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法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竞争格局).docx
《可再生能源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法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竞争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再生能源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法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竞争格局).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可再生能源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法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竞争格局)2025年7月目录一、行业的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及3(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31、行业监管部门32、行业自律组织3(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41、行业法律法规42、产业政策及对行业内公司的影响5二、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8(一)风力发电技术8(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8(三)智能化运营管理技术9三、行业利润水平及主要进入壁垒9(一)行业利润水平91、上游设备制造及工程建设价格对行业利润的影响102、上网电价对行业利润的影响103、用电量对行业利润的影响114、发电量对行业利润的
2、影响11(二)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11、资源获取壁垒112、资金和规模化发展壁垒123、技术壁垒124、人才壁垒12四、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13(一)电力行业整体情况131、电力需求方面,新兴产业以及“两新一重”建设带来用电需求持续增加132、电力供给方面,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迅速143、全球碳中和浪潮下,新能源将是能源供给的主力军164、新型电力系统特点16(二)风电行业161、我国风能资源储备丰富,供应和需求呈逆向分布172、风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弃风限电问题明显改善173、“十四五”时期风电装机布局侧重点明显,大基地建设为装机主力184、风电定价机制随行业发展而变化195、技术进步推动
3、风电装机成本持续下降,促使潜在开发规模提升22(三)太阳能发电行业221、我国太阳能资源储备丰富,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拥有良好的太阳能资源232、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弃光限电问题明显改善233、沙漠、戈壁土地利用以及分布式屋顶光伏增长潜力十足244、定价机制随行业发展而变化255、技术进步推动太阳能发电装机成本持续下降27五、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8()面临的机遇281、国家政策支持282、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带动上游发电行业发展283、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明显提升284、风电机组大型化推动装机成本不断下降295、光伏电池技术升级提升行业盈利能力296、税收优惠30(二)面临的挑战301、
4、资源分布与电力需求地域不匹配302、国土空间资源制约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313、新能源资源的波动性对发电稳定性的影响31六、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特征31七、行业竞争格局和主要公司32(一)行业整体竞争态势32(二)行业内的主要企业321、国有大型发电集团322、主要上市公司33一、行业的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体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及(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1、行业监管部门电力工业是生产和输送电能的工业,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供电四个环节,本行业处于电力工业中的发电环节。可用于发电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非可再生能
5、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行业内公司主要从事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发电行业涉及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业务经营主要受到以下政府部门的直接监督与管理:(I)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拟订并组织实施电价政策,起草电价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电价调整政策、制定电价调整的国家计划或确定全国性重大电力项目的电价,并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履行电力项目及电价的审批、核准职责。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拟订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推动清洁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宏观指导。(2)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
6、管理,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管理,主要负责起草能源发展和有关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拟订有关改革方案,组织制定能源产业政策及相关标准,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推进能源重大设备研发及其相关重大科研项目,监管电力市场运行,同时监督检查有关电价,拟订各项电力辅助服务价格并承担国家能源委员会具体工作。2、行业自律组织(1)中电联中电联是行业最重要的行业自律组织。中电联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盈利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目前其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能源局。(2)中国循环
7、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获得民政部的正式批准设立,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商业化发展。(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成立于1979年,是国内可再生能源领域全国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下设光伏专委会、风能专委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委会、太阳能建筑专委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等14个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升全社会的新能源意识。(4)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是
8、由民政部批准成立、工信部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家一级协会,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会员单位主要由从事光伏产品、设备、相关辅配料(件)及光伏产品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教学、检测、认证、标准化、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自愿组成,是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5)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1年,主要职责有组织行业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展览展示活动,组织各类培训活动,跟踪并研究分析国内外风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开展技术经济政策研究及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风能发展规划及政策提供支持。(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法律法规目前
9、与行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表所列:类别名称发布单位实施日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6年4月1日(2018年12月29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月1日(2018年10月26日修订)类别名称发布单位实施日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26日修订)政规行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1987年9月15日(2On年1月8日修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国务院1996年9月1日(2019年3月2日修订)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2005年5月1日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2011年9月1日2、产业政策及对行
10、业内公司的影响我国新能源行业历经近二十年发展,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行业制订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进而加快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
11、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1)“双碳”目标:绿色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行业是“主战场”,电力行业是“主力军”。能源行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来源,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推动绿色能源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之路。电力碳中和是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双碳”目标实施进程。电力碳中和的核心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旨在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电力系统转型、提升新能源占比,进而稳步推进电力碳中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
12、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指明了方向。从短期看,我国将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21年的16.52%增长至2025年的20%,到2030年达到25%;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从长期看,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超80%。(2)供给端:风光电为碳中和的明确主线,风光电布局将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风能和太阳能作为典型的无污染、可再生的
