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叠合板体系.docx
《07叠合板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叠合板体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叠合板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预制混礙土层/ A / / /叠合楼板叠合板的定义叠合堵扳桁架钢艇现浇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又名半预制体系,结合了预制和现浇混凝土 并汲取了各自的优点。叠合板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现浇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但是费工,需要大量的模板,施工周期 长生产难于实现工业化。预制板易于实现建筑构件的工业化(设计标准化,制造 工业化,安装机械化),构件制作不受季节及气候限制,可提高构件质量,且施 工速度快,可节省大量模板和支承,但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抗渗性差。能否 将现浇板和预制板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呢?叠合板就兼具有两种版的优点。叠 合板的产生就是这样
2、的。叠合板的构成 叠合板由两部分组成,预制部分多为薄板,在预制构件加工厂完成,施工时吊装 就位,现浇部分在预制板面上完成,预制薄板既作为永久模板而无需模板。又做 为楼板的一部分承担使用荷载。叠合板的分类如下 连续叠合板、新型叠合板、双向叠合板、空腹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pk 预应力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国内外叠合板主要研究内容抗震性能、抗弯性能、延性、计算分析设计、能耗、抗裂性能叠合板国内发展情况和研究进展我国从1957 年开始生产预应力棒,预应力薄板和双层空心板等装配整体式构件, 首次运用在民用建筑上。1961 年同济大学朱伯龙研制了一种装配式整体密肋
3、楼 板,预制部分为I字小梁下部翼缘上。这种楼板的特点:经济指标好,构件轻, 施工制作方便。70 年代我国预应力混泥土预制小梁与现浇板相结合的混泥土叠合式屋面得到发 展先后在广东,浙江,天津等省市建造了一批采用这种结构的房屋,经济效果很 好, 1975 年浙江省标准设计站出版了预应力混泥土预制小梁与现浇板叠合的屋 面图集(浙 G103.103-1).进入到80 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各大城 市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这些高层建筑的楼屋面由于抗震的需要,大部分采用现 浇结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采用装配式整体叠合板结构。从 1975年到 1995 年内 全部或部分采用叠合结
4、构的近 30个工程有多层公共建筑,也有高层建筑。如北京国际大厦,西苑饭店,武汉金源世界中心,武汉友谊大厦等 20 多栋。我 国一些小城市,在民用建筑中,由于抗渗和运输安装的需要抛弃了传统的空心楼 盖屋面,采用了装配整体预应力混泥土叠合板屋面,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 改善了屋面的防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叠合梁的预制构件截面形式也丰富 多变,如槽形,倒 T 形,花篮形和 L 形等。此外,四川成都市和广西南宁市也大量采用了预应力薄板和预应力空心板与现浇 混泥土叠合的装配整体式楼屋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标准所已编制了这种结构 的标准图集,为广泛地推广这种结构创造了条件。预应力混泥土叠合多孔板广泛
5、应用在抗震设防烈度要求较高的地区和对整体性, 防火要求较高的房屋结构的楼盖工程中。这类叠合板通常做法是将预应力混泥土 空心板就位后,在板面上角柱4060mm厚混凝泥土叠合层,在叠合层内配置 6200 的双向钢筋网,使单块混泥土空心板与相邻板成为一体,共同受力。为了探讨这种整体的空间结构的受力性能,崔广仁,孙福英对预应力混泥土空心 板叠合整体板的实验分析,进行均不加载试验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进一步验 证了相邻板参与作用及实验班的正截面承载能力提高程度。在国内90 年代电力建设研究所对玻璃纤维复合砂浆叠合板以及钢筋玻璃纤维增 强水泥叠合板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玻璃纤维混凝土叠合板的底板是 G
6、RC 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GRC板替代压型钢板作为重载楼面的永久性底模,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底板作为底板有较好的刚度,良好的裂缝控制性能及足够的承 载能力。在波形板的谷底配筋,然后现浇混泥土而形成叠合板。GRC叠合板刚度 大,裂缝出现晚且细密均布,裂缝控制能力强。它具有形状可灵活分割,整体好, 承载力大,施工快捷,耐久性好及无需板底装修等优点。吴方伯教授研究的 pk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是由高强度钢丝和高强度等级混泥土经 工厂预制做成预制预应力混泥土带肋薄板和预制预应力槽形带肋梁,运至施工现 场现场拼装后与现浇混泥土叠合而成的新型装配整体式超静定结构,是一种整性 好,施工简便节约模板支撑,缩短
7、工期,便于产业化生产,经济效益好的理想结 构形式.刘汉朝等对倒T形叠合板进行了实验研究,这种叠合板的预制构件为倒T形板, 其肋部厚度已达到叠合板的最终设计厚度,后浇叠合层混泥土只浇筑与安装后的 倒 T 形肋板间的凹槽中。在传统的薄板叠合板中,跨中截面的手拉钢筋一次性配 置与预制薄板中,且一般采用预应力筋。预制薄板厚度小儿预拉力大导致预应力 控制的技术难度也很大,这是薄板叠合板施工困难的主要原因。倒T形叠合板由 于其具有特定的截面形式,跨中受拉钢筋课先后分别配置于预制倒T形板和后浇 叠合层混泥土中(这里称配置于后浇叠合层混泥土中钢筋为二次配筋)。与同承 载力的薄板叠合板中预制薄板相比预制倒T形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 叠合 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