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防震减灾是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和谐。“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第二个五年。实施“十五五”防震减灾规划,全面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实现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必然要求,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纲要(20192035年)省防震减灾条例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防震减灾“十五五”规划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十五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十五五”时期指导全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为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期为20262030年。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十四五”期间,全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科技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普遍提高,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发展基础1 .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及时调整充实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将防震
3、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是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专题会议,总结上一年工作存在的不足,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与各乡镇签订县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形成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印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职责,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抓好工作落实,形成“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挂钩乡镇制度”。三是成立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总指挥长,分管地震工作副县长任前方指挥长,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县地震局局长担任前方副指挥长。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县应急管
4、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和县地震局副局长同时兼任。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定期或不定期对10个乡镇防震减灾应急准备工作进行突击检查。四是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全县“十四五”规划,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建设审批程序。2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管理,完成震情跟踪工作(1)强化基础保障。做好邦腊掌地震观测站的用电、用水、通讯等保障工作,强化对强震动观测台站的日常管理维护,观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观测业务正常有序开展,确保新建的5个自动水温观测点运行正常。截至目前,没有出现停测和不及时上报观测数据的情况,出色完成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任务。(2)密切与上级部门的协作。一是“十四五”期间
5、省市县地震部门及有关部门,共同完成了邦腊掌水氢观测报告的编撰工作。二是每年安排业务人员参加省市地震系统组织的各类培训和观测质量评比工作。三是结合我县防震减灾实际,制定震情跟踪方案并完善有关制度,坚持周会商和月会商制度,每年完成震情分析10期、震情会商40期和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十四五”期间没有发生地震谣言事件。四是配合省地震局完成了象达镇勖蚌、龙新乡雪山、勖糯镇大寨3个基准测震台的建设工作。(3)严格震情监测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值守,实时监测,每周一前上报异常情况。3 .树立“预防第一”思想,地震灾害预防能力进一步加强(1)扎实做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严格
6、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一是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第一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有关要求的通知(中震防发201559号)文件要求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或地震环境专题研究、地震动参数专题研究。二是抓好辖区内建设工程隔震减震技术的宣传和运用,目前已有2家单位运用县隔震减震技术。“十四五”期间共为120个建设工程办理了抗震设防审核意见。(2)进一步完善全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县城设置了5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体育休闲广场、龙山湖公园、一中、职业中学、西山坡公园),占地约500
7、亩,能容纳5万人应急使用;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作地震应急疏散示意图,明确临时避难场所,并组织人员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完成主要通道的标识工作,并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应急能用。(3)加强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十四五”期间坚持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作为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以“5.12”防灾减灾日、“5.29”大地震纪念日、学校开设防震减灾知识课、举行较大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六进”活动,组织地震知识宣传、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积极联合应急、司法等部门,在县城东卡、农贸市场、
8、体育广场、联系村开展地震知识宣传、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每年5次,发放地震应急准备与震时自救互救知识等宣传资料累计8万余份。二是加大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制定印发县2025年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邀请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专家到开设讲座,为全县干部职工培训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培训效果明显。三是巩固发挥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点的作用。创建乡镇科普示范点2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所,持续巩固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点的作用。四是加大对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确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正常开展。4 .强化责任落实,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更加充分(1)修改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切实加强地
9、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认真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并加强学习和演练;及时调整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健全完善有关制度,确保地震应急高效有序,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2)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组建并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县级应急救援队伍14支,并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开展培训;组建乡镇应急队伍10支、村(社区)应急队伍121支,累计救援队伍总人数4500余人。二是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在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的统筹安排部署下,分别组织开展了龙新乡绕廊村6.0级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暨直升机救援启动仪式活动和碧寨乡梨树坪村5.8级地震应急综合实战演练,参演人数达65
10、00余人,规模宏大、贴近实战、效果明显。并且不断加强各部门、各行业应急演练工作,多次组织大型应急演练,每年平均开展300场次,累计参加演练人数达20000余人次,达到了熟悉预案、锻炼队伍、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目的。三是组织开展“地震救援第一响应人”培训,组织10个乡镇、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共46人参加培训,提升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和防震减灾处突能力。(3)部门协作,完善救援物资储备。一是有效运用互联互通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和灾情速报技术系统,发挥好地震信息应急传输的作用。二是认真落实地震应急物资储备要求,并建立相应的调配机制,县财政每年预备应急救灾资金300万元,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及时补
11、库,确保储备物资数量充足。5 .加强宣传动员,群测群防工作取得新成绩修改完善了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和充实“三网一员”队伍建设,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对各级各部门的防震减灾助理员、联络员、观测员进行培训。在10个乡镇建立地下水宏观观测点26个,由地震局人员定期开展定点监测,加强基础数据样本采集,扩大监测面,让宏观观测更全面,数据更加可靠,作用更加明显。(二)“十五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五五”防震减灾工作意义重大。1 .地震形势依然严峻。位于怒江大断裂以西的滇西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新构造
12、单元。是喜马拉雅地震带向南拐弯后的南延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接触带的东侧。在印度洋板块向北推挤作用下,该区域构造运动强烈,是地震的多发地带。2 .防震减灾工作面临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震灾害已由单一化的自然灾害转变为综合的社会灾害,高层建筑、铁路、桥梁、水库等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遭受地震破坏后,存在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危险;城市老旧小区、农村民居房屋不设防的现状仍然存在,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3 .新时期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新要求。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防震减灾工作对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作用更加明显。如何有效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时效性和预见性,推进防震减灾事业
13、有序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成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1 .坚持党的领导。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安全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党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有效动员全社会积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2 .
14、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意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减轻地震灾害。3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把握县情,强化地震灾害风险管理,围绕关口前移和主动防御,完善措施,压实责任,筑牢震灾预防之基,全面提升地震灾害风险综合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4 .坚持改革创新。聚焦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关键问题,重点突破制约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瓶颈问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新防震减灾发展思路和举措,突出防震减灾特色,推动新时代防
15、震减灾事业现代化。5 .坚持稳步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要结合县情和震情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加强与省级、市级防震减灾规划及县级防震减灾规划的衔接,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适应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在防震减灾建设项目设计发展重点上,做到省市县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初步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进一步提升,“防大震、减大灾、抗大震、救大灾”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地震预警工
16、程工作取得新突破。建设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全县地震监测能力达1.4级,实现全县震后秒级地震应急信息发布能力,地震烈度分钟级速报能力;完善地震预测会商制度,夯实和发展前兆监测基础,提高监测水平。地震应急救援服务响应迅速,保障有力,地震应急响应保障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协同高效的震情灾情紧急快报体系,地震应急响应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技术支撑能力得以提升,应急响应服务产品产出快速有效。初步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格局,构建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业务框架,完成全县地震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地震易发期、城乡房屋设施加固,实现全县重大建设工程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全覆盖、高烈度区城乡抗
17、震能力大幅提升,地震灾害风险显著。初步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防震减灾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和规划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治理体系科学规范、运行高效,责任分工机制和共享共治机制基本建立,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更加有力,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地震灾害防治局面基本形成,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建设供需对接、便捷智能的综合性防震减灾服务平台,提供高质量防震减灾公共产品、服务产品,有效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县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三、主要工作任务(一)健全完善全县防震减灾领导体系进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防震 减灾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