13、清洁能源,是碳中和明确的发展主线。在布局上,“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从集中式发展方面,“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建设风光大基地,主要为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五大海上风电基地。由于具备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集中、水电流域周边资源丰富等优势,风光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松辽、冀北、黄河几字湾、河西走廊等地;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海上风电基地项目。从分布式发展方面,“十四五”期间实施风电下乡和光伏整县推进、农林渔光互补复合项目。风电方面,将在中东南地区重点推进风电就地就近开发,特别在广大农村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计划”
14、太阳能发电方面,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千乡万村沐光计划”,积极发展农林渔光互补复合项目;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在我国全面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年全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累计备案容量4,623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1,778万千瓦。(3)消纳端:输电通道+储能发展+能源双控为消纳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我国输电通道建设、储能发展以及能源双控政策为消纳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从输电通道方面,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和智能电网将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
15、纳体系和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设特高压工程“24交14直”,涉及线路3万余公里,变电换流容量3.4亿千伏安,国家电网总投资额超20,000亿元,其中特高压总投资3,800亿元;南方电网公司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输电通道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从储能发展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7,376万千瓦。根据“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及新型储能商业化等将为电力消纳提供了有力保障。从电
16、源侧储能看,各省陆续出台政策支持“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模式,储能配置比例基本都在5%20%之间,一般要求储能时长为2小时,结合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将在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应急供电等发挥多重作用。从能源双控方面,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鼓励了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各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最低消纳责任权重逐年递增,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全国最低消纳责任权重平均值2022年为14.76%,2023年为15.9%,2024年为19.85%。能源双控制度下对绿电消费的豁免有望推动各地加大非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进而进一步扩大新能源的消纳空间。(4)交易端:市场化+绿色电
17、力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推动了新能源行业全面发展电力市场化为新能源企业平等竞争创造条件,绿电绿证交易为风光电实现绿色价值提供保障,碳排放权交易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共同推动了新能源行业的全面发展。从市场化交易方面,自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印发实施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有序推进,初步形成多元竞争主体格局,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明显增强。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6.1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2.7%。2022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作为未来十年指导电力市场建设的纲领性政策文件,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
18、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2025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新能源项目全部入市交易,通过建立差价合约机制并以2025年6月1日作为新老划断时点,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针对机制电量规模、机制电价等具体实施方案,由各地在2025年底前出台并实施。新能源将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从绿色电力交易方面,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绿色电力交易正式开市,由风电、光伏发电产生的绿电正式单独计价上线交易。绿电交易价格完全由发电企业与用户双边协商、集中
19、撮合等方式形成,完全市场化绿电产生的附加收益归发电企业所有。绿电交易机制对于平价风电、光伏项目有望增厚其项目收益,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全面市场化发展。从碳排放权交易方面,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的到来,能够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促进低碳投资。随着碳排放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更好地发挥对节能减排的支持作用。未来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利润来源也有望从单一的发电收入,扩展为包含电力交易、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收益等综合收入。综上可见,在全球整体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发展受到国家多项政策鼓励。在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大
20、背景下,国家积极鼓励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相关促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行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的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新能源发电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新能源发电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进入行业的资金壁垒很高,要求企业不但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需具备持续的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能力。二、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一)风力发电技术我国风电并网装机总量及新增装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风力发电目前的技术主要体现在风机规模、机组技术和风机控制。从风机规模方面,风电开发进入大型机组时代,机组功率、叶片大小、风塔高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中国风能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装机的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为3.5
21、1MW,相比2011年增长超过120%,其中新增陆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由1.5MW提升至3.1MW,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由2.7MW提升至5.6MW。未来,风机规模将会进一步上升。从机组技术方面,目前风电机组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双馈机组、直驱机组与半直驱机组。双馈机组技术难度小但故障点多需要经常维护;直驱机组技术难度大重量大,但无齿轮箱,故障少,维护较为容易;半直驱技术难度大,齿轮箱与发电机集成安装不可拆,可维护性差,维护量少,与双馈和直驱相比,半直驱是折中的方案,齿轮箱制造难度较双馈低,发电机制造难度较直驱低。直驱与半直驱技术将是未来风电机组发展的主流方向。在风机控制方面,优化风电机
22、组运行的关键在于风力发电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的发展。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技术已逐渐在风电领域得到应用,风电控制技术因此发展迅速。控制方式从定桨距失速控制向变桨变速恒频控制方向发展,向智能型控制方向发展。(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我国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光伏组件制造成本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竞争优势明显。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光伏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发展;电池技术从P型向N型发展;电池材料从多晶向单晶发展;电池组件从单面向双面发展。从硅片方面,主流硅片尺寸从158.75mm提升到166mm后,182mm和21Omm产品也已经开始量产,且薄片化是硅片的另一发展趋
23、势,硅片厚度对电池片的自动化、良率、转换效率均有影响,相同面积下,硅片越薄,每瓦硅耗越低。从电池技术方面,虽然当前主流的电池技术为P型单晶硅PERC电池,但该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极限为24.5%,未来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根据CPlA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2030年N型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将达到约26%,因此N型电池转换效率优势明显。N型电池包括TOPCOn、HIT、HJT等类型,其中TOPCOn与PERC电池设备兼容性大,不需要新建产线,从而可以快速替代PERC技术;HIT、HJT电池工艺流程更为简洁且理论转换效率较高,但其与PERC电池设备兼容性小,产线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此发展更依赖产能的扩大。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再生能源 发电 太阳能 行业 深度 分析 报告 政策法规 发展 现状 未来 趋势 竞争 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