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新.ppt
《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新.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人工膝关节假体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发展史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简述:由于新材料的出现,假体设计的改进、外科技术和麻醉方法的发展,人工关节在更多疾病及更大年龄范围中得到推广应用,而并发症相对减少。现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一项成熟的治疗方法,已被许许多多的医生所接受。人工膝关节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事实上,70年代起人工膝关节外科技术之所以得到迅猛发展,也正是60年代以Charnley为代表的许多医学工作者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假体的发展史假体的发展史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 为了便于分析
2、人为的将膝关节的历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早期探索阶段 二、形成阶段 三、现代发展阶段 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现状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早期探索阶段(18601950)通过修整病变膝关节面,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的设想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当时的治疗方法是,切除病损的关节面,用生物或人造材料置入关节间隙,进行所谓“隔膜型”的膝关节切除成形术。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早期探索阶段(18601950)继1860年法国Verneuil首次利用自体筋膜组织施行“隔膜型”膝关节成
3、形术后,人们还相继尝试了许多其他内置材料,诸如猪膀胱、自体皮肤、肌肉、髌前囊等生物材料以及尼龙、玻璃等合成材料。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早期探索阶段(18601950)这些早期探索主要针对由于结核、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强直、畸形的患者,术后初期效果还可以,但后期常因排斥反应、继发感染或关节再强直而失败。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早期探索阶段(18601950)二次世界大战后,内置隔膜型膝关节成形术得到重新开展。部分患者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该术式只是隔开了被破坏的关节软骨
4、面,并没有纠正关节的畸形和重建关节稳定性,因而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早期探索阶段(18601950)19381940年,受Smish-Petersen金属杯髋关节成形术的启发,金属股骨髁假体开展应用在膝关节成形术。由于疗效较差,这种手术未能推广。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形成阶段(19501970)这段时期膝关节假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完全限制型(铰链式)膝假体,另一是非限制型或半限制型(非铰链式)假体。限于当时材料、膝关节生物力学知识等各方面
5、的条件不很成熟,非限制型假体研制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限制型假体。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形成阶段(19501970)1、完全限制型(铰链式)假体 最早用于临床的限制型假体;由Walldius于1951年设计;材料为丙烯酸酯,只能做单轴运动;活动度为过屈5,屈曲115;上下髓内固定柄,假体高度达3cm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形成阶段(19501970)1、完全限制型(铰链式)假体 随后Shiers也设计了类似假体;机械结构更为简单;材料改为不锈钢;19
6、60年进一步发展为钴铬钼合金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形成阶段(19501970)1、完全限制型(铰链式)假体 优点:良好的内在点:良好的内在稳定性;定性;对关关节软组织功能完整性要功能完整性要求低;求低;较长的髓内固定柄使得的髓内固定柄使得铰链关关节对线十分方便十分方便;手手术操作操作简单易行易行缺点:缺点:假体松假体松动率高;率高;临床效果差,床效果差,术后感染率高;后感染率高;假体易松假体易松动下沉、断裂骨折等下沉、断裂骨折等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2、非限制型或半限
7、制型(非铰链式)假体 1958年,Maclntosh提出:只置换病变胫骨平台,获得较大成功;材料最初选用丙烯酸,后改为金属;紧压配合方式固定;缓解疼痛,减少了术中骨质切除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现代发展阶段(1970以后)进入70年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假体研究重心从单纯铰链式更多的转移到了半限制型或非限制型假体。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现代发展阶段(1970以后)1、半限制型假体 70年代在大力研制非铰链式假体同时,对铰链式假体也做了一些设计上的改进
8、抛弃了单轴铰链结构,改用连接式结构,使得假体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多平面活动能力,这样临床效果有所改善,但总体效果仍远不及限制型假体。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现代发展阶段(1970以后)1、半限制型假体 Guepar型膝假体:法国Guepar小组1970年设计,属铰链式结构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1、半限制型假体特点:术中骨组织切除少,便于返修术;类似解剖型,铰链旋转轴线偏关节线后方;关节屈曲不受限;股骨髁假体前方设有与髌骨相关节的浅槽;左右侧之分,股骨假体柄带有外翻角LIN
9、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1、半限制型假体 球心型膝关节假体:由美国密执安大学 Matthews和Kaufer等设计;1973年首次用于临床;属半限制型假体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1、半限制型假体球心型膝关节假体特点:平台正中突起一柱,顶端为球状,允许关节在各个方向活动;股骨髁“凸轮”结构,增大稳定性;类似解剖型,球心位于股骨轴后方;屈膝位可有轻度的内外翻和单轴旋转活动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1、半限制型假体 Shee
10、han型膝假体:铰链结构,爱尔兰Sheehan设计,1971 年进入临床,股骨髁假体左右侧之分;内外髁由前向后逐渐增大,屈曲90时,可有约20旋转;伸膝位有2-3侧方活动,屈膝45时,侧方活动达到6-7。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2、非限制性假体 1973年,英国Freeman提出假体设计原则;1、便于今后返修;2、减少松动,增加承力部分的假体与骨组织的接触面积;3、采用金属-聚乙烯低摩擦界面,降低假体磨损;4、减少髓内长柄和骨水泥的使用,避免死腔,预防和降低感染;5、标准的假体植入技术;6、假体设计要有5超伸和至少90的屈膝活动范围
11、7、能提供一定范围的旋转;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现代发展阶段(1970以后)2、非限制性假体 并且非限制性假体的结构逐步趋于一致:1、出现股骨髁前翼,其表面设有浅槽,防止髌骨脱位,减少疼痛;2、平台中央隆起,增加关节侧方稳定性;3、增加胫骨平台与骨组织接触,减少平台下沉;4、胫骨平台适当后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5、聚乙烯平台下方附加金属底托,使应力分布均匀,并减少聚乙烯蠕变、磨损;6、平台设有髓内固定柄,减少松动发生;7、置换髌股关节。LINKLINK 全膝关节系统全膝关节系统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发展史2、非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 膝关 节假 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