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S学习重点(一)长征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在反“围剿”作战中,他们放弃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法,转而采取冒险进攻、阵地战等错误策略,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巢中陷入被动。2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由于“左”倾错误指挥,红军虽英勇奋战一年,但付出重大牺牲后,仍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二)遵义会议1 .时间地点: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
2、大会议。2 .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3 .历史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意味着党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
3、针和政策问题。(三)长征的路线及重要事件1长征路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惨重。随后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2重要事件意义四渡赤水: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巧妙穿插,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巧渡
4、金沙江: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突破了敌人的天险防线,为长征的继续前进开辟了道路。过雪山草地:红军战士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缺衣少食、疾病困扰,但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成功穿越,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四)长征胜利的意义1 .军事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长征后,红军虽然人数减少,但保留下来的都是经过严峻考验的精华,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2 .政治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
5、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 .精神意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包括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二、学习难点(一)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1 .内涵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学生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其本质。例如,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在红军战士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
6、境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不惜牺牲生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则表现在他们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信革命必将胜利。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红军过雪山草地时,战士们相互扶持,以草根、树皮充饥,却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念,来感受长征精神的内涵。2 .时代价值体会: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在科技研发中,科研人员面对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攻克技术难题,这就是长征精神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灾救灾,展现出的团结协作、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是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帮助学生
7、认识到长征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二)认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1幼年时期党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思想理论、政治经验和组织建设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偏差,过多地依赖共产国际的指示,缺乏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2.遵义会议的突破: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表明党能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再盲目听从外部指示。这种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党走向成熟的
8、重要标志。要引导学生对比遵义会议前后党的决策方式和领导核心的变化,深入理解这一难点。(三)探究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1 .主观原因复杂:红军长征胜利的主观原因众多且相互关联,学生难以全面梳理。党的正确领导是关键因素,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确立,为长征胜利指明了方向。红军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使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同时,红军的英勇善战和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军事行动,也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主观因素如何共同作用,推动长征走向胜利。2 .客观因素影响:除主观原因外,客观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 17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 学习 重点 难点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