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报告.doc
《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报告.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报告 - 工作报告 -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市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新动能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主体预期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经济社会延续稳定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9.15亿元,同比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4.0%。其
2、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53.74亿元,同比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133.36亿元,同比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5.9%。三次产业比为4.051.444.6。(一)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夏粮生产再创新高,小麦种植面积83.75万亩,实现单产553公斤/亩、总产9.26亿斤。9.8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市级现场验收。生猪存栏31.50万头、出栏17.5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08.57%和28.04%,畜牧业产值实现58.7亿元。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成功认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
3、合体2家。扎实推进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积分制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推广,88个村实行积分制管理,开展整村授信608个。创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全面实行星级化评定管理,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5万吨,清理农村废旧房屋及残垣断壁562处,创建清洁村庄160个。开展畜禽污染大排查大整治行动,216家规模养殖场已全部整改完毕。完成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694.35亩。实施各类重点水利工程17项,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累计引蓄黄河水1.4亿方,提引小清河水1800万方,黛溪河生态补水1200万方。(二)工业实现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713.4
4、8亿元,同比增长24.6%;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83.6%,两年平均增长21.8%。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五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9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7.89%。突出抓好54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0.1%。动能转换持续推进,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126%;西王扩建年产60万吨玉米油、恒嘉新材料年产6万吨纳米勃姆石等8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7.7%,占全部投资比重的56.6%,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2249.8%。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
5、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到92家。医药产业园扎实推进,6栋厂房基本建成即将交付使用;苏州美诺医药集团产业化基地项目进展顺利。铝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显著,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产值达到240亿元,铝深加工能力突破120万吨。上半年涉铝产业主营收入达到1450亿元。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低碳之路“2022碳中和论坛”,碳中和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启动,低碳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加快准入准营激发市场活力,上半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454户,同比增长27.8%。出让工业“标准地”6宗、462.15亩,建成标准厂房14.2万平方米、在建31万平方米。魏桥创业连续十年跻身世界500强,列
6、第282位,较去年上升26个位次。(三)服务业发展更加强劲。上半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3.36亿元,同比增长13.6%,占GDP比重为44.6%,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1%。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增长15.96%;19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成长性良好,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23.9%。多措并举提振市场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2亿元,同比增长26.3%;限上社零额同比增长29.3%,商品零售同比增长27.5,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0.7%。进出口总额实现117.8亿元,同比增长7.2%。鲁中运
7、达现代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财富中心金街、圣豪悠乐里风情街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积极优化旅游供给,发布7条红色旅游线路,鹤伴山山岳文化研学项目、大马峪红色研学项目等项目落地;加快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步伐,西董街道大马峪村和明集镇牛家村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景区化村庄。(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把抓项目、稳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列市第1位。三次产业投资比为2.2:39.8:58.0。确定总投资496.7亿元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89个,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34.5亿元。截至7月底完成投资10
8、2.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6.3%。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协调推进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资金等主要资要素配置,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领域优势项目集中,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总投资220亿元的69个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债券需求86.58亿元,城市供水一体化等13个项目已发债15.6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9270万元。实际到账外资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4%。(五)财税金融平稳运行。上半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28亿元,收入规模居市第1位,比上年增长19.6%。其中,税收收入31.67亿元,比上年增长42.7%,税收占比76.7%,比
9、去年提高12.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5亿元,同比增长65%。累计化解不良贷款25.84亿元,不良率降至3.79%,有力维护了区域金融环境稳定。潍坊银行支行、齐鲁银行支行开业运营。截至6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80亿元、709.17亿元,实现存贷款稳中有增。新增“种子企业”10家,总数达23家,3家重点“种子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西王成为中金公司首家全面战略合作的民营企业。坚持“一企一策”,综合运用司法重整、引进战投等办法,妥善化解重点企业金融风险,齐星集团重整全面完成,新安凯等企业重整计划顺利实施。(六)社会事业持续进步。财政资金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
10、支出完成51.27亿元,比重达到87.3%。重点教育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一中南校区宿舍楼、梁邹实验初中教学楼、高新街道中心园、临池镇中心园基本竣工,鲁中职业学院新校工程过半。中小学课后托管学生17625人,实现有托管需求学生全覆盖。投资8亿元实施群众健身环境提档升级,建设黛溪湖健身步道、黄山公园等12处“口袋公园”。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对重点地区返邹人员摸排管控,加强接种能力扩容建设,疫苗接种任务完成率列首位,新闻联播报道我市疫苗接种工作。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稳步推进,精神卫生中心病房楼扩建项目投入使用,疾控中心综合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3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省级专科联盟29个。调整10
11、项医保待遇,居民门诊、三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均提高到60%。完成国采第四批57种药品、省采第一批39种药品及省首批5类医用耗材集采落地,国家集采抗癌药、慢性病药品平均价格降幅56%以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顺利迎接“省食品安全市”复审迎查。现代吕剧马耀南入选“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展演”和“百年征程时代华章”省优秀展演剧目。市博物馆全面开放,城区“四馆”免费开放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367场次,公益电影放映3190场次,完成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3场次。参保扩面稳步推进,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6.32万人。社保惠企利民政策全面落实,上半年减收失业保险费1204.68万元
12、城镇新增就业43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9%。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1473人,其中硕博士88人。创新金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全力改善空气质量,上半年优良天数110天,优良率61.1%,空气质量改善幅度7.4%。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27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省环保督察20项问题除村庄搬迁问题外其余全部完成整改。开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启动53个老旧小区改造,投资10亿元实施城市供热管网提升工程;小城镇建设“百件实事”开工93项,完成投资26.1亿元。国防教育中心建成投用,鹤伴二路东段、烧烤一条街改造竣工通车,鹤伴六路西延、鹤伴一路东延、会仙三路等城市道路有序推进,园林
13、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建筑垃圾综合处置消纳厂建设稳步实施。顺利通过脱贫攻坚成效评估验收,对6893户2604名重点监控人员及时帮扶救助。农村特困人员、城市“三无人员”救助标准分别提高20%、25%。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整改问题1.9万余个。扎实做好防汛工作,对各骨干河道、小型水库进行防汛专项检查,以万全准备迎战台风“烟花”。虽然我市经济发展逐步恢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动能转换支撑要素不足。“四新”经济虽蓬勃发展,但还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去产能的下行压力。新经济、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但力量太弱,
14、尚未成长为经济增长的“四梁八柱”。科技创新载体支撑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人才总量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二是疫情持续影响经济。疫情是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从国际看,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从国内看,7月份以来,一些地方的疫情反复,令疫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同时让经济增长承压。三是保障改善民生存在短板。社会管理任务繁重,社会治理压力大,统筹发展和城市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大气、水环境治理成果还需巩固,教育、医疗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二、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下半年,全市上下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在庆祝中国共
15、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再造新”的总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奋力实现“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为明年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持续加快工业领域动能转换深入推进集群培育和产业强链行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级评价,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推动资要素向优质区域、优质企业集聚。突出抓好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加强对新材料产业领军企业的培育,推动新材料产业扩量提质发展,力争全年新材料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上半年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情况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