙中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1894年提出政治革新主张,被拒绝后积极
22、开展革命活动。1912年1月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4年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3.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板书课文题目:不懂就问。)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时不懂书中的意思,向老师提问的事。)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思”的读音为“s”,在“意思”中读轻声。“涂”的读音为“t”,在“糊涂”中读轻声。4.自己练读课文,特别是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5.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用“?”标上记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新人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单元 教案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