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技术导则(商品住房)(征.docx
《《好房子技术导则(商品住房)(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房子技术导则(商品住房)(征.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好房子技术导则(商品住房)(征求意见稿)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5年7月刖百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好房子、好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市住宅开发建设品质和运维管理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好房子”,加快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导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先进标准,制定本导则。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安全韧性;5.适用美观;6.健康舒适;7.绿色低碳;8.智慧便捷;9.施工验收;10.运营维护。本导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
2、术发展中心(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导则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二路179号,邮编:400042,电话:023-68817302),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XXX主要起草人:XXX、XXX审查专家:XXX、XXX1 总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安全韧性54.1 建筑安全54
3、2 建筑构件94.3 设备管线114.4 防灾应急135 适用美观155.1 选址布局155.2 建筑外观165.3 配套设施176健康舒适226.1 室内设计226.2 声环境266.3 光环境266.4 热湿环境296.5 空气质量307绿色低碳357.1 环境宜居357.2 建筑节能387.3 集约降碳418智慧便捷441.1 基础设施441.2 智慧服务471.3 数字家庭499 施工验收549.1 质量控制549.2 质量验收5510 运营维护5710.1 物业服务5710.2 邻里关系5810.3 低碳运行59附录A本导则用词说明62附录B引用标准名录631总贝!l1.0.1为更
4、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我市住宅品质,贯彻“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建设方针,促进住宅建设的高品质、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新建商品住房的设计、施工和运维。1.0.3好房子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建筑品质和居住体验为目标,结合本地区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经济与文化等特点进行设计、施工和运维。1.0.4好房子的建设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好房子betterhousing立足新时代住房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满足安全韧性、适用美观、健康舒适、绿色低碳、智慧便
5、捷目标要求的商品住房。2.0.2坡地住宅建筑hillsideresidentialbuildings依坡地建造,整体或局部采用灵活方式与场地相连接的住宅建筑。2.0.3安全韧性safetyresilience社会系统(城市、社区、组织等)在灾害环境中承受、适应和恢复的能力。2.0.4全龄友好age-friendly针对老年、青壮年、少年、儿童等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人性化设计与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居住、出行、活动、交流等方面的需求。2.0.5绿色低碳建材greenandlow-carbonbuildingmaterials在全生命期内,具有对天然资源消耗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生
6、产中能源消耗低、碳排放少、消纳更多固体废弃物,使用中安全健康,有利于建筑节能、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使用后利于循环回收等特征的建材产品。2.0.6数字家庭digitalhome以住房为载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系统平台、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满足用户信息获取和使用的数字化家庭生活服务系统。2.0.7数字家庭平台digitalhomeplatform提供设备控制、数据交互、服务共享等功能,实现家居智能化,满足用户在线获取社会化服务、政务服务等需求的软件系统。2.0.8家庭综合信息箱residentialintegratedinformationb
7、ox由箱体以及功能模块组成,安装在住房套内,用于实现宽带接入、路由交换、有线电视线缆配线接入和分配,以及数字家庭智能化设备的接入、管理、控制和数据存储、边缘计算功能的设备箱。3基本规定3.0.1好房子应在安全韧性、适用美观、健康舒适、绿色低碳、智慧便捷的指标框架下,结合项目定位及目标业主群体的需求进行项目建设。【条文说明】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安全”即“让居民住得安心和放心”包括建筑本体、建筑构件、设备管线的安全,并重视防灾应急措施,对此本导则设“安全韧性”章节。“舒适”即
8、让人们住得健康”,包括高度、温度、湿度、空气净度、房间亮度等,解决住房隔音、卫生间异味、渗漏和开裂等问题,对此本导则设“健康舒适”章节。“绿色”即“为居民省钱,也为社会节能”,从设计建造全寿命期可持续性出发,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节能减碳,并进行生态环境营造,对此本导则设“绿色低碳”章节。“智慧”即“让居民用得更方便”,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服务、数字家庭等,对此本导则设“智能便捷”章节。在上述要求基础上,结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为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导则设“适用美观”章节。3.0.2好房子建设应统筹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及更新的全生命周期,融入全龄友好
9、设计理念,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居住需求。3.0.3好房子的规划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住区建设应综合开发、配套同步。【条文说明】本条文旨在规范住区规划与建设,以打造高品质居住环境。住区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发展需求,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居住舒适度与便利性的关键。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化率等控制指标依据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可保障城市空间形态协调,满足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平衡居住容量与环境质量。住区综合开发、配套同步,能避免因开发无序和配套滞后造成居民生活不便,确保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与住宅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形成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的居住社
10、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3.0.4好房子宜采用全装修交付,并采用整体厨房、整体卫浴间或装配式装修。当好房子实行定制化装修时,宜采用按需研发、按需组项、菜单购买的方式。【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好房子的装修交付方式及相关要求,旨在提升住宅的装修质量和品质。全装修交付是当前住宅装修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避免毛坯房交付后业主二次装修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邻里纠纷等问题。装配式装修作为一种先进的装修模式,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等特点,能够提高装修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和施工风险。3.0.5好房子相关基本信息、主要配置、技术措施、性能指标、设计使用年限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应纳入住宅
11、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以便于业主使用、后期维护和装修改造。3.0.6好房子设计、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宜全过程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住宅交付时鼓励提供基于BIM的商品住宅数字化使用说明书。【条文说明】基于BIM的商品住宅数字化使用说明书能够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住宅的建筑空间、结构构件、设备设施、管线等信息,实现隐蔽工程可视化,更加直观、清晰地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3.0.7好房子宜采用替代优势明显,对提升功能性能、保障质量安全、提高效率效益等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经过实际工程检验,适合我市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条文说明】相关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以重庆市建
12、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为依据,经实践检验符合我市建筑产业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应在工程建设中优先选用以推动行业技术升级。新技术方面,适配复杂地形的高效保温隔热体系、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技术等已形成成熟应用方案;新工艺方面,工业化建造技术、智能建造技术等能有效应对山地施工难点,提升建设效率与精度;新材料方面,应加快推动气凝胶、石墨烯等产业化应用。3.0.8好房子宜从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出发,由房屋建设主体单位针对屋面防水工程、外墙保温工程等,采用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方式保证居民的权益,鼓励采用房屋全生命周期保险产品。4安全韧性4.1 建筑安全4.1.1 选址应避开滑坡、
