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
《《城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B3405马鞍山市地方标准DB3405TXXXXXXXX城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技术导则Technicalguidelinesforverificationsurveyingofurbanundergroundpipeline(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马鞍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刖S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根据马鞍山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和“多测合一”的要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应根据测量内容及测量时序统筹安排,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应共享利用,避免重复测量。依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
2、制定本导则。本导则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控制测量;5.管线点测量与调查;6.地下管线核验测量;7.地下管线竣工测量;8.综合管廊竣工测量;9.带状地形图测绘;10.地下管线数据处理;11.成果质量检查与提交。本导则由马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管理,由马鞍山测绘技术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本导则在执行过程中,请将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至编制单位,以便进一步做好修订完善工作。(联系地址:马鞍山市雨山区永丰路66号,邮编:243000,邮箱:mascjdag)主编单位:马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服
3、务中心)参编单位:马鞍山测绘技术院有限公司、含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当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起草人员:徐腾、石晓升、程孝军、盛业奎、张文可、张秀智、俞亚磊、吴向峰、许元忠、谷中杰、吴松。审查人员: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基本规定33.1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内容33.2 测量基准与精度要求43.3 技术准备54控制测量64.1 一般要求64.2 平面控制测量64.3 高程控制测量75管线点测量与调查85.1 地下管线点设定85.2 管线点平面与高程测量95.3 地下管线属性调查96地下管线核验测量116.1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相关要求116
4、2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报告编制127地下管线竣工测量137.1 直埋管线竣工测量相关要求137.2 非开挖管线竣工测量相关要求157.3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报告编制178综合管廊竣工测量208.1 一般要求208.2 综合管廊调查208.3 综合管廊测量208.4 综合管廊测量报告编制219带状地形图测绘2310地下管线数据处理2410.1 一般要求2410.2 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2411成果质量检查与提交2511.1 成果质量检查2511.2 成果提交25附录A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安全保护规定27附录B地下管线类别、代号、代码及颜色表28附录C地下管线核验测量成果表29附录D地下管线竣工
5、测量成果表30引用标准名录311总则.o.为统一我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的技术要求和成果报告样本,保证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成果质量,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马鞍山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竣工测量、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数据更新。1.0.3马鞍山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规戈U定位点planningcontrolpoint规划部门在审批图纸中明确标注的坐标点,是用于确定地下管线空间规划位置的坐标、间距和高程值及其属性信息的总称。2.1.2 管线点surveyingpointofundergroun
6、dpipeline地下管线测量过程中,为准确描述地下管线的走向、特征和附属设施信息而设立的测点,包括规划管理用于确定地下管线空间规划位置的规划定位点和管线有关特征点。2.1.3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UndergroUndPiPelineVerifiCationSUrVey在地下管线铺设后覆土前(或非开挖管线使用前),根据地下管线规划定位点进行跟踪测量、比对与其条件的差异,并提交规划核验测量成果的过程。核验测量即指为地下管线规划核实提供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报告的工作,也称规划核实测量或规划验收测量。2.1.4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UndergrOUndPiPeIineComPIetiOnSUrVey在地下管
7、线铺设后覆土前(或非开挖管线使用前)跟踪测量其空间位置、在地面工程竣工后补充测量其地面高程(埋深)及附属设施(附属物)的空间位置等,同时采集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附属物)属性信息,按相关数据标准生成数据文件并提交测量成果的过程。2.1.5 非开挖管线trenchlesspipeline指不开挖地表或以最小的地表开挖量铺设的各种地下管线,包括顶管法施工、微型隧道法施工、定(导)向钻孔机穿越施工等技术工艺铺设的各种地下管线。2.1.6 综合管廊utilitytunnel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管线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管廊。2.2 符号CORS卫星定位连续运
