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docx
《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2025版)摘要内分泌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该类患者常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容易被漏诊、误诊。早筛早治可大幅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及中国内分泌性高血压协作组基于临床证据和临床实践,就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筛查适宜人群、筛查方式、筛查结果解读等相关问题,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概况内分泌性高血压(endocrinehypertension)指由内分泌相关疾病或相关因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其患病率约占所有高血压的20%,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更高,其
2、中卒中风险增加23倍,心血管风险增加68倍,终末期肾病风险增加152倍,死亡风险增加23倍45,6o内分泌性高血压常有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措施,部分患者可被治愈。因此,针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早期筛查和诊治可大幅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由于该类患者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重视不够、多学科合作不够充分、缺乏规范管理流程等诸多因素,患者常被误诊、漏诊。2017年美国内分泌学会(EndOCrineSociety)发布了关于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的科学声明,提供了筛查的相关指导原则,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共识或指南,因此,内分泌性高血压
3、的筛查和诊治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共识形成过程近年来,国内对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研究逐渐增多。为加速将循证医学证据向临床实践转化,在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的指导下,“中国内分泌性高血压协作组”组织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全科医学科相关领域的专家于2024年10月成立了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本共识对现有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系统性检索与归纳,具体方法如下:以“醛固酮OR醛固酮增多症OR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OR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OR去氧皮质酮OR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OR去氧皮质酮瘤OR皮质醇OR库欣综合征OR儿茶酚胺OR嗜铭细胞瘤OR副神经节瘤OR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RLiddle综合征
4、OR表观盐皮质激素增多OR肢端肥大症”AND“高血压OR继发性高血压OR内分泌性高血压”AND“筛查OR诊断”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以“(aldosteroneORaldosteronismORprimaryaldosteronismORsecondaryaldosteronismORdeoxycorticosteroneORcongenitaladrenalhyperplasiaORdeoxycorticosteronetumorORcortisolORCushingzssyndromeORcatecholamineORpheochromocytomaORparaga
5、ngliomaORobstructivesleepapneaORLiddlesyndromeORapparentmineralocorticoidexcessORacromegaly)AND(hypertensionORsecondaryhypertensionORendocrinehypertension)ANDCscreeningORdiagnosis)”为主题词在PubMedSpringer、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夕卜文数据库检索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开始至2024年10月。检索后由两名执笔者对检索结果进行标题与摘要初筛,排除与主题无关
6、重复发表及无法获得全文者;对剩余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并纳入符合以下标准者:(1)与内分泌性高血压相关的临床研究、系统评价或综述、指南或专家共识;(2)重点聚焦疾病筛查、诊断策略;(3)文献质量较高,具有代表性。最终遴选结果结合临床经验与实践,组织专家进行多轮讨论修订,最终形成本共识。本共识采用GRADE方法来表述推荐强度及证据质量。强推荐使用“推荐”和数字“1”表示;弱推荐使用“建议”和数字“2”表示。证据质量:OOO为极低质量证据,OO为低质量证据,O为中等质量证据,为高质量证据。通常,“强推荐”表示在规范处理时利大于弊;“弱推荐”则需要依据患者个体情况来决定最佳方案。作为筛查共识,本共识适用
7、于临床医生和基层医疗工作者,尤其是普内科(包括内分泌、心血管或高血压科、全科医学科等)医生。强调医生在初次诊断高血压患者时,应正确应用筛查方法对适宜人群进行识别。对于筛查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完成确诊,并识别可能的病因;若筛查所在相关医疗单位缺乏确诊条件,建议尽早将初筛阳性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或内分泌专科。分类及筛查按照病变部位可对内分泌性高血压进行以下分类(表1):主要包括肾上腺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铭细胞瘤),垂体疾病(如库欣病、生长激素瘤),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肾脏相关疾病(肾动脉狭窄、肾素瘤)等。止匕外,可按发病机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醛固酮过多、去氧皮质酮过多、糖皮质激素过多、
8、儿茶酚胺过多等。表1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分类疾病名称病变部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源性库欣综合征嗜锅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痛(PPCLS)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17Ot-羟化酶缺陷症、IIB-羟化酶缺陷症去氧皮质酮瘤等垂体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呼吸系统其他库欣病、生长激素瘤(GH瘤)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肾动脉狭窄及肾素瘤等)Liddle综合征表观盐皮质激素过多(AME):遗传或获得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下丘脑疾病相关高血压、原发性糖皮质激素抵抗等本共识围绕常见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筛查适宜人群、筛查方式和注意事项等部分进行阐述,并
