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docx
《儿童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4)摘要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lS)是46,XY性发育异常疾病常见病因之一,根据雄激素受体功能的缺陷程度可分为完全型、部分型及轻微型。儿童AlS的内分泌学特征为持续性雄激素抵抗,其临床管理的核心在于性别认同,改善青春期性发育特征。现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在AIS的遗传学分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抚养性别评估、肿瘤风险、内分泌激素及外科手术治疗时机、长期预后等方面形成系统、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为儿科医师提供规范的临床诊治指导。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insensitivitysyndrome,A
2、IS)是由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基因变异导致雄激素受体功能缺陷,虽然雄激素合成正常,但靶器官对雄激素作用无应答(抵抗)或应答不足,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男性化不全。该病为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属于46,XY性腺发育异常疾病(disordersofsexdevelopment,DSD)常见的类型之一。AIS临床表型依赖于雄激素受体功能缺陷程度,分为3种类型:完全型AIS(COmPIeteAlS,CAIS)、部分型AIS(partialAIS,PAIS)和轻微型AlSCmildAIS,MAIS)。国外报道CAIS发病率为1/990001/20400,PAIS发病率为1/1
3、30000E34O国内报道AIS发病率仅次于5还原酶缺乏症oAIS在抚养性别的共同决策、性腺处理及切除时机的选择、肿瘤风险的监测以及性激素的合理替代等方面尚缺乏共识,需要发挥多学科合作,是儿童内分泌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现为提高AIS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多次研讨会,历时1年余,制订儿童AlS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一、遗传病因学及发病机制雄激素受体是一种配体依赖性激活的转录因子,属于核类固醇激素受体亚家族成员,其分布并非局限在性腺,还表达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结构。AR基因位于X
4、染色体长臂qll12区,含8个外显子,编码920个氨基酸6,包括4个配体依赖转录因子组成主要的功能区:(I)N端结构域又称转录激活区,大约40%的MAlS基因变异发生在此区域7;(2)DNA结合域;(3)短校链区;(4)C端配体结合域又称激素结合域,CAIS和PAIS的变异大多发生此区域,且临床表型更为严重8。AR基因已报道1000余种变异,最常见的是错义变异,30%为新发变异6,9o对于基因变异阴性的AIS,需考虑AR编码区域外的基因或内含子、AR转录表观遗传及参与细胞雄激素信号传导的辅助因子等异常6,10。在同一个家族相同变异可产生不同的临床表型,这与受体的表达时间差异、体细胞嵌合、睾酮和
5、双氢睾酮合成代谢差异等因素有关11,12。正常男性胎儿于第89周胎龄时睾丸间质细胞开始分泌睾酮,刺激华氏管的雄激素受体应答,使其向附睾、输精管及精囊发育。而睾丸支持细胞分泌的抗苗勒管激素(anti-mti11erianhormone,AMH)则抑制苗勒管发育,阻止其进一步发育为输卵管、子宫及阴道上端。睾酮经5还原酶2的作用下形成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泌尿生殖窦的雄激素受体应答。促进男性性征的发展,即由泌尿生殖崎、生殖褶和生殖隆起分别发育成为龟头、阴茎和阴囊,形成正常的男性外生殖器。AIS由于AR基因变异导致双氢睾酮与AR结合受阻,干扰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影响男性性征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男性化
6、不足。二、临床表现AIS临床表型分型是后期性别认同、抚养性别评估和性腺处理的重要依据。1. CAIS:出生时外生殖器为完全女性表型,与胎儿期染色体性别不匹配。儿童期多因合并单侧或双侧腹股沟疝,或在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时偶然发现睾丸就诊。CAIS隐睾的发病率高于PAIS14oAIS患儿的睾丸支持细胞可正常分泌AMH,导致苗勒管结构退化,因此无子宫、输卵管和阴道上端,阴道呈盲端,少数有苗勒管残余。青春期常因原发性闭经就诊,阴毛或腋毛生长稀疏。由于雄激素受体缺陷,雌激素在芳香化酶的作用下正常或轻度高于正常男性加,均可造成雌雄激素比例失调,表现为乳房发育。身高在丫染色体生长控制GCY基因的作用下常高于正