8、行基准站系统(ContinUoUSOperationalReferenceSystem)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ealTimeKinematic)3基本规定3.1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内容3.1.1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工作内容包括技术准备、控制测量、地下管线点测量、核验测量报告编制、成果质量检查与提交;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工作内容包括技术准备、控制测量、地下管线点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地下管线数据处理与数据库建立、竣工测量报告编
9、制、成果质量检查与提交。3.1.2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的对象为新、改、扩建埋设于地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工业、综合管廊等各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3.1.3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内容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内容管线类别核验测量内容竣工测量内容备注给水规划定位点全测原水、输水、中水、消防水、绿化水排水规划定位点全测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燃气规划定位点全测煤气、天然气热力规划定位点全测电力规划定位点全测供电、路灯、交通信号灯通信规划定位点全测电信、移动、联通、军用、公安通讯、信息管网、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工业规划定位点全测综合管廊规划定位点廊体、
10、附属设施及管线进出管廊点位其他不明管线规划定位点全测注:不明管线是指竣工测量时不能确定管线用途或权属的预留(埋)管线。3.1.4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的管线点应是规划定位点;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管线点应是地下管线特征点(起止点、交叉点、转折点、分支点、变径点、变坡点、变材点、入户点及新旧管线衔接点等)以及地下管线附属设施(检修井、阀门、流量箱等)的特征点。3.1.5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现场记录方式可为纸质记录或电子记录;纸质记录应使用不易褪色的笔填写清楚,电子记录方式应符合规定的格式;所有记录(包括影像图片)应齐全正确、清晰,不得随意更改。3.1.6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应分别
11、按文字、表格、图纸、数据分类整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应保持一致。3.1.7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时,应满足本导则的相关要求。3.1.8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措施,保障安全生产和成果资料的保密。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安全保护要求见附录A。3.2 测量基准与精度要求3.2.1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的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确需与原地下管线坐标系统保持一致而采用其他坐标系统时,应建立其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关系。3.2.2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的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需与原地
12、下管线高程基准保持一致而采用其他高程基准时,应建立其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转换关系。3.2.3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的管线图分幅宜与原管线图分幅标准保持一致;根据工程需要可采用矩形分幅或带状自由分幅。3.2.4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3.2.5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覆土前能够直接测量地下管线顶(底)高程的管线点,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应不大于50mm、高程测量中误差应不大于50mm3.2.6 明显管线点的埋深量测可采取一次或分段量测,分段数应不大于3。明显管线点的埋深量测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明显管线点的埋深量测精度
13、埋深/m量测方式中误差mm适用条件5一次直接量测25在地面能观察到管顶(底)且用钢尺能直接量测分段量测累加W25匚虽地面能观察到管线出露但无法从地面直接量测,如通讯人孔等大型窖井5一次或分段量测50大口径深埋排水管道,电力隧道等注:1.其中n为分段数;2.分段量测的原始记录应保存。3.2.7 地下管线覆土后采用先物探后测量的方法进行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探查中误差以及非开挖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探查中误差应不大于0.05h;地下管线隐蔽管线点的埋深探查中误差应不大于0.075h0注:其中h为管线中心埋深,单位为毫米,当h小于100
14、Omm时以100Omm代入计算。3.3 技术准备3.3.1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技术准备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踏勘、沟通协调、方案编制、技术交底等。3.3.2 资料收集内容宜包括规划审批的规划定位点、周边已有地下管线图、地下管线设计文件、设计施工图、设计变更资料、技术说明、平面与高程控制资料以及合同要求等。3.3.3 测量单位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实地踏勘核实,包括已有控制点的损坏情况、测量通视情况、已有地下管线资料的现势性等。3.3.4 测量单位应与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沟通协调,掌握地下管线施工埋设计划,确定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的具体时序,在地下管线铺设后覆土前实地测量管线点的平面坐标