9、对少见和罕见病也尽量提及,以便临床医生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一、肾上腺疾病(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之一。其病理生理特点为肾上腺皮质病变导致醛固酮的自主性过度分泌,增强保钠排钾作用,水钠潴留,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临床上常表现为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原醛症占所有高血压人群的4%14%出阴。U,而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其患病率更高,约为15%20%。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原醛症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其中卒中风险增加2倍,心血管风险增加7倍,终末期肾病风险增加2倍,死亡风险增加
10、2.5倍出3。早期诊治能够显著降低原醛症相关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原醛症筛查要点要点1: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新诊断高血压)至少进行1次原醛症筛查。初筛阴性的高危人群(包括难治性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或肾上腺结节的高血压患者),可进行重复筛查(推荐强度2;证据质量OO)要点2:推荐检测非卧位2h的血浆醛固酮、肾素,并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原醛症的筛查指标(推荐强度1;证据质量O)要点3:推荐在药物洗脱条件下(停用可能影响ARR的降压药或换用非二氢毗咤类钙通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至少2周;若使用利尿剂及甘草类药物则至少停用4周)筛查原醛症;基于肾素浓度的ARR切点为2.0(ngd
11、l)/(InU/L),基于肾素活性的ARR切点为30(ngdl)/(ng-m1h1)(推荐强度1;证据质量O)要点4:可在未行药物洗脱条件下筛查原醛症,但应合理解读结果(推荐强度1;证据质量OO)1 .筛查人群:本共识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新诊断高血压)至少进行1次原醛症筛查,但各国指南对于原醛症筛查的推荐人群存在差异。欧美指南通常建议仅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然而,仅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会造成大量原醛症患者被漏诊口5。依据现有指南进行筛查,原醛症的知晓率和筛查率极低。日本原醛症指南建议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强调即便在无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中也应普遍开展筛查o扩大筛查范围至所有高血压患者有
12、助于提高诊断率、改善长期预后。多项研究显示,与仅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原醛症的策略相比,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原醛症筛查的策略更具成本效益,表现为医疗成本下降,并能更好地控制心血管风险电。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表明,原醛症在新诊断高血压中的患病率为4%7%,其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高血压治愈率为86%,提示在新发高血压患者中进行原醛症筛查,患者预后更好口口。止匕外,在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原醛症筛查,避免了降压药物对ARR的影响,提高了筛查依从性和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对所有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原醛症筛查。除新诊断的高血压外,对于难治性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或肾上腺结节的高血压等原醛症高危患者,则更应高度重视
13、筛查。若1次筛查阴性,可进行重复筛查田维2口。ARR筛查阳性的患者,需进一步完成确诊试验;对于缺乏相关条件的医疗机构,建议尽快将初筛阳性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或内分泌专科。2 .筛查方法:筛查原醛症时,非卧位ARR是最常用的指标131417ARR因其敏感性较高,检测较为方便、快捷,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门诊开展随机ARR测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该病检出率,使部分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1)筛查条件:ARR测定易受体位、药物以及其他生理因素等的影响。为了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控制采样条件。患者需在早晨、非卧位(坐位或站位)2h后抽血,宜空腹。采血前35d,患者应不限制钠盐摄入并纠正低钾血
14、症14o(2)检测方法:常见的醛固酮和肾素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水平具有良好一致性,且在筛查原醛症方面效率相当。然而,化学发光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应用更为广泛在非卧位条件下,基于肾素浓度的ARR适宜切点约为2.0(ngdl)/(mUL),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0%.;基于肾素活性的ARR适宜切点为30(ngdl)/(ng-m1h1),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漏诊2526O化学发光法可能受样品基质中干扰物质影响,放射免疫法还存在放射性污染的风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可能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但其操作复杂、ARR适宜切点
15、不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3)注意事项:大部分高血压药物对ARR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建议“药物洗脱”:停用可能影响ARR的降压药,或换用非二氢叱咤类钙通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至少2周后(若使用利尿剂及甘草类药物则至少停用4周)行ARR筛查。然而,服药状态下的ARR筛查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仍具临床判断价值。2020年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建议在部分情况下可不必停药,但应结合药物类型及筛查结果综合考虑,必要时在药物洗脱后重新筛查口以。日本高血压协会建议在药物洗脱后筛查原醛症;但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11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的患者也可筛查原醛症,并应对
16、结果合理解读17O药物洗脱过程烦琐、依从性差,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等不良事件,降低真实世界中的原醛症筛查率。本共识认为可在未行药物洗脱条件下筛查原醛症,但应合理解读结果。多种常用降压药物的应用都可能影响血浆醛固酮和肾素的检测结果,进而影响ARR(表2);二氢毗咤类钙通道阻滞剂(CCB)、ACEI/ARB和利尿剂导致ARR降低(可能导致假阴性)、B受体阻滞剂等致ARR升高(可能导致假阳性)。因此,针对未行药物洗脱条件下的原醛症筛查结果,应作如下合理解读:服用导致ARR降低的降压药时,ARR增高者应判断为筛查阳性;服用导致ARR升高的降压药时,ARR正常可除外原醛症。对初筛阳性的患者,必要时在药物洗脱
17、后重新筛查。表2常用药物对血浆醛固酮、肾素及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的影响2j,药物对醛固酮影响对肾素影响对ARR影响B-受体阻滞剂IIIt(假阳性)中枢以2-受体阻滞剂IIIt(假阳性)非笛体类抗炎药1t(假阳性)排钾利尿剂1(假阴性)保钾利尿剂tI(假阴性)ACEIII(假阴性)ARBII(假阴性)二氢毗咤类CCB1I(假阴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II(假阴性)SGLT2抑制剂I(假阴性)甘草类药物lt(假阳性)注:ACEl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为血管紧张素11受体拮抗剂;CCB为钙通道阻滞剂;SGLT2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I为降低,f为不变或升高,t为升高,一1为不变或
