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S学习重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实现独立自主。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对英国等西方国家,就是在新的原则基础上重新谈判建交事宜。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如新中国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内河航行权等,就是这一方针的实践。3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2、一边。当时国际上两极对峙,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策,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发展经济,选择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有利于打破外交孤立,维护独立与主权,同时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国际环境,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基本格局。(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中印、中缅等国的交往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充分运用,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提供了范例。(三)20世纪70年
3、代的外交突破1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一转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3 .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随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四)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外交政策调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
4、流,国内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为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2外交成就发展与大国关系: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巩固与周边国家关系:解决了与哈萨克斯坦等三国的边界问题;1997年,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与印度等周边国家关系不断发展。开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核心要义包括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
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旨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实践,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促进共同发展。二、学习难点(一)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新理论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其深刻内涵、把握其在当今国际形势下的重大意义存在一定难度。例如,如何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政治知识和宏观思维能力。同时,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 14 当代中国 外交 学习 重点 难点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