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预防的专家建议.docx
《新生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预防的专家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预防的专家建议.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生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预防的专家建议摘要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目前,除流行性感冒外,尚未有专门适用于新生儿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因此,对于新生儿而言,预防这些病毒感染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并经相关专家充分讨论,形成了8条专家建议,包含了对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策略,供同行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感染;预防;专家建议;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引起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新生儿期感染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中呼吸道病毒是最常见的感染源。呼吸道病
2、毒是以呼吸道为侵入途径,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繁殖,引起呼吸道感染和/或呼吸道以外病变的病毒,包括正副黏病毒科、冠状病毒科、腺病毒科等。目前可用于新生儿的抗病毒感染药物有限,因此预防这些病毒感染尤为重要。为提高围产领域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认识,降低新生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保健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我国新生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检索了PubMedWebofScience、EmbaseMEDLINE中华医学知识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4年2月),收集和整理了针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
3、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新型冠状病毒(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V-2)3类病毒感染预防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形成如下专家建议,供同行在医疗实践中参考。1新生儿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1.1概述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根据病毒抗原性不同分为甲、乙、丙及丁4型。流感是由甲型或乙型(偶由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我国流感监测报道显示,我国南方地区每年有2次流感流行,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北方地区在冬季流行。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通常为4d,发生
4、家庭内传播时,传播者与被感染者的发病时间间隔为34dm。甲型流感病毒排出高峰在发病后2448h,乙型流感病毒的排出高峰在症状出现前48h和症状出现后2448h。新生儿流感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文献报道约80%的患儿有家庭成员呼吸道疾病接触史,因此对有密切接触流感样症状家人的新生儿,应尽早行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儿童流感最有效的首选药物是奥司他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药用于治疗22周龄的流感患者,需要时也可用于校正胎龄40周的早产儿o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对该药在小于2周龄新生儿中的应用进行了剂量推荐。1.2预防策略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和有力
5、的公共卫生措施。我国免疫规划要求所有6月龄以上儿童每年都应接种流感疫苗o新生儿是流感的易感及高危人群,因此接触和照顾新生儿的家人、医护人员等若患流感,将会成为新生儿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专家建议L产科、儿科医护人员每年应常规接种流感四价疫苗,以降低新生儿医源性传播流感的风险。与一般人群相比,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由于其职业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接触流感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机会增加,这不仅增加了他们患流感的风险,也提高了他们向患者传播病毒的可能性。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将医护人员列为流感疫苗接种的优先推荐人群。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流感的指南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接种流感疫
6、苗o一项针对我国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的Meta分析共纳入17项研究,调查时间为20122022年,样本量为2369人,结果显示我国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率为41.3%64.4%10o美国将医务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80%作为医疗机构的院级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并要求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后胸牌上作出标志口口,部分国家对进入高风险场所医务人员,将接种流感疫苗作为必备准入条件,强化医患保护,值得我们借鉴。产儿科医护人员可能是新生儿最早接触的人群,因此加强对此类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对避免新生儿出生后医院内感染流感病毒至关重要。季节性流感疫苗所含的病毒株每年都会更新,为了提高疫苗的保护性,建议医疗机构医护
7、人员有条件应首选四价灭活疫苗。专家建议2:建议孕妇在分娩前及产后2周内的产妇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哺乳期妇女若确诊流感,建议选择口服奥司他韦治疗,并可继续母乳喂养。新生儿从母体经胎盘或经母乳的抗体传递获得的被动免疫是新生儿预防感染的重要方式。有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母体发生流感和住院的风险,改善妊娠结局,并在婴儿出生后数月内为婴儿提供免疫保护E13o产前母亲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流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对胎儿有一定保护性。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及我国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均强烈推荐在流感季为所有孕妇、可能妊娠者或产后女性(分娩后2周内的产妇)接种流感疫苗H。目前妊娠期及产
8、妇罹患流感后首选奥司他韦治疗。奥司他韦哺乳分级为L2级(较安全)。在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较酸盐在母乳中的含量很低口美国药物和哺乳数据库查询显示:哺乳期妇女每天口服奥司他韦75mg,连续服用5d,母乳中的药物含量相当于母亲体内药物含量的05%,因此母亲治疗期间建议继续母乳喂养,每次服用奥司他韦前先进行哺乳,哺乳期间注意做好呼吸道隔离,避免将病毒传给新生儿。专家建议3:建议将疑似或确诊流感的母亲与新生儿暂时分离,新生儿由健康照护者喂养挤取的母乳。对于无症状的健康足月新生儿,鉴于该年龄组安全性和疗效数据有限,不推荐常规应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我国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建议
9、1)为疑似或确诊的流感孕产妇进行诊治时,应严格执行感染预防标准,使用隔离待产室、分娩室或专用手术间,使用后终末消毒。(2)疑似或确诊流感的产妇应与新生儿暂时隔离,解除母婴隔离需要达到以下3个标准:服用抗病毒药物48h后;不使用退热药物24h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症状。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指南推荐解除母婴分离应满足下述所有标准:母亲已接受48h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母亲在不使用退热剂的情况下24h无发热,母亲能控制咳嗽和呼吸道分泌物;若暂时分离不可行,建议新生儿与患病母亲保持2m以上距离。以上两个指南/共识的建议基本一致。目前的指南不支持03月龄婴儿预防使用药物。2新生儿RSV感染1. 1概
10、述RS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属肺炎病毒科正肺病毒属,只有1个血清型,有A、B两个亚型。由于不同亚型间不能提供有效的交叉保护,故宿主易反复感染。RSV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传染性强,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甚至死亡,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以及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危险因素的患儿普遍易感,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可能预后不良2小。RSV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8d,通常为46do一项系统综述显示,RSV感染在生后第1年最为常见,特别是早产儿,其RSV感染导致的住院率是足月儿的3倍。RS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北方以冬季和春季为流行季节,RSV的流行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常见 呼吸道 病毒感染 预防 专家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