18、降低,II为明显降低,ft为明显升高最新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常见降压药的状态下,宜选取Lo(ngdl)/(mUL)作为ARR切点,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和go%,。值得注意的是,此两项研究纳入的大多数患者使用导致ARR假阳性的药物人数较少,故对于使用ARR假阳性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上述切点是否恰当尚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对原醛症高危人群(包括难治性高血压、合并低钾血症或肾上腺结节的高血压患者等),若在服药状态下ARR筛查结果为阴性,建议在药物洗脱后再行ARR筛查。(二)库欣综合征库欣综合征(Cushingzssyndrome)又称皮质醇增多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皮质醇增多而引
19、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临床综合征同。外源性使用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是库欣综合征的常见病因L但本共识中,将重点讨论内源性库欣综合征。内源性库欣综合征较为少见(占高血压的0.1%),包括两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型和ACTH非依赖型。前者包括垂体分泌ACTH的腺瘤(库欣病)、异位分泌ACTH的肿瘤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综合征;后者系肾上腺皮质肿瘤(腺瘤和癌)或增生(如原发性双侧大结节肾上腺皮质增生、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病)致皮质醇过量分泌加O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库欣综合征体貌(满月脸、多血质貌)、向心性肥胖、皮肤菲薄。部分患者伴有月经紊乱、座疮、体重增加,但6%43%的患者可无明
20、显临床症状或体征,属于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四331。研究显示,皮质醇过多不仅与肥胖、高脂血症和血糖升高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同时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351。库欣综合征引起高血压的概率为75%80%,可能机制:(1)高皮质醇血症可引起体内盐皮质激素受体激活,水钠潴留,增加循环血容量;(2)Ae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常伴有去氧皮质酮(DOC)分泌过多,使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强,血容量增加;(3)皮质醇可增强血浆肾素的活性,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升高;(4)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加。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一般不引起高血压。国内一项关于肾上腺结节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与
21、无功能腺瘤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无明显差异E21o库欣综合征筛查要点要点5:推荐在高危人群中筛查库欣综合征,如典型库欣综合征体貌、难治性高血压、与年龄不符的骨质疏松、肾上腺或垂体意外瘤等(推荐强度1;证据质量OO)要点6:推荐首选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作为库欣综合征的主要筛查方式(推荐强度L证据质量O)要点7: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血皮质醇(8:00am)水平250nmol/L(即21.8口gdl)为筛查阳性(推荐强度1;证据质量OO)1.筛查人群:建议以下人群筛查库欣综合征:(1)典型临床特征(皮肤瘀斑、多血质貌、近端肌萎缩、皮肤紫纹);(2)其他临床特征(如月经紊乱、座疮、体重增加、
22、向心性肥胖);(3)难治性高血压;(4)与年龄不符的骨质疏松;(5)肾上腺或垂体意外瘤;(6)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且血糖难以控制。尽管皮质醇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等靶器官损伤的风险,但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库欣综合征的筛查并不具备经济效益。在有典型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筛查,其检出率更高:3237O止匕外,在男性性激素水平正常时或女性绝经期前出现的骨质疏松、肾上腺意外瘤患者筛查库欣综合征,其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2,38,39。研究显示,在需使用胰岛素或使用22种降压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库欣综合征的风险高于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如。2.筛查方式:在排除使用外源性
23、糖皮质激素后,首选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进行筛查。研究表明,若次日8:OOam血皮质醇250nmolL(21.8gdl)为筛查阳性,其诊断库欣综合征的敏感度95%、特异度约80%41O国外的库欣综合征相关指南或共识推荐24h尿游离皮质醇和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42小。一项荟萃分析显示:1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24h尿游离皮质醇、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的敏感度分别为98.6%、94.0%、95.8%,特异度分别为90.6%、93.0%、93.4%;可见InI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敏感度最高,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特异度最高。在临床实践中,24h尿游离皮质醇操作较为复杂,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目前不是国内
24、常规开展项目,故以上两种筛查方式并非首选筛查方式。3.注意事项: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可导致身体出现类似皮质醇增多症的症状和体征,但血皮质醇浓度、血浆ACTH偏低。需高度怀疑为药源性库欣综合征者,应仔细询问患者的具体用药史,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及相关药物(包括其他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的使用情况ns】。假阳性:(1)患者依从性:是否在规定时间服用规定剂量的地塞米松药物;(2)地塞米松清除加速: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利福平;(3)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浓度升高:口服雌激素、妊娠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4)影响体内皮质醇的代谢或结合: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嚷吨等),抗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分泌 高血压 专家 共识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