15、高程和断面规格,并调查其属性信息。3.3.5 地下管线不能在覆土前进行测量时,应采用栓点或交会等方法将管线点位置准确引到地面上,再实地量测管顶或管底埋深,并做出标志和填写点位明细表,待后续还原点位再进行测量。3.3.6 测量单位应组织编写技术设计,经批准后实施;技术设计应依据“同一标的物只测一次”的原则,根据项目特点和施工进度、测量内容和技术要求等统一制定、分步实施。3.3.7 测量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当技术设计变更时,应重新审批和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3.8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采用的软件应通过测试符合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
16、当仪器设备或软件变更时,应重新进行检校或测试并保存相关记录。4控制测量4.1 一般要求4.1.1 测量前应收集并利用城市已有等级控制点,当需要布设等级控制点时,应符合CJJ/T8的规定。4.1.2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与竣工测量利用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应不低于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4.1.3 直接利用已有控制点测量管线点前应对控制点进行校核并保存校核记录,校核限差应符合表3要求。表3控制点校核限差检测角与条件角较差/”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实测坐标与条件坐标的点位较差mm高差较差mm301/40005020J:注:Ln为测站数;2 .边长小于50m时,实测边长与条件边长较差应不大于2
17、0mm;3 .n小于4时,实测高差与条件高差较差应不大于20mm。4.2 平面控制测量4.2.1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NSS方法等进行施测;测量方法应符合CJJ/T8的规定。4.2.2 图根控制点宜设置固定标志,长期保存。4.2.3 图根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图根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导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12001001/400040k1520注:1.表中n为测站数;2.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应不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3 .图根导线长度较短时,全长绝对闭合差应不
18、大于13cm;4 .图根导线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宽至L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应不大于26cm;5 .当附合导线的边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4.2.4 图根导线可同级附合一次;因地形条件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但支导线连续支点不应超过4个,总长度应不大于450m。支导线边长应往返观测,其较差应不大于测距标称精度的2倍;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其他站水平角应左右角各测一测回,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应不大于40。4.2.5 采用GNSSRTK方法布设控制点时,应保证每点均有通视方向,其平面坐标可采用静态或动态等方法进行测量。4.2.6 GNSSRTK测量控制点可采用
19、单基站RTK或网络RTK的测量方法进行。单基站作业时,其作业半径应满足起算点等级四等及以上的不大于6km,起算点等级一、二级的不大于3km;网络RTK测量应在CORS系统有效服务区域内。GNSSRTK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单基站作业时,基准站的位置宜选在观测条件好、距离测区近的地方,起算点应选用不少于3个均匀分布的二级及以上高等级控制点;2)施测前天线高应量取至毫米;3)开始作业前应使用同等级(或以上)的不同控制点进行校核,平面位置较差应不大于5cm;4)每点应独立观测2个测回,每测回观测历元数应不少于10个,测回间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初始化,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超过60s,其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
20、2cm,垂直坐标较差应不大于3cm,取各组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观测成果。4.3 高程控制测量4.3.1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方法或GNSS方法进行施测;测量方法应符合CJJ/T8的规定。4.3.2 图根水准应布设起算于等级高程点的附合路线,线路长度应不大于8km,应不超过两次附合,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前后视距宜相等,水准路线闭合差应不大于40Jmm(L为线路长度,单位是km)。4.3.3 图根三角高程测量应起闭于高等级高程控制点,附合线路边数不应超过12条,边长宜不大于400m,附合或环形闭合差应不大于40J7mm(L为线路长度,单位为km)。4.3
21、4 GNSS方法测定图根点高程应符合下列要求:D采用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的方法;2)无城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时,可采用高程拟合法,应联测不低于四等水准的高程控制点,联测高程点数应不少于5点,点位应均匀分布于测区范围,模型内符合中误差应不大于3cm,拟合高程与已知高程差值应不大于5cmo3)GNSSRTK测量应符合426的规定。5管线点测量与调查5.1 地下管线点设定5.1.1 地下管线核验测量的管线点设定应满足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对地下管线测点的需要。5.1.2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和注记内容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和注记内容表管线种类定位特征点定位点(附属物)名称测量高程位置及注记
22、地面需测定的建(构)筑物给水一般管线点、三通、四通、弯头、直线点、变径点、变坡点、变材点、裸露点、起始点、终止点、预留口、出水口、入水口、出地点、给水接入点检查井、阀门、水表、消防栓、排气(泥)阀、水源井、通风井、窖井、预留口、进出房点、管末、未知井管”顶及地面高注记:管径水源井、净化池、泵站、水塔、清水池、水厂排水起始点、变径点、变坡点、一般管线点、拐点、三通、四通、多通、变材点、变坡点、终止点检查井、排气井、倒虹吸井、进(出)水口、雨篦、污篦、预留口、未知井管(沟)内底及地面高注记:管径/断面规格污水处理厂、净化池、排水泵站、化粪池、沉淀池、暗沟、地面出口、出口闸燃气一般管线点、弯头、管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地下管线核验测量技术导则 城市 地下 管线 核验 测量 技术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