13、崩塌、断层、危岩、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氨等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条文说明】本条对好房子所在住区的场地安全提出要求。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场地的防洪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的有关规定,选址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14、的规定;建筑与相邻建筑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电磁辐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的有关规定;土壤中氨浓度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场地环境边坡的安全性、稳定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高切坡、高填方设计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场地及周边的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源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中关于安全防护距离等的控制要求。4.1.2 设计工作年限应符合表4.1.2的规定,鼓励结构工程采用70年及更高的设计年限标准
15、表4.1.2设计工作年限类别设计工作年限(年)结构工程不应低于50临近住房的永久边坡工程不应低于受其影响的住宅建筑的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不应低于20室内防水工程不应低于25地下防水工程不应低于结构工程门窗工程不应低于25外保温工程不应低于25【条文说明】本款规定采用现行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对于住宅建筑设计工作年限的要求。从宏观上,按分部工程规定设计工作年限是必要的和科学的,对于相关标准尚不能完全配套的分部工程(包括其构件和产品),尚需根据现实情况,暂时替代性地采用其他指标规定其耐久性。二者暂时可以理解为等效。4.1.3 屋面防水工程、外墙防水工程、室内防水工程防渗漏的质量保修期
16、不应小于10年,并宜通过市场化方式进一步提高防水防渗漏保修年限。【条文说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为5年,但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要求比原防水规范要求均有提升,因此,后期相应的维保要求应同步提高。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调整新建住宅工程质量保修期的指导意见(鲁建质安字(2022)4号)要求新建住宅工程的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质量保修最低期限调整为10年。开发企业与施工方应在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该质量保修期及双方具体责任,并在质量保证书中明确保修期限。4.1.4 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变形、稳定性和建筑使用
17、功能要求,并应满足建筑抗震、防水、防雷等设计要求。【条文说明】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建筑地下工程、外墙、建筑外保温系统、屋面、门窗等
18、还应符合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及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有关规定。在接地电阻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规定的基础上,采用外引式接地、钻孔深埋法等方法进一步降低接地电阻值,可以更有效地将防雷设备的接地端与大地相连,消除雷电过电压对建筑内人员、电气设备等的影响,防止雷击火灾发生。4.1.5 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下列有效措施提高其耐久性:1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指标,宜采用高耐久混凝土;2增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提高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控制要求;4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地下室挡墙、车库、屋面等易渗漏部位应采用刚性防水
19、与柔性防水相结合的防水设计。【条文说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的有关规定,通过对基础及主体结构采取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指标、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控制要求、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定期涂装或装修加以保护等措施,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能。各项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的检测与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执行,检测结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进行性能等级划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除采用上述措施之外,适当的防排水构造措施也能
20、够非常有效地减轻环境作用,应作为耐久性设计的重要内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混凝土的施工养护质量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施工误差,因此必须满足基于耐久性的施工养护与保护层厚度的质量验收要求。对于严重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工程,为确保使用寿命,除进行施工建造前的结构耐久性设计外,尚应根据竣工后实测的混凝土耐久性能和保护层厚度进行结构耐久性的再设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地下室挡墙、车库(底板、侧墙、顶板)、屋面等是防水工程的重难点,也是渗漏高发区,一旦发生渗漏,后期修补难度较大。建筑防水应坚持“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柔性防水层存在材料老化的弊病,刚
21、性防水(即结构自防水)存在易开裂、易产生细微裂缝的缺点,结构细微裂缝的出现,会大大降低结构自防水效果,所以须使用柔性防水层这道防线,弥补刚性防水的缺点,即以刚性防水为主、柔性防水为辅,达到刚柔相济的防水效果。4.1.6 地基基础及临近住房的永久边坡工程宜符合下列规定:1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宜在现行重庆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DBJ50/T-047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已为甲级时可不再提高;2临近住房的永久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宜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一级,已为一级时可不再提【条文说明】适当提高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可以确保住房的差异沉降在允许范围内,更
22、好地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提高“好房子”的品质。4.1.7 结构抗震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抗震等级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50011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2建筑抗震韧性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38591对一星级的要求。【条文说明】好房子抗震能力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更高的延性耗能能力(抗震等级),避免倒塌伤人;二是较高的韧性,可以使地震伤亡较轻、财产损失较小、震后恢复较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50011确定的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时,可适当提高抗震性能,不再提高抗震等级。4.1.8 结构设计宜择优选用规则的形体和布置,在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
23、尚应满足其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不应采用形体和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条文说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明确规定“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可判为“规则”的住房,对可能受到的地震危害的反应相对不敏感,更容易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有利于抗震安全且成本低,对非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的需求也最低,是“好住房”的倡导方向。4.1.9 建筑外围护结构宜采用自保温或符合安全要求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体系,提高保温隔热材料使用年限,宜推广应用与结构同寿命的保温隔热技术体系。【条文说明】根据关于禁限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渝建绿建(2021)8号)要求,己全面禁止外墙外保温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子 技术 商品 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