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教学需处理好四组关系.doc
《工学一体化教学需处理好四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一体化教学需处理好四组关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学一体化教学需处理好四组关系工学一体化教学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络和工作过程知识,表达了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工作而学习,深入而生动地彰显了职业教育于企业、融入企业、依靠企业、效劳企业的历史品格和鲜明特质。工学一体化教学,需要“三足鼎立”,即工作经历和教学经历足够丰富的“双师型”老师、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环境、具备良好技能根底和学习习惯的学生。三者的珠联璧合,是保证工学一体化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前提和条件。但是,现实的状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保证工学一体化教学的信度和效度,应处理好以下四组关系:工与学的关系;支撑与支架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技能与才能的关
2、系。一、工与学的关系工与学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理论与理论的关系。梳理职业教育开展史,学界通常将之分为三种形式、三个阶段:理论与理论并行、理论为理论效劳、理论与理论一体。在理论与理论并行的阶段,职业教育课程构造是围绕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建立的。理论教学与理论教学“双峰并峙,二水分流”。在教学施行中,教育者或过分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或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进展有效的技能训练。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不擅长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理论,无法完成理论的应用和迁移。因此,这种“分立”的形式一直为学界所诟病。理论为理论效劳的阶段,以才能为根底的教育CBE及其课程开发方法DACUM、国际劳工组织的模块课程方案MES和德国双元
3、制,都是典型代表。由于这种形式并没有建立才能之间的联络和对职业的整体认识,没有考虑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本质的职业活动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和教育性,所以,这种形式的“短视”同样差强人意。工学一体化的课程,试图从本质上跳过理论与理论相隔离的藩篱,将学习者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才能开展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希望看到理论与理论的“化学反响”,让学生获得那些在职业工作理论中互相关联的综合才能而不是相对割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建立理论与理论的直接联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无论是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构建理论还是教学形式,都有别于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比于传统教育侧重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对“失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工
4、学一体化教学力图实现专业的职业导向、课程的过程导向和教学的行动导向;强调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虑、反响和分析p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发现,许多老师将工学一体化教学煮成了一锅“夹生饭”:明确工作目的和工作任务后,老师会花很长的教学时间“穿新鞋,走老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成下一步工作任务。这种“伪工学一体”的教学方式,是应该警觉并防止的。因此,在工学一体化教学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充分考虑实现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正如赵志群所指出的,“社会普遍缺乏对工作过程知识的价值和
5、重要性的认识;由一所职业院校单独开发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在资上显得很缺乏;学习领域课程对理论和理论的综合化要求超越了老师的平均程度;学习领域课程打乱了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班级制度、理论与实训教学独立管理的机制,对现行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职业院校理论教学基地多数是根据学科课程设计的,还没有可以根据工作领域的职业活动要求来设计。”因此,假如学校或者专业现有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的要求;假如老师队伍现有的教学经历、教育理念、教学才能离一体化老师还有一定的差距和欠缺;假如学生的综合素质、根底知识以及根本技能还不能令人满意,施行工学一体化教学还有一定的作业难度,那么,秣马厉兵、待
6、时而动是更加客观的选择。其次,工和学的关系,可以有侧重,但不能偏废。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着鲜明的特点:普教指向于毕业,职教指向于就业;普教指向于知识与素养,职教指向于技能与才能;普教指向于分析p 问题,职教指向于解决问题;普教关注“于哪”,职教关注“如何做”。但是,理论是对理论的提炼和升华,没有理论指导的理论是盲目的,而没有理论的理论那么是枯燥的。所谓“行易知难”,工学一体化的教学不是说理论知识无足重轻,而是要求对理论知识进展更加客观和严格的取舍和重组。假如所学习的知识或者理论不具备科学、合理的逻辑关系,就会使技能的学习存在不可防止的断裂带,不能形成开展带,不能为工程任务的完成提供直接的
7、支撑。二、支撑和支架的关系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才能,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要想让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满意,职业院校毕业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工作才能和根本工作经历,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 因此,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支撑”是从一个个详细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即来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理论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它以完好的工作过程为内在逻辑,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理论专家”的职业成长过程为外在逻辑,让学生亲身经历构造完好的工作过程,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工作的认识和
8、经历,从而获得包括关键才能在内的综合职业才能,满足学生个人全面开展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实现“支撑”的前提条件是对“支架”的充分关注。这里所说的“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根据这个建筑隐喻,普利斯里等人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才能增长时撤去帮助。建构的倡导者据此创造了“脚手架式教学”或“支撑点式教学”。这种教学形式认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才能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换句话说,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学 一体化 教学 处理 好四组 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