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两个社区”创建情况调研报告.docx
《某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两个社区”创建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两个社区”创建情况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某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两个社区”创建情况调研报告为摸清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体情况以及“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情况,XXX、XXX联合进行了调研。一、基本情况(一)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总体情况。“XXX”期间,我市以XX个贫困乡、XX个贫困村为主战场,规划建设安置点XX个,搬迁XX户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户XX人;自然村寨整体搬迁XX个、XX户、XX人,整体搬迁人数占总人数的XX%。目前,已全部完成搬迁入住任务,全面转入后续扶持和社区管理阶段。(二)“两个社区”创建主要做法。XX年以来,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XX市易地扶贫搬迁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方案XX市关于全
2、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五个体系”建设加快“两个社区”创建的通知等文件,作出了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的安排,按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巩固完善“三步走”的方式抓好”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工作。一是围绕“邻里和睦、守望相助”营造良好环境。在安置社区建设图书室、文体广场、健身设施、老年人和儿童看护中心等设施,开展全民阅读、文化表演、全民健身(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参与群众达XX万人次。健全安置社区居(村)规民约,倡所,招聘特岗教师765名,全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适龄学生就近就学。市卫生健康局在已建成67个医疗机构的基础上,新建、改建1
3、0个卫生院(室)、服务站。8个安置点建成农贸市场19716平方米、摊位300个、门面596个。城市区域内的搬迁安置点公交开通率达100%o二、取得成效(一)各类组织机构不断完善。78个安置点中,省政府批复水城县新设立海坪、新桥、以朵、石龙、红桥等5个街道,市民政局批复新建居委会36个,完成居委会选举15个;成立党支部38个,40个未成立党支部的安置点由迁入村(居)党组织管理;建成工会组织62个,发展工会会员31597人;建成共青团组织66个、“xx青创会”20个、妇联组织27个、妇女之家61个。建成40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窗口。200户以上的37个安置点,已有32个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新时代
4、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200户以下的41个安置点,已有8个配套完善了服务设施,其余33个安置点共用迁入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二)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共搬迁有劳动力家庭19323户、劳动力51485人,累计实现就业创业40558人,户均就业人数2.09人,基本完成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任务。通过就地就近发掘岗位、劳务输出、建设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方式不断扩宽就业增收渠道,实现搬迁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2334人、劳务输出贫困劳动力2573人、统筹开发各类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700人(易扶安置点共安置公益性岗位
5、167人),搬迁农户全部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要求。(三)低保、医保、养老保险实现平稳衔接。33258名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7093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享受城乡低保(其中1576人转为城镇低保),65476人参加医保(其中64943人参加新农合、533人转为城镇医保),33731人参加养老保险(其中389人转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四)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流转盘活持续推进。2016年、2017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确权登记的承包地共93256.44亩,其中已流转的37791.5亩、退耕还林的4423.68亩。确权登记的山林地11225.87亩,已流转的5
6、593.4亩。农户从退耕还林及山林地获得公益林补助349.4万元。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打好“组合拳”,探索“三变”+易地扶贫搬迁+N(特色小城镇、农业特色产业、民族文化旅游、资产性收益)安置模式,参与“三变”改革的16196户年均分红2330元。(五)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开展。通过开办“新时代讲习所”“妇女夜校”,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生活习惯、家庭美德等教育,加快搬迁群众融入过程。在全市200户以上搬迁安置点组建群众业务文化队伍35支,培养文艺骨干700余人,自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00场次,举办了2019年“文化促脱贫幸福进万家”搬迁群众广场舞展演活动,以送文
7、化、送图书、送电影进安置点等方式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存在问题(一)政策体系衔接不够流畅。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人均补助标准等方面力度大,与水库移民、生态移民等前期政策相比,有政策“断层”现象,容易给群众留下政策朝令夕改的印象,导致群众因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而在易地扶贫搬迁中采取观望态度。二是安置房产权不明晰。安置房的用地大多为划拨性质,用地相关手续不完善,房屋所有权不明晰,有关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口径不一致,部分群众对农村户籍制度政策不清楚、心里不踏实,甚至因为担心搬迁入住难而回迁。三是优惠政策落地落实较差。易地扶贫搬迁涉及部门众多、专业性强、政出多门,部门
8、协作困难,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享受安置地、迁出地“骑双头马”双重政策优惠的落实难度较大。部分搬迁群众担心将户籍迁入城镇后失去原来享受的优惠政策、迁出地原有土地和林地等附着在集体经济的利益被收回,患得患失,造成了搬迁群众不愿意搬迁或不愿意转为非农户口。(二)配套项目建设问题凸显。一是部分安置点项目没有列入城市发展规划,准备仓促、考虑不周,出现边建边批、先建后批的问题,造成教育等配套功能不完善、资源短缺,难以保证搬迁户适龄子女就近就入学。如,位于X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鱼塘社区安置点,周边学校学位紧张,只能临时采取由距离较远的学校派校车接送的方式解决搬迁户子女上学的问题。二是安置点主体项目建成后,
9、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以教育设施为例,全市78个安置点中还有35个安置点需要配套建设68所学校(其中幼儿园28所、小学26所、中学14所)来解决13754名搬迁群众适龄子女的入学问题。因资金到位不足,2019年省教育厅调度的34个在建配套建设教育项目中,尚有12个未开工。三是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不平衡。作为示范点重点打造的安置点投入的资金量较大,“花瓶”现象明显,部分未作为示范点打造的安置点资金缺口较大。(三)就业培训亟待加大力度。一是由于搬迁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就业期望值、能力与岗位需求等不匹配,全市2019年举办的24场次专场招聘会(含6场次易地扶贫搬迁专场招聘会),提供
10、的2021家企业6000余个岗位中,达成就业意向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仅有107人。二是搬迁群众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搬迁群众只能选择苦、累、脏、险的工作,就业稳定性差、收入不稳定,选择工作时以外出务工为主,收入一般都不高,这也是造成安置点实际入住率不高或“两头住”现象的客观原因。三是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工种与培训对象就业需求和愿望与就业市场实际衔接不够紧密,培训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参加培训的搬迁群众有很多的是留守妇女、中老年人,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培训质量。(四)社区治理能力相对较弱。一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极强,没有成熟的操作模式,尤其较大规模的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集体搬迁,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市 易地 扶贫 搬迁 安置 两个 社区 创建 情况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