7、常女童的平均身高。2. PAIS:雄激素受体功能缺陷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男性化不足。外生殖器可表现为从类似正常女性至接近正常男性,出生时外生殖器模糊,可出现阴蒂肥大、阴唇融合、阴囊分裂、尿道下裂、小阴茎、隐睾,其中以小阴茎合并尿道下裂和(或)隐睾最为常见,孤立性小阴茎较少见。青春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发育。3. 三IS:外生殖器通常表现为正常男性,儿童期可因轻度尿道下裂就诊,青春期后出现男性化不足,如阴毛稀疏,成年后表现为男性乳房发育、少精液症或男性不育等。MAIS也可表现为以延髓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肯尼迪病o三、诊断方法AIS诊断不明将造成患儿抚养性别不当,性腺处理不及时导致肿瘤风险增加,性腺盲目
8、切除引发成年后性别不认同、性功能不满意和性别焦虑,严重危害儿童心理健康。因此AIS的精准评估包括内分泌学、遗传学及性腺肿瘤风险,对于AlS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一)内分泌学评估1 .男性化程度评估:外生殖器表型评估采用Prader分级16,男性化程度评估采用外生殖器雄性化评分(externalmasculinizationscore,EMS)。正常男性EMS为12分,有报道PAIS的EMS范围为38分,CAIS的EMS范围为03分18。出生时EMS越高,雄性化程度则越明显,青春期外生殖器发育也就越满意。2 .性腺位置确定:若在阴囊阴唇褶(生殖皱褶)触及到性腺,提示睾丸组织可能
9、存在,需通过睾丸超声确认;若两侧均触及不到性腺,则首选腹股沟区或盆腔性腺超声,甚至磁共振成像来确定性腺的结构和位置,必要时可行腹腔镜探查确认性腺位置。3 .性腺功能评估:需结合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内分泌激素分析。(1)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小青春期(生后1年内)和青春期仅需评估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和睾酮的基线水平。儿童期可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观察雄激素不敏感对垂体的反馈作用。AIS患儿小青春期时,类似正常婴儿表现,LH、FSH和睾酮水平升高。青春期时,LH因雄激素
10、应答障碍分泌升高;FSH在抑制素BCinhibinB,INHB)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下通常正常;睾酮正常或升高,双氢睾酮正常或升高;雌激素在芳香化酶作用下正常或升高(参考男性范围);因缺乏雄激素作用可致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升高。(2)睾丸间质细胞功能:通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激发试验进行评估。AIS患儿HCG激发后睾酮升高,双氢睾酮正常或升高,呈正常应答。睾酮与双氢睾酮比值有助于区分AlS与5还原酶2缺乏症,大多数PAIS比值正常,CAIS者由于男性泌尿生殖道组织量减少可出现继发性双氢睾酮降低,比值升高。5a还原酶2缺乏症则由于双氢
11、睾酮生成减少,睾酮与双氢睾酮比值升高刈。(3)睾丸支持细胞功能:血清AMH及INHB水平正常或升高。(二)遗传学分析1 .核型分析:AIS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及SRY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正常存在。2 .AR基因检测:可采用Sanger测序或二代测序技术对AR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如未检测到点变异或小的插入缺失,则需考虑整个基因或部分外显子的缺失或重复变异,可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进行检测。3 .产前诊断:母亲孕814周行无创产前检测技术,,或911周行绒毛活检,或1620周抽取羊水,通过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及AR基因变异进行产前诊断。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可为AIS家庭再生育提供
12、优生的方法。(三)性腺肿瘤风险评估CAlS的生殖细胞肿瘤(germcelltumors,GCT)发生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AlS原位生殖细胞肿瘤和性腺母细胞瘤风险较CAIS高,且1.5%2%隐睾会发生恶性变23O因此AIS肿瘤风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及性腺位置。1 .风险评估方法: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1)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是检测原位癌和性腺母细胞瘤最可靠的方法;(2)睾丸特异性蛋白Y编码TSPY基因阳性提示GCT高风险;(3)干细胞因子是区分未成熟生殖细胞和早期恶性细胞的工具。除上述标志物外,血清特异性微小RNA分析也作为早期准确灵敏的识别方法。2 .性腺肿瘤监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激素 敏感 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专家 共识 2024
